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关于促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解读

近日,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这是新时期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升我省流通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消费全面升级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消费引领和创新驱动,制定了九个方面、30条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功能、推动内外贸“两个市场一个标准”融合、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三化”建设、加快品牌建设引领内贸提质增效、创建重要产品追溯示范省、优化内贸流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明确了新时期我省内贸流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意见》出台背景 流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生产者而言,流通的功能更多体现在需求侧;对消费者来说,流通功能则主要体现在供给侧。因此,流通担负着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的双重重任。当前,之所以要注重加强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因为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消费结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流通供给体系、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环境等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消费新需求的变化。如消费结构,已由过去的商品消费转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并且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占比逐年扩大,这就要求供给结构必须做出调整,增加家政、餐饮、休闲、养老、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供给;消费方式,过去是模仿型、排浪式消费,现已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品牌化,这就要求流通供给质量必须跟上需求的变化。正是基于这些变化,围绕贯彻落实近年来国务院有关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精神,省商务厅着手研究起草我省《关于促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意见》的出台,以及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其意义在于: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确定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将经济发展由长期以来的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则是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流通行业本身讲,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流通的诸多领域都带来巨大的颠覆和挑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流通主体内生动力,也是流通行业自身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实现供需匹配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适应和满足城乡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当前消费进入一个新常态,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层次已由满足温饱向追求品质转变;消费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转变;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向商品、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消费行为从模仿型、排浪式向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推进流通适应消费需求的重大变化,把市场信号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到供给侧,把优质商品和服务更高效、更便捷地交换到需求端,发挥好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是推进流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流通业正迎来第三次革命,传统流通向智慧流通转变,商业组织加快网络化,流通渠道趋向扁平化,对流通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抓住流通第三次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是加快流通技术、商业模式、组织方式创新,重塑流通竞争新优势,实现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 是解决问题补短板的现实需要。面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当前内贸流通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在流通供给能力、供给结构、供给效率、供给环境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这些短板和问题,亟待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意见》起草过程和特点自2016年10月起,省商务厅启动了《意见》的起草工作,组织3个调研组,由厅领导带队,分赴有关市就全省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十几个商贸流通企业专题座谈会,了解企业诉求,听取意见建议。文件起草后期,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省商务厅联合赴省直有关部门、协会、企业调研。结合调研从七个方面梳理出37个问题,汇总反馈给省直有关部门,由各部门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并吸纳到《意见》中去。《意见》起草过程中,省政府分管领导先后两次听取汇报,并对物流标准化、冷链物流、追溯体系、电子商务等工作作出重要修改指示。《意见》初稿形成后,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协会和企业征求意见。《意见》起草中着重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补短板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意见》的形成过程成为协调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消费引领。着眼于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新需求、新变化,提出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三是创新驱动。顺应流通第三次革命要求,将推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贯穿起草的全过程,以“三化”为支撑,推进流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创新。三、《意见》的框架内容《意见》以推进内贸流通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九个方面,制定了30条具体措施,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主攻方向、保障措施,其中一些政策措施首次提出,具有创新性、突破性、可操作性。30条措施可归结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完善流通供给体系。针对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不健全、现代化水平低;城市社区商业设施不足、业态落后、便利程度差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功能。农村流通网络,重点构建三个体系:一是通过推动骨干流通企业下沉渠道等措施,构建以县城超市为龙头、乡镇商贸中心为基础、村级便民店为支撑的农村连锁体系;二是通过深化农村电商示范创建等措施,构建县级运营中心、乡镇及村服务站点全覆盖、相衔接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三是通过推进公益性市场建设等,构建产地批发—销地批发—终端零售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城市社区商业,重点就是优化业态布局,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围绕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意见》要求把惠民“三进”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支持力度,推进智慧便利店进社区、智能快件箱进楼宇、品牌农产品进超市。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商业综合设施不低于建筑总面积10%的配套标准,探索建立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听证制度,制定社区商业业态设置规范,明确社区必备业态设置标准,开展标准化菜市场三年改造提升行动等保障措施。