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门源:多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门源县结合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调结构,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上实现新突破。种植业根据“稳粮油、抓特色、促加工、树品牌”的发展战略,缩减生产规模小,比较优势不显著的作物种类,尽量围绕主导产业配置资源,由传统的粮油“二元结构”向粮经特等“多元结构”转变,并不断提高良种繁育规模和种子品质,粮油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8%、97%。我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油料基地和藏区青稞制种基地。目前,全县粮食作物种植18.43万亩、油料作物6.2万亩、其他作物1万亩,完成总播种面积的57.69%。发放救灾粮油籽种57.70118万公斤;调运各类化肥5300吨、农药15吨;计划发放农耕贷款2.8亿元,实际发放农耕信贷资金4.27亿元。检修农业机械17380台。畜牧业根据草场超载情况,对草地畜牧业实施减畜,实现草畜平衡,扩大农区半农区养殖规模,不断形成以农区半农区舍饲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以草食畜为主,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适度发展猪禽类牲畜,不断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目前,全县存栏各类牲畜77.99万头只,繁活各类牲畜27.68万头只,繁活率 7.97%,成活率97.46%,牛羊育肥贩运6.42万头只,肉类总产1143.5吨。春季免疫各类牲畜311.9957万头只(次)、内外寄生虫寄防治293万头只。完成牛羊产地检疫3.7327万头只、屠宰检疫0.6887万头只。

重培育,在打造高原冷凉作物特色品牌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做优高原、有机、绿色等农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农畜产品商标16个,其中门源县获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门源菜籽油”和“门源奶皮”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商标、“门源奶皮”获中华老字号保护产品、“西海情青稞酒”获青海省著名商标。门源青稞、小油菜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同时,我县特色种养业蓬勃发展,白牦牛、德州驴、藏香猪、鲑鳟鱼等特色养殖遍地开花;中藏药材、特色果蔬、花卉等特色种植悄然兴起,为全县农牧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目前,白牦牛养殖量达2000余头、鲑鳟鱼12.5万尾、肉用驴290头、引进藏香猪等新品种73头;种植特色农作物10454亩、杏子800棵。

理思路,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上实现新突破。推进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农畜产品,做大做强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并逐步向有机方向发展,增强我县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今年,在巩固提升“皇城老牧人”畜产品、“垯美”油料、“雏蜂阁”蜂产品等10个高原农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青稞方便面、蕨麻、蕨麻粉、饲草快速烘干产品等产品品牌。截至目前,我县电子商务企业3家,带动农牧户30多家,预计户均年可增收3万余元。计划建成牛羊定点屠宰场1处。预计青稞方便面年产量达1200吨、青稞醋600公斤;菜籽油400吨;牛羊肉深加工8000吨、蕨麻年产量100吨、奶皮200吨;饲草青贮8万吨、饲草烘干2000吨。

建实体,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主体带动,积极推广“订单农业”、“基地+协会+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分户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种、养、产、加、销”相互转化增值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提升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争取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8个。目前,7家专业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示范社;拟培育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牧场10家。落实100万元资金以“授信池”贴息方式扶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经营实体。

增投入,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瞄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重点在农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等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上下功夫,示范引领。今年,计划续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新建乡镇蔬菜温室10幢、畜棚500幢6万平方米、贮草棚350幢2.8万平方米、青贮窖10座6000立方米、围栏80万亩。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1万亩、治理黑土滩草地1万亩、退化草地改良5万亩。尤其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打造生态牧场旅游区和高原光伏有机农业园区,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求创新,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产学研平台组装、集成、配套搭建,加快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运用和转化,示范和展示科技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今年计划完成肉牛冷配7000头、陶赛特肉羊经济杂交改良2400只。目前,授配母牛1590头;推广农作物配方肥7万亩、全膜栽培技术4000亩、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3000亩、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9.6万亩、农田耕地地力保护1万亩;种植特色农作物10454亩、杏子800棵;种植青稞昆仑14号5.3万亩、青油21号3万亩;引进新品种青燕1号800亩、燕麦配方肥100亩;完成深松整地作业4.5万亩;回收农田残膜2.4万公斤。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413人。

靠扶持,在发挥项目资金投资效益上实现新突破。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等方式,形成合力,加快各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实施的各类农牧业项目有16项,总投资37530万元,其中:续建项目有3项,总投资29818.6万元,其中社会投资22000万元,财政投资3829.77万元;新建项目13项,总投资7711.4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839.1万元,自筹资金872.32万元。积极争取的项目有18项,总投资5091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7819万元,社会投资33100万元。

谋思路,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实现新突破。借助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以旅游局牵头,多部门齐头并进的工作合力,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将苏吉滩乡苏吉湾村祁连山生态养殖旅居牧场、泉口镇红山根高山回族民族体验村、西滩乡老龙湾村七星海申报青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