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2014经济亮点: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述评

漫漫丝路,泽遗百代。

当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当沿线各省区向西开放的号角吹响,青海又一次迎来了加快融入、开放发展的新机遇。过去的一年,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明确战略定位,提升开放水平,综合运用区位优势、战略通道、民族相通、特色资源和南丝绸之路历史渊源,搭建合作平台,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努力把青海省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使得新丝路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

新丝路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青海正以独有的地缘优势,把推进经贸合作项目落地和互联互通作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途径,积极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翻开历史,古丝绸之路途经青海,形成赫赫有名的“青海道”,又称南丝绸之路。“青海道”分3路,北路出西宁向西北行,渡大通河,越祁连山,进入甘肃;中路出西宁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口至敦煌;南路自西宁过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柴达木盆地南缘,经都兰、格尔木,西出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中路和南路均横穿青海省全境,出省境后经河西走廊与新疆的丝绸之路合并。汉武帝时,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就取道柴达木盆地返回。“青海道”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

有了国家战略的机遇,加上特殊的地缘优势和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这一年,青海内陆开放型经济呈现新格局。

去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经贸代表团分赴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国家进行经贸学习考察,达成了多项经贸、文化、教育合作意向。与此同时,率先在西北五省区成功举办“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圆桌会议”和“中国(青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地毯产业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达成一批政府间、企业间合作协议和经贸合同,构建起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常态化机制。

在向西开放的新征程中,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各大品牌展会的平台、窗口、桥梁、纽带作用越发凸显,成为青海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力抓手。青洽会、环湖赛、藏毯展、清食展等重大活动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7亿元,增长33%,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1.2%,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青海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逆势上扬态势,为积极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了基础。

……

寻求合作、谋求共赢的强烈愿望在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中一步步实现,一串串累累硕果为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添助着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新丝路是一条“交通经济带”,青海正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国际和区域物流流通的经济走廊,推动形成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新格局。

打开今天的地图我们看到,我省境内的公路、铁路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记,连接着甘肃、新疆、西藏、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西部的通道和东西南北的枢纽,是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亚的大多数国家更便捷的通道。

融入新丝路,交通要先行。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丝路后,这一年,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青海大交通建设再提速,大交通格局日益清晰。

兰新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地处祖国西部内陆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同步进入高铁时代。作为西北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有力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青海等多个省区共同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中国向西开放和欧亚国家走向中国腹地的双向黄金通道。

开通西宁至韩国首尔、香港和台湾直航包机及西宁至中亚、东南亚等国际中转联程航线等国际航班。

……

目前,由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出省通道和资源开发、旅游公路构成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东连陇海、北接兰新、西通南疆、西南连接拉萨、东南通达成都的铁路网在形成中;“一主八辅”的机场格局正在建设中;现代运输方式蓬勃发展,地下的输气输油管道、光缆,空中的输电线路不断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一个立体交通网络的现代版“青海道”已初具框架。

从湟水河畔到柴达木盆地,从莽莽高山到千里草原,从乡村到城市,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现代化交通路网络,带来了文明、和谐、高效的公路交通环境,也带来了老百姓生活的日新月异。

长期经营丝绸之路青海道旅游线路的青海省康辉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杨成才认为,丝绸之路带动了西北旅游区域合作。在青海旅游,游客可以领略到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也可以了解到青海自然风光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民族风情的交融性和多样性,更能深刻体会到丝绸之路是文明之路、文化之路。

(三)

新丝路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青海以自己独有的生态优势,正在做出贡献。

作为三江源头,又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屏障,我省大部分地区是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产业承载能力有限。这种独特的省情,决定了青海经济体量不大,但它创造的社会综合价值却是无比巨大的。

近年来,我省把保护生态作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发展生态产业等措施,扎实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并启动实施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加强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亚各国在寻找交通、邮电、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的投资。特别是他们急需在农业、沙漠治理、太阳能、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作,我省恰恰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正因为如此,过去的一年,我省紧紧围绕“循环”和“特色”这两大主题做经济文章,在加强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速轻工业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高原名优特绿色产品的集散地,加快建设面向国际市场的民族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一批面向中亚地区的藏毯、穆斯林民族服饰、清真绿色食品以及新能源、新材料、藏文化等省级出口基地;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青海精品之窗”和青海特色产品展示中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开拓中亚、南亚和中巴经济走廊所涉及的新兴市场,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

……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历史上,“青海道”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门,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和繁荣密不可分。而今,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正引领青海走向改革开放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