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西宁化隆拉面打造全国配送食材大厨房

创立商会 抱团取暖

经过五个多月的筹备,2016年12月29日,我省首个省内商会——西宁化隆商会正式成立揭牌。掘得满盆金的化隆县第一代以及第二代拉面人纷纷回乡创业,抱团取暖,带动家乡脱贫致富。

目前,化隆拉面已在全国270个大中城市站稳脚跟,树立了“化隆牛肉面”的品牌。化隆县委副书记、县长马金星介绍,近年来,依托富余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成熟的现代畜牧业、优质的农副产品等资源要素优势和全国1.5万家拉面馆的渠道优势,化隆县结合省内外的资本优势,从供给方面发力,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把化隆县打造成全国化隆拉面馆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中央大厨房”,实现农牧业原材料就地加工,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扩大就业。

举例来说,由北京的企业家和化隆县某拉面连锁品牌店企业家合作成立的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在巴燕镇成立化隆拉面绿色食材研发中心,流转土地9000亩种植青稞、油菜、土豆、燕麦,与多家牛羊养殖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建成了分割、冷冻车间,通过冷藏车,把生熟牛羊肉制品和特色农副产品直供到北京近100家拉面馆销售,每个月销量达1000只羊。通过加工,销售到北京的牛羊肉每斤收入增加2至3元,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增加就业岗位近80个。

拉面触“电” 打造中央厨房

马金星介绍,目前,化隆县已启动规划建设扶贫拉面产业园区,打造青海最大的“互联网+”拉面电商中心和服务基地,助力化隆拉面经济转型升级。提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位年轻的拉面人——韩军。

还在宁波大学读书的韩军,是敢想敢拼的“拉二代”典型。2006年,韩军来到广东的一家拉面馆打工,月收入500元。之后的两年,他从学徒做到了拉面师傅,然后又与别人合伙开起了一家小拉面馆。

越是长大,韩军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一心想要在拉面经济中作出不一样贡献的韩军决定返校读书,并于2012年成功被宁波大学录取。

韩军从大一起就展现出了他异于常人的特质。先后拿下团购网站的区域代理、创办文化传播公司,年营业额达80万元。但这些,只是他为了心中那个拉面梦打基础的底子。作为曾经的拉面人,也常常和其他拉面人打交道的韩军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的出路还是在拉面经济上。

他了解到,家乡化隆县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开有1.5万家拉面馆,长年在外从事拉面经济的乡亲达10万人,每年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利润18亿元。起初,化隆人拖家带口外出开店只为谋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牛肉拉面”的招牌渐渐布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除了一些拉面人成功创立自有品牌外,其余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为主。

如何让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口味不一、服务和质量参差不齐的化隆拉面实现产品标准化,这是韩军的创业思路。2014年5月,他创办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线;2014年9月,韩军成立了公司;2015年1月,公司开始与化隆县政府合作。2015年4月,为服务电商业务发展需要,韩军注册成立了宁波西北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整个项目的运营提供支持。他创办的公司收录了3万余家拉面店的信息,每个月仅拉面食材配料订单就有80万元左右。

这两年,随着外卖服务平台大热,不少没有赶上潮流的餐馆受到冲击,而宁波大学附近的拉面店未受影响,因为韩军教会了拉面店老板使用这些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韩军体会最深的是: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从改变观念开始。老乡们不是学不会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而是不相信这些平台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意、改变他们的生活。韩军决心帮他们破除理念上的壁垒。

韩军说,他的清真餐饮服务平台未来要做3件事:第一,实现产品标准化,让拉面店在汤料、牛羊肉及调味品等方面获取到标准的原材料;第二,实现配送区域化,平台初期要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4个区域设立“中央厨房”,后期做到每个一线城市配备一个“中央厨房”;第三,实现服务一体化,从最大的清真餐饮服务平台向民族信息服务平台转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韩军又有了新目标:将牛肉拉面“拉”到国外去,让中国拉面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