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海西循环农业发展“渐入佳境”生态产业之路拓宽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循环经济理念之“树”上,嫁接出循环农业的“新枝”,以农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牧业,加快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步伐,培育产业关联度高、适应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使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渐入佳境”,生态产业之路在科技支撑下越走越宽。

记者近日在位于德令哈市的柴达木枸杞智能化育苗基地了解到,基地实行工厂化育苗,在智能化温室建成投用后,硬枝嫩枝扦插试验取得了成功,扦插苗成活率达70%以上。智能温室每年三次繁育,年生产量达300万株,尤其嫩枝扦插成活率和繁殖率较高,具有挂果早、节省土地、管理方便等优势。在满足德令哈市枸杞种植需求量的同时,此项技术将成为海西州扩大枸杞种植面积、推广枸杞新品、提升枸杞品质的有力推手,并为发展枸杞产业的林下经济蓄积了潜力。

海西州建立与现代农牧业相适应的“一核、两泵、多链”产业循环模式,产业间相互融合发展的新型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打造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为循环泵,探索产业间产业内形成循环模式,构建高度融合的草原畜牧业、设施农业、草产业、柴达木野血驴养殖、高原冷水养殖以及次生链形成的特色循环农业产业链。

在产业培育中,围绕“打造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建设四个千棚果蔬基地、九个特色农畜产品基地”的发展目标,向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产业互补、循环利用、抵御风险的新型产业结构方向迈进,柴达木枸杞种植规模目前达31.5万亩,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9万亩,制定地方标准2个,成为全国第二大产区和全国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枸杞种植加工企业47家、枸杞专业合作社54家,建成生产线30余条,系列产品达到50余种,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产业链;柴达木福牛产业形成以农牧民小群体大规模繁殖、专业化育肥、精深加工的全产业发展模式;建成了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4个千座以上规模化种植小区,全州蔬菜产量达6.52万吨,自给率达56%。

生态畜牧业在戈壁草滩显化出“润物无声”的辐射带动作用。德令哈市昆仑圣牛生态畜牧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凯向记者介绍,2013年成立的合作社在养殖牦牛、犏牛的同时,功夫主要下在柴达木福牛养殖繁育上。福牛以良好的肉质和营养具有市场前景,同时,福牛产业上连草原畜牧业、横接种植业、下连生物加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舞台,能形成环环紧扣的产业链。目前合作社已存栏近400头,每头福牛带来的附加值是牦牛的几倍之多。合作社手牵农户,带动的福牛养殖户遍布德令哈市和天峻、乌兰、都兰三县。

海西州着力打造一区六园,形成了海西州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区、格尔木市城市观光休闲现代农业示范园、德令哈市绿色生物产业示范园、都兰县诺木洪枸杞产业示范园、乌兰茶卡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天峻县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和德令哈可鲁克冷水养殖科技示范园。随着各园区陆续建成投用,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对当地循环农业向纵深发展产生了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