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撸起袖子加油干 奋力建设新青海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16年,青海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新的起点再进发,青海将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资料图片

2016年,对青海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指明了青海在全国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和“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

年底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正式提出,要在认识省情和谋划发展上,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当2017年的大幕拉开,凝心聚力从新春天再进发——

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深化创新驱动,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把三江源打造成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绿色名片”;投资于人增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更加扎实地推进精准扶贫;让忠诚之心在遵规守纪、成事有为中得到真正体现和切实检验……

青海人正在拿出一股子“精气神”,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主动意识,努力奋发有为,努力锐意进取,努力乘势而上,以扎扎实实的作风,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动实现“四个转变”,努力在新青海建设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推进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从历史走到今天,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省份,今日青海,更加深刻体会到,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打开发展的新通道;只有壮大特色优势资源,才能让全省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回望2016,开通西宁飞往东京、吉隆坡的航线,首趟中欧班列青海号顺利投运,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精心组织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经贸文体活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55亿元,增长10.8%……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实施之下,青海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十三五”开局之年,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青海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了构建外向型经济新突破。

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四个转变”中,其中一个转变是:“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对于青海而言,这个转变,把脉了时代发展潮流,切中了我省当前发展的关键点,找准了未来发展的路径,紧扣发展机遇,为青海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借力使力、拓展新空间、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放眼2017乃至未来更长远的路,人们看到青海更是坚定地在为增强这一发展新动能续力——

与周边省区协同争取国家重大工程布局,力争开通国际货运包机,谋划打造向西开放的大型物流集散地,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

实施青藏国际陆港项目,完善西宁机场口岸配套,推进跨境电商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更多的青海企业“走出去”,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

实施培育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外贸自主品牌行动计划,重点打造特色轻工、农畜产品、新能源等三个出口基地,加大枸杞、沙棘等企业出口资质认证培育,支持高原特色和优势产品出口,稳定机电设备等进口规模,实现外贸稳健发展。

应势而谋融入国家战略,乘势而上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今年我省将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更多的青海企业“走出去”等等,让世界认识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

走出一条

绿色崛起之路

曾几何时,提及青海,人们就和偏远内陆、经济欠发达联系在一起。

2015年年底,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为我们描绘蓝图;去年,习总书记两次对青海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把脉定位。“青海”一词在中央文件里不时出现,青海变得不再遥远。

这些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从来没有这么高,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程度从来没有没有这么深。

这既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必须扛在肩上的责任。

2016年12月,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在今天,于青海,绿色,已经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发展的追求。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开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进入2017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年,青海明确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使其成为美丽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2017年,当梦想照进现实,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城镇……发展之“绿”,必须是青海坚定不移、支撑青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底色”,我们坚定不移;当艰难成就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当青海形成以生态保护的理念来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的多赢局面;熔铸大美青海、实现美丽中国的坚实路基就在脚下。

光阴荏苒,不负耕耘。如今,一张绿色生态网,在青海大地逐渐铺开。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紧握机遇。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动下,青海在新一轮生态建设历程中,将一如既往地高规格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征程,向党中央、各族人民提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生态答卷”。

使今天青海的“绿色账”再现发展共赢,使“绿色牌”彰显生态优先,使“绿色路”成为青海生态文明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民族团结和谐稳定之路,成为青海各族人民奔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康庄大道,成为青海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

“转变”之间

增进民生幸福

2016年夏天,一场名为“百家宴”的活动刷爆了格尔木市盐湖社区居民的朋友圈。手抓羊肉、酸奶、特色奶皮、青稞炒面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让社区群众眼花缭乱、大饱口福。

原来,盐湖社区居住着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居民,一直以来,如何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充实生活、增进友谊的平台,实现邻里间、汉族同胞与少数民族同胞间相知、相识、相助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

2016年6月,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共奏邻里曲”首届“百家宴”活动迈出了构建和睦大家庭的第一步。

“十三五”开局,我省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历史和现实经纬出发,从立足本省到面向全国新的更高层次视野出发,我省将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

“民族团结山歌响,友谊花朵满园香;情深好比鱼和水,同上新阶奔小康。”如歌所唱,一年来,我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发展。

一年来,全省共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6个,村社、学校等示范点335个。年内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68个,先进个人266名……

在我省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要推动经济社会后发之势实现赶超,与全国一起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入场券”,惟有依靠民族团结进步,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之路,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与希望。因此,任何时候民族团结进步都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资源,任何时候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

一条条道路连接大山内外,一排排新居安住着万千群众,一道道电网延伸到千家万户,一所所校园洋溢着琅琅书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是我省各民族同心协力、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轨迹和生动实践。

而今,努力实现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让民族亲情犹如扎根泥土的大树,吸取滋养,枝繁叶茂、树冠参天……更加生动的实践在青海大地激情铺开。

打造政治生态中的

绿水青山

在青海湖以南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流经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草原——尕海滩草原,草原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拉乙亥麻村。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村党支部书记华格加信心满满地说:“2012年,我们村合作社成功组建了畜牧业、种植业、牛羊育肥、劳务输出、二三产业等5个生产经营组,这是顺应民心、民意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以‘村支部+企业+牧户’的新路子,实现草场集体流转、畜群优化组合,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的氛围。”

拉乙亥麻村的 “蝶变”动力从何而来?答案是:关键在党。同理,办好青海的事,关键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的基本要求,为青海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河南县是纯牧业区的贫困县,县域怎么发展?怎么保护生态?怎么脱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韩华说:“县委书记作为一县‘第一责任人’必须坚守‘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的全过程,融入到河南县的实际工作中,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通过做大做强有机产业带动牧民增收致富。”

历史告诉我们,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活力;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推进“四个转变”,我们将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夯实为政之基。

潮平风正好扬帆!

2017年,从高原大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站在青海看青海,跳出青海看青海,面向未来看青海,青海发展更加充满美好想象,青海人更加满怀信心和期待,青海航船必将乘风破浪、昂扬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