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由“大”到“强” 构建海洋经济新格局

由“大”到“强”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我市制定的《海洋牧场休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获批发布,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9处、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3处,入选国家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去年一年,“蓝色”新动能澎湃,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新时代,新课题。从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到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再到刚刚召开的“两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大决策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放在了2018年政府工作重点的突出位置。提出要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四个导向”,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争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同时,聚焦海洋产业转型、产业链条延伸、综合平台建设、金融服务创新、优势品牌培育等五方面,努力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海洋产业转型

依海而建,向海而兴。新起点上,我市努力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海洋产业转型,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健康食品、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加强国家级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减船转产压减近海捕捞产能1.8万千瓦。

“作为海洋大市,海洋是威海新一轮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希望所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政协委员王传良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展现了全市海洋发展战略的鲜明主题,集中体现了我市关于海洋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顶层设计,这将全面开辟威海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新境界。

王传良表示,我市将重点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推进沙窝岛等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促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同时以国家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建好产业承载、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壮大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

人大代表宋伟锋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为我市从海洋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海洋高新园的部署谋划确定了思路和目标。

“今年,海洋高新园将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海洋保健品与海洋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推动园区医用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宋伟锋介绍说,荣成海洋创新园将以海洋生物梦工场为载体,积极对接引进青岛大学夏延致教授、浙江大学梅得瑞斯再生生物科技等项目,开发服装用、医用等20多项海藻纤维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海洋生物保健品产业将加快实施中国海洋大学海藻深精加工技术研发项目,引进实施中科奥奇鱼油产业园项目,构建高端食用鱼油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

聚焦产业链条延伸

“一渔”变“多渔”,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还需聚焦产业链条延伸,创新海洋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培育海工设计、海洋物流、涉海服务等新兴产业。

对此,政协委员袁黎明表示,我市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发展高端海洋生物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海洋生物技术及其制品涉猎领域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我市拥有海带、海参、鲍鱼、牡蛎、裙带菜等养殖基地,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及海洋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就成了海洋生物制品的重要基础原料。同时,我市海洋类大专院校师资丰富,为开展技术引进创新,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袁黎明说,希望成立专门的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机构,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不断拉长海洋生物产业链条。在今后的发展中,他将结合自身工作,加快提升公司高端海洋生物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将海洋生物产业的附加值不断放大。

人大代表石曰众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中提到的培育海工设计等产业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专业方向。

石曰众说,威海技师学院将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开门办学的要求,实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战略,建立威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创建智能与数字化装备研究院,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海洋经济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聚焦综合平台建设

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的支撑。

加快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推动15个海洋特色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迪沙集团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2018年,我市将集中力量搭建一批重大平台。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海洋经济的表述让人大代表王德军有些激动,他说:“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及时雨,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信心。”

王德军说,海洋药物与功能性食品、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大健康产品是迪沙今年及以后发展的重要板块。迪沙将坚持“研发主宰未来,创新决定成败”的发展理念,加速建设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大健康产品研发平台。

王德军介绍,迪沙集团目前拥有包括特聘专家、学者等海洋产品科研人员20多人,为打造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2017年上半年,迪沙集团以高科技海洋生物新材料为主体,投资6000多万元,全面启动大健康产业项目。利用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线优势,以海洋虾蟹贝类为原料,研发提取高科技海洋生物新材料,为药品辅料、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健康家纺、洗涤用品等提供所需原料。

“下一步,我们要在市政府的引导下,利用政策支持和海岸线资源,发挥公司现有海洋研发、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海洋产业,为威海海洋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王德军坦言。

聚焦海洋产业转型也增强了驻威高校建设服务地方海洋经济的信心。政协委员许万里介绍,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围绕我市发展战略,向海洋优势产业方向转移,成立海洋装备智能研究所、海洋产品造型研究所,以及海洋食品检测安全等专业,并完成成山集团海洋育苗系统等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

“发展海洋科技,建设海洋特色园区,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海洋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许万里说,聚焦产业转型一方面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以项目和产品为切入点,开发中高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项目。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使威海成为海洋人才汇集之地。

聚焦金融服务创新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充足的资金链。2018年,我市将聚焦金融服务创新,让金融资源和服务加速向海洋经济领域聚集,更好地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人大代表耿仁书对此深有感触,就在上个月,乳山市启动的48万亩海洋牧场建设就引入了獐子岛集团的社会资本。耿仁书说,2018年乳山市将大力实施龙头带动、资本驱动、科技支撑、品牌提升,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

“乳山将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招才引智,扩大与高校的合作,统一布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地理标识,高标准开发海洋资源。”耿仁书说,乳山市今年计划设立50亿元以上的海洋企业发展资本,开发百万亩海上牧场,建设牡蛎特色小镇、海洋食品特色产业园、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一类临港口岸,打造蓝色新动能聚集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从事了近三年的钓具商贸行业,政协委员刘云宾对海洋经济中的钓具产业前景十分看好。但是刘云宾也认识到,资金一直是钓具行业的一块短板,威海4000余家钓具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聚焦金融服务创新让刘云宾为之振奋,他说:“如果能像报告中提到的,创新海洋金融服务,政府引导更多资金或优惠政策向钓具产业倾斜,那实实在在解了我们这种海洋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渴’,威海海洋经济一定能实现更大的发展。”他也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比如国有资本投资等机构能在各区成立分支机构。

聚焦优势品牌培育

聚焦优势品牌培育,打响优质海产品、休闲渔业等区域品牌,加快有定价权的海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掌握行业主导权。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实施海洋经济转型突破工程,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四个导向’,要培育优势品牌,打响优质海产品品牌关键在于科技兴海和产业强海。”人大代表符鹏飞说。

如何叫响威海海产品品牌?符鹏飞认为,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占有率。而这其中,科技是制胜的法宝。“威海海洋资源丰富,原材料更是上乘,产品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需要注重产品的差异性竞争,如何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需要科技作支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保持科技创新的连续性,确保始终走在科技前沿。”符鹏飞说,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行业领先企业,掌握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

政协委员曲常卫认为,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尤其对于泰祥来说,从成立以来,就始终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质量控制、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曲常卫说,泰祥集团将坚持“深耕本地,布局全国,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将继续实施区域推广,夯实品牌建设,通过模式升级,由生产加工型向服务贸易型升级,通过产业升级,由食品向保健品向药品升级,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实施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