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西宁市城北区:倾力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区

这里,现代都市文明与绿荫青瓦的田园文化融合交汇、相得益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这座城市,登临北山鸟瞰,城区山水园林相间,商贸休闲设施完善,在山水绿树环抱掩映下,鳞次栉比的楼房、整洁敞亮的街区、美轮美奂的公园……尽显着北区的勃勃生机,也在展示着北区的变迁。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区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高原山水城市的总体目标,着力把北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区、现代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山水生态宜居区,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以民为本、精雕细琢,城区建设工作正在以一个个务实创新之举,用心描摹山水生态现代宜居新画卷。

城区建设点亮幸福民生

既有山、又有水,既有城市、又有农村,既有6万名农民和3万亩地,还有87个院落150万平方米的危旧“筒子楼”……位于西宁市北川河两岸的城北区,城区狭长,农村人口比重大,破产企业遗留多。进入2014年,一场扩容提质的“城市革命”在城北区如火如荼地展开,非凡之笔、魄力之笔、温暖之笔、靓丽之笔、精琢之笔、点睛之笔……点亮了一个个幸福民生的亮点。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一直以来,危旧棚户区集中、黑大楼林立、破产楼院居多,这些成为制约城北区发展的劣势。伴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根据西宁市城市功能与空间形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辖区内教育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城北区的功能空间拓展将进一步加快,人口快速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需求,城区的建设必须扩容提质升级。

去年以来,按照抓住重点、解决热点、突破难点、提升亮点的工作思路,根据“一轴两核三带六区”的规划结构,结合门源路片区改造和北川河综合治理,通过科学与合理开发,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北区在城区面貌大为改善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着民生,办成了几件大事、解决了许多难事。

实践证明,幢幢保障房暖心暖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老旧片区和城中村改造紧锣密鼓、城区面貌大提质、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小城建有条不紊、城镇化建设快马加鞭、城乡统筹更趋和谐……以民为本,精雕细琢,城区建设不仅接续着加快发展的历史任务,而且也承载着市民百姓对幸福宜居的热盼。所有的亮点皆凝聚着民本的意愿、彰显着民生的水准。因此,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城区建设中,能有一串串亮点照进更为幸福的民生图景中。

棚户区改造领跑全市

针对辖区内国有破产企业居多的实际,在全面摸清全区破产楼院现状的基础上,从居住条件最困难、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片区入手,2014年城北区在加快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目标中创先争优,把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年内实施了青海联运公司家属院、北川河片区、原矿山机械厂家属院棚户区改造项目等14个重点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1787套,开工率为100%,占全市棚户区总任务的29%,拆除新建量居全市之首。 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拆迁户多、拆迁量大的现状,区建设局一班人凭藉“白加黑”、“五加二”的实干精神,确保了完成184套公租房建设任务,其中新建144套,改造全区17个国有破产企业生活区房屋5211套。告别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电暖设施告急、已成危房的“黑大楼”,原汽车五场、省联运公司等棚户区里的百姓们再也不会为脆弱的居住条件发愁了。

拆迁面积居四区之首

启动实施全市规模最大、难度之最的门源路片区改造项目。完成门源路片区、祁家城片区改造、生物园区二期等12个重点拆迁项目141.12万平方米,完成目标105%,占全市总拆迁任务的39%,创历年之最、居四区之首。

2014年,按照“阳光拆迁、和谐拆迁、依法拆迁”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实施了祁家城片区、门源路片区改造、五交化柴达木路家属院、体育公园项目等12个房屋征迁任务。

按照“先安置、再拆迁”的征地拆迁思路,积极主动找规划、寻办法,确保新村安置建设如期实施,实现拆迁安置同步。盐庄储备用地、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机场高速公路沿线、祁家城片区及门源路片区改造项目的陆续实施,涉及辖区10个村6396户20565人的拆迁安置。目前,共建村民安置房134幢(其中高层60幢,多层74幢),商业宾馆7幢已全部开工建设。

门源路片区改造提升城区形象

全面启动实施全市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门源路片区改造项目,预计拆迁量为108万平方米、拆迁资金约13亿元。开发改造范围北至毛胜寺路、南至门源路延长段、东至小桥大街、西至海湖路,涉及小桥街道办事处小桥村和毛胜寺村两个城中村及小桥大街西侧沿线企、事业单位楼、居民住宅楼的拆迁安置等。

作为西宁市整体开发试点项目之一,高起点规划建设门源路片区对加快北区发展、提升城区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城北中心区的区域优势,挖掘悠久的人文资源,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集行政文化、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交通出行便捷、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北核心片区,使之成为城北区“山水之城、人文之城、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发展定位的支撑。按照“市区联动、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及“市级主导、区级主办”的运作模式,届时两村将有约1278户5200人需进行拆迁安置。通过改造,小桥片区将成为西宁市区级综合服务节点,集居住、商业、文化娱乐等多个功能为一体,成为推动城市综合地区改造的样板和带动城区快速发展的引擎。

