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青海省:绿色食品产业风生水起

富硒大蒜、枸杞芽茶、乳制品、枸杞制品、青稞饼干、三文鱼……9月初,在美丽长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来自青海高原的绿色食品,再次同来自全国各地的绿色食品,同台“竞秀”,共同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成果,争夺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

博览会上夺得的多项大奖,再次凸显了独具特色的青海绿色食品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由此,也映射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绿色食品新天地

镜头回到长春绿博会。

西宁鑫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前,枸杞芽茶香气袅袅。董事长周迎红一边介绍着公司的产品,一边手脚麻利地倒着茶。

“口感是有些不一样吧?这是枸杞芽茶,不是叶茶,而且是在青海的红黏土土质上种植出的,比沙土地种植出的枸杞芽茶,水份高,回甜味浓,营养流失少。”

对自己的茶叶,周迎红满是自信。

品尝过茶香,天津的李先生高兴地表示,自己愿做周迎红枸杞芽茶的经销商。

2010年,周迎红聘用多名技术人员,在西宁市南山,利用土地原生态资源和先进的科技种植培育技术,成功培育出无任何化肥和农药的茶苗,成为我省第一家无果枸杞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同时,引进先进的炒茶工艺,用蒸青的制茶法,保证了枸杞芽茶的口感和营养。茶产品的检测项目全部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在我省地方农副产品的高科技开发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门源回族自治县年种植面积达到33300多公顷,是青海最大的商品油基地。位于门源县北山乡大泉村的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县域资源优势,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已具备年生产加工小油菜3万吨的规模,并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公司作为门源原生态小菜籽油生产基地,率先加入了中食安的“食品安全多维彩码追溯系统”,并使用“多维彩码”标识,是我省目前惟一一家实现菜籽油从田间到餐桌整个产业链可追溯的企业,有效地保证了产品食用安全。

作为州级龙头企业,公司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油菜籽收购主要面向周边农户和合作社,以“订单收购”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户和种植企业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共辐射带动了近万户当地及周边农户致富。凭借自身实力,“大美亹源”这一拳头产品,走向全国,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杭州、武汉、西安和兰州等地设了分店。

“绿色产品申请认证时,原料控制方面是个难点。但对我们来说,就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在湟中、湟源、民和有自己的绿色青稞种植基地,这就从源头、原料基地上有了保障。我们把青海高原的绿色青稞做了深加工,实行了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全方位的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让农户有更多的收入。”青海高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霖善认为,企业发展就是要有效利用青藏高原丰富的天然生物资源和特殊的生态条件,立足生态,结合科技力量,成为一流的专业食品深加工企业。

“2016年我们的产品拿到绿色认证,于是我们把门坎提高,通过大超市,走全国配送的渠道。今年四月,产品进入全国的沃尔玛超市。虽然企业规模现在还不是很大,但我们要先把品牌打出来。”

对于依托资源优势,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青海西郡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郭昊深有所感。

在长春绿博会上,刚开馆不久,西郡主公司带来参展的各种包装的枸杞几乎被抢购一空。

“青海的枸杞,只要有绿色认证标志的,一点儿没问题。”客户对产品的评价,让郭昊自豪和欣慰。

2014年,西郡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红枸杞,通过层层筛选和种种考核,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审核和认可,被成功认定为绿色食品,成为青海枸杞行业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一条龙的运营企业。

“我们在现有千亩枸杞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再投资培育更加优质的枸杞基地,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郭昊说。

科技创新,

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长春绿博会,青海凯特威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展位前,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博,将公司的三文鱼逐一分割,切成薄片。

“青海也有三文鱼?不是只有挪威和日本才有吗?”“当然有啊,青海高海拔地区产的冷水鱼,品质不比挪威的差。”

“一点都不腥,挺好吃。”“好吃就多吃点。”朱博一边熟练地切着鱼片,一边和客商聊着天。

“青海的三文鱼产量占到全国的25%以上。就我们公司,不但有三文鱼,还有白鲑鱼。”

“为了吃鱼,我们下回也要专程去青海。”

试吃的客商,意犹未尽。

“现在全省共有14家冷水鱼养殖企业,养殖产量达到7600吨以上,80%的是绿色食品。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让我们的冷水鱼,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黄江武说。

