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银川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是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缩小差距、追赶发展的机遇期。科学制订银川市“十三五”规划,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中共银川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十一届六次、七次会议精神,深入研究全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
1.“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在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布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按照自治区建设“四个宁夏”的总要求,深入实施 “2258”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重大任务,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0.4%;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71.28亿元,是2010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72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8倍,年均增长21.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86亿元,年均增长13.1%;城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8260元和11250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1%。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亚洲都市景观奖唯一城市综合奖等多项殊荣,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结构调整实现突破。“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深入人心,“稳一优二提三”成效初步显现。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8∶53.2∶42调整为3.9∶54.5∶41.6。坚持“三精”农业方向,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90%,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战略性新材料、数字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创造了国际国内多个行业“单项冠军”;现代纺织、新能源、葡萄酿酒等产业初见成效,“两化”融合进程加快。软件动漫、文化创意、物联网、云计算、电子竞技、通航产业等新兴产业开始聚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会展经济发展提速,iBi育成中心创造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赞誉的“iBi模式”。“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银川)示范基地”落户银川科技园,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和“多规融合”,带动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滨河新区为大银川都市区建设拓展了新空间,贺兰、永宁与城区同城化发展,灵武与开放核心区融合发展,以城区为核心—滨河新区为副中心—贺兰、永宁、灵武为卫星城—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8%。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安置区、特色小城镇、中心村建设进展迅速;累计拆迁城中村、危旧房屋1661.86万平米,新建安置区42个,近3.9万户12万群众将乔迁新居。新建15个小城镇、49个中心村;解决和改善了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滨河、兵沟、永宁3座黄河大桥进展顺利,城市路网形成“八横十七纵”架构,交通主动脉趋于完善;城市道路、街巷改造、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不断延伸,快速公交、绿色出行系统稳步推进,水、电、气、热等资源能源供应保障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功能不断提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工程,闽宁、通贵、良田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银川绿博园、艾依河景观提升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向市民开放,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5%,森林覆盖率达到15.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9平方米,生态修复能力不断加强。完成二排沟、四二干沟等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气治理等项目加大实施力度,蓝天工程扎实推进。建立了“大城管”体制和数字化、精细化城管系统。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投入累计达到794.7亿元,年均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左右。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大众创业成效显现,就业保持稳定,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6%以内。组建7个学校发展共同体、70多个校际发展合作体和1个地方高校共建体。新建改造中小学200多所、幼儿园100多所,进入全国首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城镇居民养老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65万。连续五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47万套240万平方米,已解决中低收入群体1.2万户3.6万人住房难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4.53万人。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移民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年均增长20%,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个百分点。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均衡,卫生医疗水平持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平安银川建设推向前进,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成为靓丽名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简政放权、科技体制、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不断深入,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金融强市”取得重大突破,成立金融工作局,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3.5%。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宅基地确权工作逐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两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获批;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科技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宁夏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初见规模。河东国际机场三期顺利推进,实现所有省会城市航线全覆盖,开通银川至首尔、曼谷、迪拜等国际航线;银西高铁开工建设,开辟银川至青岛港等出海通道。连续成功举办中阿博览会、WCA世界电子竞技大赛等多项展会、赛事,招商引资、造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94个,完成到位资金2061.9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增长了33.14%和56.88%。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5亿美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53倍、3.64倍。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创新电视问政、电视施政监督模式,开展“两不一慢”等整治行动,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形成发展思路需要接续传承,良好发展局面值得倍加珍惜。这些都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三五”时期银川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向西部大开放延展,全面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全方位的支持。二是项目机遇。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及“十三五”时期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将采取供给侧改革、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将为我市应对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三是自身优势。我市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新动能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正在培育,改革开放空间正在拓展,转型升级发展的潜力巨大。我们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银川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仍然是最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市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一是经济总量和财税规模偏小,服务业占比较低;二是开放型经济水平不高,对外通道能力弱,贸易便利化程度低,国际人才匮乏;三是产业结构不优、规模不大,高新轻产业占比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少创新型领军企业和品牌;各园区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四是民生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银川发展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既面临艰巨任务,又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银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大历史机遇,科学谋划,找准定位,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3.“十三五”时期银川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开放内涵式发展,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中阿合作核心区,打造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区域中心城市。