小城建项目便民惠民

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提升城区品位,努力把小城建项目打造成为惠民工程。2014年,新建了宁瑞水乡北侧规划路、北滨河路(湟水河)、北川河滨河西路、二十里铺河东路、祁连路人行道隔离护栏,总投资约3148万元;新建北川河滨河东路(天峻桥至门源路)、汽车三四场(柴达木路至汽车三四场小区路口)道路、矿山小区规划路(朝阳西路至北川河滨河东路)。续建阳光丽景规划路、便民路、雷家巷规划路,激活城市毛细血管。完成雷家巷、建北巷、建南巷、海西东路、柴达木巷5条路168盏路灯更换安装;打通了北川河滨河西路南与祁连路断头路,改善了门源路与北川河滨河西路交叉路口堵车现象。投资1460万元,完成农村道路硬化23.95公里。

修复路面、铺地砖、建广场、换井盖,每一项贴心工程都是为了给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确保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对辖区道路进行拉网式检查,投资485万元及时修复车行道路面塌陷、人行道地砖破损,以及更换雨水篦子、井盖等。实施天峻桥地砖铺设工程,共铺设地砖和盲道800平方米。修建小桥十字铁路桥下约800平米小型广场,为辖区老百姓提供了一处健身、娱乐的场地。

23个社区物业服务站规范化管理

将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有效结合,把“被动”管理转换为主动“服务”。切实转变老旧楼院无人管理的现状,规范管理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及社区物业服务站,改造辖区建设巷51号、海西东路8号等5个老旧家属院为精品楼院。指导辖区34家物业服务公司开展以“诚实守信经营、文明优质服务、和谐物业管理”为主题的精细化服务活动,按照“标准化、人文化、市场化”的要求,推进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和优质化。

年内规范23个社区物业服务站,打造规范化社区物业服务站示范点3个,投入服务资金384万元,加强各小区环境卫生、安全秩序、垃圾清运等日常维修管理和维护,及时化解物业管理领域的各类矛盾问题,辖区144个老旧住宅小区、22547户居民已全面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积极协调市房产部门,配合物业服务公司,彻底解决了辖区工具厂家属院6、7、23号楼的自来水管网跑冒滴漏问题。投入35万元对山川家属院北院锅炉和塑料二厂家属院外管网进行维修,有效确保了小区冬季正常供暖。

贴心之笔——“三道关”保障低收入家庭受益

为使保障性住房的审核公平公正,分配公开透明,区建设局严格把好“三道关”,来确定保障对象:一是把好综合配套关。对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定室内基本装修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可直接入住;二是把好分配管理服务关。制定分配方案,在具体分配过程中,按照“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方式进行,对申请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定,统一申请登记表、租赁合同等相关手续。三是把好退出轮换机制关。由区建设部门牵头,区民政等部门抽调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复核,坚持不定期走访,核实其家庭住房、收入等情况,及时清退不符合保障标准的住户。

截至目前,已对全区782户低收入家庭审核发放租赁补贴220万元,对844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家庭进行了计分工作,配合市房产部门分配公租房150户。

阳光之笔——“拆违打非”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将打击违法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推进重点项目实施的保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违法建设“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常态化与独立执法相结合,对辖区35个行政村进行全天候、全覆盖、无缝隙监控。在涉及重点项目拆迁的地段进行24小时蹲点监控。点、线、面巡查相结合,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预防,查处违法建设毫不留情。对全区各类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的同时,逐步健全各村房屋现状档案,留存影像资料,重点“关照”囤积建筑材料的村民和频繁出入各村的潜在“套钱房”投资人。

安全之笔——建筑工地筑起安全网

对辖区范围内建筑工地和拆迁工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对104家建筑工地下达了《建筑工程整改通知书》,对112家经过整改符合“五个100%”要求的项目下发审批手续。投资232万元对拆迁工地现场扬尘网覆盖,面积达280.1万平方米,实体围挡约19万米,有效改善了区域空气环境质量。配合区交警等部门,扣除无密闭式运输渣土车21辆,处理带泥上路、密闭不严等车65辆。对15家无围挡或围挡不规范的工地进行限期整改。

对辖区116个项目部,66个建筑工地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辖区在建项目进行各类专项检查5次,全年共下发整改通知单65份,停工通知单17份,向市建委上报安全生产事故1起。组织开展了为期20天冬季建筑工地安全安全生产大检查,下发限期整改通知10份,责令停工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