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是我国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是全国的标杆榜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地仔细研判优势和短板,以产业融合为着力点,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
在诸城市南湖生态经济区,这块占地超千亩的“农林科技孵化器”,现代组培中心、智能温室、基质车间等各种科研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温室里的果苗移栽驯化,半年后就可种到果园里。诸城农林科技孵化器技术总监李淑军介绍说:“组培是工厂化育苗的一个过程,保持我们优良种苗的优良性状,基因不变,后期我们再进行脱毒处理,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缩短了育苗的周期。”这家孵化器由诸城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建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利用组培育苗技术,年可繁育各类优质苗木1000万株。
市场前景看好,源于诸城市在全市推行的农业结构调整。诸城的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都起源于畜禽养殖业,反而导致种植业规模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产业链、价值链低,农民收入不高。诸城市农业局局长李臣波分析,要打破这种局面,重点是思考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就是农副产品在农民手里,通过不同的手段,分享到社会上应该是由各个层面的增值,而农民能从这部分增值中获取到最大的收益。”
诸城市决定打破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体,同时结合山区丘陵多的现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园区“新六产”。“我们感觉通过工商资本下乡,带去资本的同时,更重要的带去一些理念的,观念上的变化,带去人才和科学技术的支撑,真正把农业做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这么一个产业。”中共诸城市委书记桑福岭告诉记者。
在东方田园,由诸城当地一家企业投资的田园综合体已初见规模。刚栽植不久的2000多亩的林果已冒出新芽,附近村民老杨正带领二三十名农民剪枝培土,现在这里的村民不仅拿到每亩近千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在这里打工挣钱。沈家沟村村民杨维平说,这里常年有活,干到腊月二十九也行,三十也行,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块钱。
刘玉伟就是东方田园的总经理,他的园里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施肥、统一进行果蔬加工,统一一个链条电商平台销售。
目前,诸城市已有11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下乡办厂、建基地,吸引工商资本15亿元,形成涵盖肉食品、粮油、蔬菜、茶叶四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90%的农产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