实现新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全市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发展人民民主,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立足市情,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作为,创新驱动,以发展理念的转变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改革促开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立足西北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统筹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经济体系,努力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全面依法治市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和反腐倡廉,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4.“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
——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年均达到8%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以上。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更加平衡协调,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新型城镇化达到新水平。空间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融入自治区“一主三副”、“两带两轴”战略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对毗邻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全面完成中央、自治区确定的改革任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展、领域不断扩大、深度和广度不断递延,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就业更加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在西部领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地区、行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和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修复取得重大进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得到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8%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5.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我们一定要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思想方法、工作举措和领导能力,落实在推动银川开放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打破传统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投资结构,释放消费潜力,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把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主要抓手,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守土地、资源、环境三条底线,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开放发展。把开放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以更加开放的观念、视野和胸襟,破除以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论开放的思想,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和区域发展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坚持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坚持共享发展。把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保障人民各方面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城乡区域共同繁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三、坚持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市委、政府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6.突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园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引导全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倍增计划,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联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与银川科技园、iBi育成中心融合发展,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为一体的国家自主创新园区。积极推进中阿科技园创建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利用互联网平台,聚集国际国内优秀人才,研究开发农业优良品种、枸杞深加工、清真食品、新型煤化工、新能源、现代纺织、智能制造等一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实施科技专利资助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成立重点科技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快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做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后补助、科技券等支持方式,壮大银川天使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探索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银企合作和投贷联动、风险投资等科技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十三五”期间,力争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左右。
7.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实施好领军人才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和优势产业人才高地、区域特色人才基地、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六大人才工程,启动“银川国际人才公寓”项目,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保障。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创新规律培育和引进人才,按照市场规律配置、激励和使用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8.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多方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掀起“精英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热潮。强化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支持具有配置创新资源能力的优势企业,按照“科技人才—知识产权—产学研—科技项目—高科技企业—上市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路线图”,全力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成长性好、科技支撑作用强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围绕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配套技术和产品开发,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出台落实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支持政策,大力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青年创客。