提高流通供给质量。为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意见》提出推动内外贸“两个市场一个标准”融合、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品牌建设引领内贸提质增效等措施。围绕“两个市场一个标准”,《意见》首次提出“用外贸标准办内贸”,要求在流通各主要领域,对接国际标准,以市场为导向、标准为基础、品牌为引领、追溯为保障,倒逼提升内贸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外贸出口能力转化为内销竞争优势;围绕促进流通领域开放合作,提出要引进国际知名流通企业在省内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支持流通企业到国际目标市场建公共海外仓、产品分拨中心等;围绕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发展,要求各市要编制市场转型升级规划,通过提升、迁建、关闭等措施,推动商品市场集聚化、园区化发展,3-5年完成主城区商品市场综合提升;围绕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发展,提出实施智慧商圈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50个线上线下互动、影响带动力强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提升商圈能级;围绕加快电商品牌化进程,提出要培育一批网络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特色电商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围绕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提出要推动零售企业实现由经营场地向经营商品、经营顾客转变,实现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转变,实现由线下向线下线上融合、全渠道营销转变,探索形成成熟的转型路径模式;围绕加快品牌建设引领内贸提质增效,提出要制定老字号保护促进办法,培育百年品牌,培育流通名企名品名店。开展“山东品牌”中华行、海外行、网上行“三行”活动,提升山东品牌影响力。以弘扬鲁菜文化为重点,打造“美食山东”品牌,培育鲁菜名店、名师、名厨。提升流通供给效率。针对商贸物流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车货信息不匹配等问题,《意见》提出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三化”建设,明确三项工作重点:一是建立标准载具循环共用体系,推动从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切入,带动物流设施、设备、服务标准化,推动带板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的推广应用。二是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三是加快冷链物流突破发展。《意见》提出要衔接全省交通路网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多温带、公用型冷库、冷风库、配送中心,支持冷链设施建设、冷藏运输车辆购置。探索建立果蔬、肉类、水产品等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最终消费的全程冷链物流模式。为提高物流效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意见》在城市共同配送车辆便利通行、加装液压装卸尾板、无车承运人试点等方面都明确了具体政策,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对注册地在山东的新获三星以上星级认定的冷链物流企业,分档给予奖励。优化流通供给环境。针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风险,流通追溯链条短、覆盖面小、信息查询繁琐等问题,《意见》提出要创建重要产品追溯示范省,把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列入各级重大民生工程,扩大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覆盖面。品类由猪肉、蔬菜、中药材、酒类扩大到乳制品、禽肉、蛋类、粮油、果品、水产品等;链条由零售、批发环节逐步向供应商、生产基地延伸;区域由11个试点市扩展到17个设区市。并提出要推进超市配送中心、特色产品、“老字号”追溯链条建设,打造品牌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信息化追溯的绿色供应链。为提高追溯效能,《意见》提出要建设省级流通追溯平台,形成纵向联通国家、省级、市级平台,横向对接部门平台的追溯数据统一共享交换机制。强化流通供给保障。针对流通秩序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意见》提出要优化内贸流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优化环境方面,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内贸流通金融服务、启动内贸流通改革综合试点等四个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制订商贸流通领域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持续推进“双打”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商品的专项整治等等。在政策支持方面,《意见》在财政、税收、用地、便利化以及企业减负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要求统筹利用各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物流“三化”、惠民“三进”及品牌“三行”等给予重点扶持。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持续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对零售、餐饮环节抽查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凡企业能提供进货台账的,上查一级追责。对流通行业带公益属性的民生项目、代表实体零售转型创新的项目以及重要流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予以重点保证。四、下步工作打算《意见》的贯彻落实需对重点工作进行部门分工,并按要求抓好督查。省商务厅作为内贸流通主管部门,将结合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正在开展的“大走访”、“大培训”、“大宣讲”,聚焦“三提三促”,深入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提升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流通降本增效。一是着力推进淄博、德州、临沂3市的物流标准化试点,从托盘、周转筐标准化及循环共用切入,带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带动带板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的推广应用,力争试点城市标准托盘使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试点企业物流成本下降5个百分点,商品损耗降低50%;二是启动济南、青岛两市供应链体系创新试点,以试点为契机,推动物流链、供应链融合协同。三是支持烟台、潍坊开展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推进泰安、烟台、潍坊、威海、日照、菏泽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示范创建,推动60家大型冷库、1000辆冷藏车安装温控智能设备,建立全程温控不断链模式。四是深入实施惠民“三进”工程,年内布局300家智慧便利店、3万组智能快件箱和30个大型超市品牌农产品专区。提升服务消费品质消费水平,促消费转型升级。一是开展“山东品牌”全球行、中华行、网上行系列活动,今年中华行首推上海、香港、济南、武汉、重庆、西宁6站,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国主要节点城市全覆盖。二是举办首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博览会于9月1日至3日在济南举办,与博览会同期推出的将有老字号掌门人大会暨品牌发展高峰论坛、老字号精品供需对接会等系列活动。三是实施“美食山东”推介工程,打造诚信便民家政体系,推动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发展,引导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四是支持济宁、莱芜等加快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设完成省级追溯管理平台。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促线上线下融合。加强与阿里、苏宁、京东等的战略合作,推动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年底创建40个电子商务示范县、60个示范基地、120家示范企业。以外贸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等为重点,打造50个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商品牌。积极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创新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电商企业之间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抓好电商扶贫,针对贫困村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年安排144场专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