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两会三人行:如何挖掘第三产业巨大潜能

主持人:本报记者张蕴

嘉宾:宋晨曦 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委常委、大通县委书记

马 青省政协常务委员,青海省创新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持人:2014年,我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第三产业增速达到8.8%,同时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省如何克服不利因素,突破瓶颈,挖掘和发展第三产业?

宋晨曦: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机遇,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将培育新兴的第三产业和青海独特的区位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循环经济、电子商务、旅游业、物流业、科技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

我认为,要打破固有观念,树立改革思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循环发展。比如,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主导产品附加值,带动第三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建设生态环保科技产业园、配套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继续加大“菜篮子”建设力度,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加快传统设施农业向观光、休闲、旅游等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实现农业加服务业多元化均衡发展;提质升级传统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金融保险等产业,培育消费热点;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承办好各类节庆赛事活动,促进旅游业四季均衡发展。

马青:过去的一年,是我省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稳中求进的改革之年,很欣喜地看到,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市场经济寻找到了更好的发力点,第三产业发展后发制人,势头强劲,潜力被不断挖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如何更好地引导第三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如何推广宣传,以及怎样在更加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实现稳步地、持续地、绿色地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起主导作用,适时加大力度扶持第三产业的同时,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政策支持要逐步“放开”,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则发挥作用;今后几年,全球经济形势压力将不断增加,我省要通过培育扶持电子商务、青海特色优势产品来进一步稳固产业基础;同时,坐拥“大美青海”的旅游资源,应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西宁市建立“旅游资源一条街”,将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打造“青海名片”,让投资者不持币观望,唯有将第三产业发展稳固,市场才能稳健地面对波动的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