9.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目标,按照“三精”农业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优化五大产业、推进四大工程”,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一个中心”: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五大产业”:优化园艺产业、优质粮食、奶畜产业、适水产业、酿酒葡萄五大主导产业布局和产业种养结构,降低传统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保持适水产业在西北地区的销售优势,提升酿酒葡萄、奶畜产业、有机大米、园艺产业产品附加值,切实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推进“四大工程”:农业科技强化工程。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激励机制,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科技应用水平,实现农业科技转化率70%以上。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培育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高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以上。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在全市3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自动信息化管控、视频监控系统。依托阿里巴巴、京东、智慧社区三大电商,建立农业网络销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大农资市场及农业投入品的检查整治力度,从源头控制高毒高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全市30家大型超市安装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十三五”期间保持全国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7%以上。大力培育酿酒葡萄和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坚持“有中生新”,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抢抓“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链条从“前端向末端延伸”,价值链条“从低端向高端攀升”。支持企业加快先进技术改造,下力气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依托恒天如意科技城,推动“一城带四园”协同发展,加快建设PTA及配套原料、如意西装生产线、氨纶纤维新材料、涡流纺纱等项目,打通煤炭、化工、生态纺织产业上下游链条,实现现代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现代纺织产业集群;依托望远工业园区,加快实施伊品生物L-赖氨酸高产酸技术改造、启元药业技改等项目,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进价值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打造生物制药发酵产业集群;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加大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促进小巨人数控机床、共享铸钢、西北轴承、银河仪表、蓝宝石、隆基硅单晶硅等做大做强,再造一批“单打冠军”。坚持“无中生有”,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隆基3GW单晶硅棒、3GW切片和500MW组件、180万片半导体级单晶硅及碳化硅等项目建设,加快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突破,实现从“单打冠军”向“集团军”迈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紧盯国际国内技术前沿,瞄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抓好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设备铸造、高端轴承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集群。到“十三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反梯度”战略,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利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等发展平台,构建现代服务业综合集群。通过WCA世界电子竞技大赛、TMF大会、国际健康医疗产业等新业态,打造会展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东西两条旅游带,打造旅游产业集群;依托国际科教城,实施“扩容”计划,大力引进国际化、国内顶尖高校,建设文化教育产业聚集区。发展影视、文化创意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教育产业集群;以滨河新区国际医疗城为龙头,大力发展健康旅游、医疗养生等新业态、新产品,打造医疗健康产业集群;依托通航产业园,建立西北通航产业联盟,推进北汽通用、席勒(中国)等项目建设,放大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效应,建设中西部通用航空物流枢纽基地,打造新兴运输产业集群;推进智慧银川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依托中兴智慧研究院、iBi育成中心、WCA电子竞技游戏等平台,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游戏动漫等智慧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加快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制定落实消费支持政策,优化发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创新拓展新兴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0%。
10.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化。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催生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发展。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和云技术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支持基于互联网各类创新,有序推进“互联网+”农业、制造、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交通、物流、电力、环保、政务等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在商贸流通领域的普及应用和创新发展。推动建设以银川为中心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11.完善创新发展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认真落实负面清单。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的力度,加强市民大厅及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打造现代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由管资产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权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激发企业家精神。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个人和行业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严格规范非预算财政支出。改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建立财政投入基金化、政府投资资本化制度,运用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西部金融高地。构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协调发展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制定支持发展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引进私募基金的政策。加快培育、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实现乡镇金融分支机构全覆盖。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交易平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形成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洼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配合自治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市场化电价调节机制。完善水权转换政策。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开展园区低成本化行动,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企业建设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完善园区集中供水供热、污水处理、交通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深化水利、林业等改革。
四、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在协调发展中扩展发展新空间。
12.构建大银川都市区的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作用,按照“一河两岸三域”的空间格局,立足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环境优美的理念,推进贺兰和永宁与银川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统一规划建设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灵武市等区域,打造黄河以东新的经济增长带。形成城镇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相匹配,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相协调的空间格局,推动城市由单中心城市向“一城多区”的大都市区转型,积极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吸引阿拉伯国家投资的空间载体。
13.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突出“塞上湖城、西夏古都”的城市特色。加快“两宜”城市提升步伐,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三区城区有机更新。提升区域城镇体系辐射带动能力,优化特色小城镇、农村新型社区综合配套,推动市域城镇体系梯次发展。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水平。优化域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路网布局合理、公共交通发达、交通方式多样、交通管理智能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主城区和滨河新区等副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开展银川城市地下交通研究,构建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路网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不断提升公交分担率。营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采用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引导绿色出行。
