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西宁开发区五年再造一个”产业西宁“

到2020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技工贸收入突破3500亿元,努力实现再造一个产业西宁的战略目标。

走过艰难而辉煌的十二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年均增长18%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的技工贸收入,以达到1150亿的工业产值,累计1700亿元的固定资产,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种支撑有力保障了西宁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保障了西宁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保障了百姓心气儿的越来越顺。

十三五,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无以替代地肩负着富强西宁、富裕人民的重担。开发区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循环经济、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双轮驱动为路径,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服务能级和生态能级,促进规模、质量、结构、速度的全面优化,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青海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板块、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以重大项目带动再发展

创新招商模式,突出重大项目。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采用概念招商、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承接适合开发区发展的产业,谋划一批适合开发区发展的重点项目、配套项目、补链项目。落实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在新能源、锂产业等新兴产业项目招商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批功能定位明确、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提高创新服务、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商务服务等运营服务水平。围绕光伏、新材料、锂电、藏毯绒纺、生物健康、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需求,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相关检验检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通过公司化方式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或技术联盟,积极引入省、市相关研究机构入驻开发区,积极探索成立开发区公共加工中心和工业经济研究院。

同时聚焦招才引智,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以及省、市相关人才计划,围绕开发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主导产业需求,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平台和骨干企业,重点实施550专项人才计划,打造青海创新人才高地。

做大做强七大主导产业

十三五期间,要聚焦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延伸、企业技术改造,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退出落后产能,构建7+2+1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初级产品加工模式向资源精深加工模式转变,由分散式产业集聚模式向多核式产业集群模式转变,由加工制造单轮驱动模式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转变。

硅材料及光伏制造产业

依托东川工业园区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品牌,继续完善和壮大硅材料及光伏制造产业链,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多晶硅2万吨、单晶硅4G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2G瓦、光伏逆变器3G瓦的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有色(黑色)金属产业

以甘河工业园区现有的高载能产业为基础,稳定发展铝、铜、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延伸加工产业,提升发展硅、铬等黑色金属产业。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电解铝160万吨、铝加工140万吨、电解铜10万吨、铜深加工5万吨、电解锌15万吨、电解铅5万吨、硅铁50万吨、铬铁50万吨的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

新材料产业

依托开发区有色金属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轻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等产业。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电解铜箔5万吨、电子铝箔1万吨、化成箔2000万平方米、铝镁钛等合金10万吨,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特色化工产业

依托我省天然气资源和园区铬铁、电石冶炼尾气,发展多气来源制甲醇生产烯烃,延伸发展乙烯、丙烯等烯烃下游产品。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烯烃6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氢氧化镁10万吨、磷复肥150万吨、烧碱40万吨,烯烃下游产品20万吨的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藏毯绒纺产业

依托我省及周边省区毛绒资源,打造以藏毯、绒纺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各种机织毯3000万平方米、地毯纱3万吨、羊绒2000吨、牦牛绒2000吨、精纺纱线3000吨、化纤纱线2万吨、针织服装120万件的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高原生物健康产业

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加快发展生物制品、中藏药、保健品、高原绿色食品产业。到十三五末,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装备制造产业

以整合提升现有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着力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铁路机床、石油机械、乘用汽车、专用汽车、非标装备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业,推动新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各类数控机床1000台、小型越野车8万辆、各类环卫车及环卫设备5000台、各类专用车5000辆,以及热处理、模具、汽车零配件等各种配套加工,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大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锂电及新能源汽车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围绕打造千亿元锂产业链的目标,重点发展锂电材料、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链。到十三五末,实现年产锂电正极材料10万吨、电池隔膜35亿平方米、动力及储能电池25G瓦时、新能源汽车5万辆的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650亿元以上。

●光电与新兴信息产业

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蓝宝石、碳化硅、LED、光纤预制棒及光纤、新型显示设备等光电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信息产业。到十三五末,形成高纯氧化铝5000吨、蓝宝石晶体1200吨、衬底100万片、外延片100万片、LED芯片110亿粒、光纤预制棒1000吨、光纤3000万芯公里、实现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企业园区产业都循环

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目标,实施好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方案。

重点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积极促进产业链延伸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有色金属、特色化工、锂电池、硅材料光伏、高原生物制品为重点领域,开工建设一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企业循环生产、园区循环发展、产业循环组合,深化完善园区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试点项目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税前还贷等政策,支持企业实施节能环保设备和工艺改造,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辐射带动产城融合

按照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理念,提升服务配套水平,统筹社会民生发展。制定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做好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与西宁市总体规划的衔接,结合重大产业基地建设,采用大规模、高能级、复合化、中心化配套模式,在各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居住社区、商业中心、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设施、体育设施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园区与所在地区县的协调联动,探索建立有利于推动园区与城区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以园区发展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的发展,切实改善和提高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