从2007年开始,我省借鉴并引进挪威成套冷水鱼网箱养殖技术和生态环保的养殖装备,利用我省冷凉、洁净的水体和优良的水质,从美国、挪威、丹麦引进鱼种,以白鲑鱼和虹鳟为主推品种,以深水大网箱养殖为主推技术,开展了沿黄水库冷水鱼网箱养殖技术示范推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力打造着我省高原现代渔业。

青海凯特威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2011年获得高白鲑引种繁育及增养殖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2013年完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原高白鲑网箱规模养殖技术示范”,技术收入率达到80.3%,获得“青海省科技创新基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鲑鳟鱼标准化养殖基地”等认证。

现在,公司已完成了对池沼公鱼、高白鲑、齐尔白鲑、目笋白鲑的绿色食品认证。

目前,我省冷水鱼养殖已发展到共同打造“青海三文鱼”品牌阶段,“青海三文鱼品牌”在国内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龙头企业,

带动一方绿色经济

“居然还有黑蒜呀?”“蒜味挺浓,但不太辣,味道挺特别的。”青海宏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站满了好奇的客商。

摆放在展台前的黑蒜被客商很快品尝一空。

“这是我们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富硒黑蒜’,又叫发酵黑蒜。大蒜通过发酵后,味道酸甜,具有抗氧化、抗酸化的功效。600克,价格1000元,价格虽然高,但去年年底一上市就脱销了,三个月时间,销售额大概有3000万元。”公司销售部经理马长文介绍。

2015年7月,宏恩科技有限公司在乐都区高店镇成立青海恩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富硒农产品的深加工。优质的原料生产基地,优良的产品,再采用零添加加工工艺,形成了恩露富硒黑蒜的5A标准。

作为本地富硒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宏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小微企业”的运作模式,建成富硒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乐都紫皮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富硒乐都紫皮大蒜生产基地、富硒杂粮生产基地等合作项目,带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乐都区高店镇、城台乡、下营藏族乡等8个乡镇二十几个村3781户11500人脱贫致富,企业直接吸收劳动力200人,劳动力直接收入达600万元。

“现在我们乐都出产的黑蒜,不但销往江苏、浙江、上海、西安等地,今年已经有加拿大的客户提前预订了200吨。都要提前下订单,不然根本就订不到!”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万平,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据悉,乐都全区紫皮大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860多公顷,紫皮大蒜的亩产量为1800公斤,一亩地最少也有上万元的收入。

通过现代化企业的参与,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改变了当地农户生产方式,扩大了产品生产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形成了当地的主导产品,并最终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多措并举,

激发绿色食品发展新动力

“严格执行产地环境标准,坚持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壤、水、空气进行检测和环境评价,对达不到标准的,禁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黄江武说。

从受理申请到证后监管,从产品开发到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品质安全任重道远,把好每一道关,确保绿色食品始终符合优质安全的精品定位。

在已获得7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我省新申报创建了平安县0.41万公顷富硒马铃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至此,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7.53万公顷;完成了祁连县103.47万公顷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验收工作,成为我省第二个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

截止到6月30日,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标志产品已达到47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7个,绿色食品128个,有机食品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8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3个。2016年新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书7个。

为充分展示全省在“三品一标”工作中的新成效,向广大消费者和受众宣传、推介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8月18日,由省农牧厅主办,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农牧业市场信息中心承办的青海“十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十大绿色食品”品牌推荐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截止到9月22日上午,两个平台“十大地理标志农产品”访问量为 224万多人次,“十大绿色食品”访问量为389万多人次。这对我省“三品一标”农产品宣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省农牧厅副厅长王志亮的眼中,青海大部分农产品天生就戴着“绿色食品”的桂冠,发展“绿色食品”对于青海农牧业而言,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目前,以高原特色、生态绿色为标志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成为我省农牧业经济的生力军,下一步我省将着力在农畜产品加工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坚持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知名度,继续以展会为基础,在一线城市设立品牌农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开展加快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扩大我省品牌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带动全省特色农牧业产业升级,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王志亮说。

青海绿色食品正如潮涌来。蓬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和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