进航空运输、普通铁路、高(快)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联网高效畅通。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全域供水保障体系和污水处理体系。促进节约集约用水,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完善城市道路、桥梁、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推进绿色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电力、燃气管网设施建设,提升能源调储能力,构建全域覆盖、安全稳定的电力和燃气网络。加快“智慧银川”建设。深入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构建移动、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通过“一图一网一云”顶层设计构架和全新的PPP商业模式,形成智慧政务、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10大重点领域13个特色模块,构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银川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整合和交互,以智慧城市为支点,推进“惠及民生、城市管理、产业衍生和投资迭代”进程,以信息技术升级未来城市格局,为产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让城市更加便民、宜居,优化城市服务品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
14.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深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盘活农村土地、金融等资源,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推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县域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改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进一步扩大范围和提升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小城镇和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全市所有乡(镇)、村庄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到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8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集中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带动周边农村就地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15.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各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惠民工程,抓好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支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全力推进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普及科学知识,持续开展“书香银川”活动。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深度融合,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游戏动漫、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银川世界电子竞技之都,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抓好新闻宣传,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健全舆情引导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深入挖掘和推广先进典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展示银川市良好形象,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五、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银川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契机,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为抓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16.构建城乡生态体系。坚持保护优先,有机统筹“山、水、林、田、湖”,全面构建生态空间新格局。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推行“多规合一”,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筑牢和保护好生态底线。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提升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加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建设,打造环城绿廊,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构建生态保障体系,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力争“十三五”末绿地覆盖率达到43%、森林覆盖率达到18%。通过整合治理现有湖泊、水系,实施城市“龙须沟”整治工程,重现“百湖润银川,碧水环城流”的城市景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17.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由绿色产业体系、绿色能源体系有机组成的绿色经济系统。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强化绿色价值观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推进低碳发展。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发展绿色交通,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启动轨道交通建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低碳出行。全面实施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控制重点行业碳排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扩大灵武循环经济试验区辐射示范效应,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生产“三废”尽零排放。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集约开发和多领域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和污染企业。建立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管理体系,降低再生资源回收成本,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由无害化处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加快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创建步伐,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全过程系统建设,强化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衔接,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18.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禁违规开采地下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节水技术和高效节水产品,加强生活节水,提高再生水资源利用。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园区闲置低效土地开发利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抓好节能减排,实行电煤总量控制,加大对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力度,强化重点行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
19.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大幅减少重度污染天气。加大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治理、加快市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强化扬尘、机动车尾气和餐饮业污染治理力度。以“蓝天工程”为抓手,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小锅炉,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推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环保“一票否决制”,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和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突出抓好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交通源等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加快推进药企污染常态化治理。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和噪音污染控制。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艾依河流域、黄河银川段流域的综合治理,银川段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Ⅳ(四类)标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管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防控重大环境风险。
20.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着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空间规划体系,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节能减排激励机制,通过市场化途径削减减排压力,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深化生态发展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进环境监督、影响评价等重点领域的公众参与。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环保负面清单。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规范离任审计行为。
