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身边的感动:七旬老夫妻照顾脑瘫儿子五十年

“啊——啊——”

在城东区泰宁社区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家属区,51岁的吴跃峰躺在床上,无意识地叫喊着。75岁的吴彦周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隔着被子拍着:“别喊,家里来人了,你要乖,要听话。”吴跃峰似乎听懂了父亲的叮嘱,安静了下来。

吴跃峰在出生11个月时,因为发烧造成脑瘫,至今已瘫痪在床51年,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51年来,吴彦周夫妇为儿子耗尽心力,却乐观坚强,一点一滴也不愿委屈儿子。“咋说他也是孩子啊,是我们的宝贝疙瘩。”一说起孩子,吴彦周的老伴儿徐密荣扭过身子偷偷地拭去眼泪。

◆夫妇一心为瘫儿

1963年吴彦周与徐密荣经人介绍在河南老家结婚,很快两人就有了儿子吴跃峰。“那时当兵转业后他进了二二一厂,一年里只有二十多天的探亲假。”徐密荣说,以前在老家她还是一名教师。

“孩子出生时很健康,11个月时高烧不退,当时在农村老家,家里人都觉得孩子发烧没啥事,结果就把孩子给耽误了。”徐密荣眼圈一红,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刚开始,孩子还能叫一声妈妈,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孩子什么都不会了。那时候,徐密荣一个人带着孩子到处看病,“很多亲戚都劝我,这个孩子就别要了,但是我舍不得。”

一次抱着孩子去新乡看病,在车站上厕所,因为孩子生得漂亮,怕被别人抱走,她就抱着孩子上厕所。回到家后,亲戚们一听她这么说,都说她傻,都劝她孩子抱走了就抱走了。“不行,我的孩子,怎么能让人抱走。”

那时候的日子苦,徐密荣和吴彦周的日子更苦。家里一大家子的人,吴彦周又是家里的老大,除了养活家里人,他还要养活自己的小家,还要给儿子看病。“一个月二十多块钱的工资,根本不够用,给孩子看病只能借钱,到后来亲戚朋友都不愿意借了,因为给孩子治病没个数”。

“孩子10岁以前,基本上都是我媳妇一个人照顾。”吴彦周说,尽管后来生了4个姑娘,但是从来也没想着放弃这个孩子。为了照顾孩子,老伴儿徐密荣辞去了工作。

为了孩子,只要吴彦周探亲回家,他们就抱着孩子到处看病:上海、北京、西安、青岛、郑州、云南……他们都不记得跑了多少地方,只要听说哪儿能治孩子的病,他们就去。“病急乱投医,上过当,也吃过亏。”吴彦周说,在河南老家的时候有人说能治好孩子的病,当时要七百多元,“我们没钱,到处借,后来有人告诉我那人是个骗子。”吴彦周说,“但是为了救孩子,只要听说哪儿能治孩子的病我们都要带着孩子去看。”

1977年,吴彦周工作的单位为徐密荣解决了户口问题,一家人来到青海。“我没有工作,靠老伴儿的工资一家人生活很困难。”徐密荣就给别人打土墙挣钱,“为了能治好孩子,吃多少苦我也愿意。”◆50年如一日含辛茹苦

日子转瞬即逝。

吴彦周退休了,一家人搬到西宁。

吴彦周退休前是老伴儿照顾孩子,“现在退休了,照顾孩子的事情该让我多做些了。”说起照顾儿子的艰辛,吴彦周没有任何抱怨。为了方便照顾,吴跃峰的小床就放在老两口的卧室里。这张小床是吴彦周特制的,是两个老式的箱子并在一起,上面铺着徐密荣自己缝的褥子。吴跃峰的关节严重变形,身子缩在一起,整个人看起来还不到一米。看到陌生人进来,他瞪着眼睛,嘴里“啊——”地喊叫。吴彦周轻轻拍着他:“乖,别叫了,要听话。”

床边的柜子上放着几十种药,“这些药都是孩子的,消炎的、止疼的,还有治其他病的药。”吴彦周说,“除了药,孩子盖的被子和褥子也要经常换,孩子大小便失禁,身上也要勤擦洗。”吴跃峰病了51年,却从来没有得过褥疮,卧室里也没有任何异味。“以前每天都要洗好多尿布,手上的关节都变形了。”现在,吴彦周专门做了一个接尿器,每天勤倒几次就可以了。

每天,吴彦周都要用手摸一摸吴跃峰的身体,看看他身上是不是出汗了,出汗了就给他换上薄被子,身上凉了就给他盖上厚被子;夏天,每天都要用淡盐水擦洗身子;冬天,隔一天擦洗一次。吴跃峰没有意识,有时候大半夜都要哭闹,夫妇俩起来哄他睡觉,这么多年来夫妇俩从来没有睡过囫囵觉……

“吴跃峰今年51岁了,一辈子都躺在床上,一天三顿饭都是我们一勺一勺地喂,吃稍微硬一点的东西都是我老伴儿嚼碎了再喂,拉屎撒尿就要换床单,白天晚上也要给他翻身十来次。要说难,51年搁谁都熬不住,但是他是我孩子,真不忍心对不起他。”吴彦周说,有时候看着孩子难受的时候,他自己也心疼,“有时候真怕伺候不了。”

幸好,父母对吴跃峰的好,几个女儿都看在眼里,“我一直告诉几个孩子即便以后我们老两口照顾不了她们的哥哥了,她们也要好好照顾。”吴彦周说,在他们的眼里,孩子就是他们心头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