六、坚持开放发展,构筑“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按照中央“一带一路”、自治区“四个宁夏”建设和《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部署和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对外开放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经济开放度大幅提升,开放环境大为改善,全民开放意识明显增强。
21.大力实施“1331”工程。第一个“1”,放大中阿博览会效应,提升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在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地区的知名度。第一个“3”,即抓好陆路、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大通道建设,实现西进东出、通江达海、连接世界。第二个“3”,即建设中阿人文交流、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合作示范区。人文交流示范区,依托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滨河新区国际科教城,推进中阿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投资便利化示范区,以银川综合保税区为主体,建设中阿自由贸易园区。金融合作示范区,打通阿拉伯国家资金进入国内渠道,构建中阿金融合作新平台。最后一个“1”,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建章立制,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商务环境。
22.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全面落实《关于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宁夏建设的意见》,实施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和技术合作、跨境贸易,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划好开放区域布局,深化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互利共赢的实效。在对阿合作方面,以与迪拜空港自贸区、杰贝·阿里自贸区合作为支点,建设中阿(沙特)产业园,提升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在东北亚方面,以韩国为基点,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地区的合作;在东南亚、南亚方面,以新加坡为基点,拓展与东盟10国的合作;在中亚方面,扩大与哈萨克斯坦交流合作,辐射带动与中亚其它国家的开放合作;在欧美方面,立足与法国、美国现有合作,加强与北美、欧洲等地的合作。同时,深化与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宁蒙陕甘毗邻地区合作,在更大平台、更广领域、更多层次参与世界分工和竞争,促进多赢、共赢。创新开放合作方式,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商品贸易、人文流向服务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合作、园区建设和文化旅游等领域拓展。
23.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创建中阿(中海)自由贸易区。增强银川综合保税区核心带动能力,实施最优惠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政策,实现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升级,争取建设中阿(中海)自由贸易区。完善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规划,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加工贸易、物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承接东中部中高端产业转移。探索“平台服务+通关机制+境外配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启动中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申报工作,加快建设进境肉类(水果、种苗)指定口岸项目并通过验收,积极申请药品、水产品、粮食和整车进口口岸资质。探索构建大通关协作机制,积极推行快速通关模式。积极复制上海等四大自贸区便利化监管制度和服务措施,力争在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开展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方面取得突破。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放大中阿博览会效应。提升中阿博览会国际影响力,依托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加快建设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全面提升建设、招商、运营、管理水平,突出环境营造、机制创新、产业支撑,打造阅海湾经济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大中阿金融贸易、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科技医疗、新闻出版等多方面交流合作。大力引入金融企业,探索建设中阿基金产业园,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积极推进外国领事办事处、官方民间合作交流办事处等机构落户商务区,打造国际化示范区。依托“宁夏保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CBD金融中心”,打造“互联网+金融”多业态经营模式,积极探索进口直销、保税仓储物流、国际商品展销等新型模式,加快阅海湾商务区多元发展。积极申建国家级新区。深入推进与宁东基地、现代纺织产业示范园、河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园六位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四城”基础配套、城市功能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全力申建国家级新区。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医疗健康、科教文化、休闲旅游等高端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纺织、通航产业、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恒天如意科技产业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制定经济试验区人才、创业、投融资等发展政策,打造新区管理运行新模式。
24.进一步加快开放通道建设。陆路通道方面,北面,打通至中蒙俄经济走廊、内蒙古口岸通道;东北方向,打通至京津冀港口通道;东面,打通至环渤海湾地区通道;东南方向,打通至东南沿海通道;南面,打通至云南、广西沿边口岸通道;西南方向,打通至中亚、西亚通道;西面,打通至新疆、新亚欧大路桥通道。具体项目上,深化与青岛、天津等港口跨区域合作,推进与乌力吉等口岸合作,完善与郑州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9个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积极配合协调国家和自治区建设银川域内银西高铁、包兰铁路、太中银铁路改扩建、银巴铁路及银川至百色高速等铁路、公路工程。空中通道方面,发挥紧邻雅布赖国际航线和“第五航权”优势,巩固已开通国际国内客运航线运载能力,协调加快开通更多国际客运、货运航线,推进国际航线常态化运行。争取国际中转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境外旅客购物离区免税政策落地。网上通道方面,对接国家“信息丝路”计划,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完善丝路通中阿B2B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行模式,搭建全市跨境电商营销平台。
25.加强中阿人文交流合作。针对阿拉伯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设立文化教育专项基金,吸引这些国家留学生到我区留学,依托滨河新区国际科教城,为国家与“一带一路”65个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培养小语种人才;通过互派互访等方式,邀请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媒体、知名作家、艺术家、历史学者等开展互动交流,深度挖掘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交往、文化渊源,通过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文学作品等形式在这些国家宣传宁夏文化、回族文化等内容,增强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对宁夏、对银川的认同感。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积极争取在银川科技园规划建设中阿科技产业园,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园。巩固深化我市与俄罗斯、韩国、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在医学美容、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等方面的科技合作。推动对外教育合作。鼓励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优先发展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教育协作会,大力推动“友好学校结对”工程,积极培育宁夏国际语言学校等一批阿拉伯语培训学校(机构),打造全国最大的阿拉伯语教育培训基地。深化对外医疗合作。推广中俄韩卡瓦心脏中心合作经验,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专家团队,提高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发展文化合作。开展与跨国文化集团合作,加快中阿文化园建设,举办“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及动漫插花节,引进国外优秀文化展演活动;鼓励艺术工作者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平的文艺精品,支持一批优秀作品走出去,打造银川国际化文化品牌。推进友好城市合作。进一步加强与韩国庆山等15个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友好关系,争取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拓展与世界各国城市间的友好往来,推动友城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各国驻华使节友好往来,邀请来银考察访问,带动各方面合作。促进民间对外交流。建立健全民间组织交流机制,加强与各城市间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的合作,推进与海外华侨华人、知名侨商、专业人士的交流,不断拓宽对外合作的渠道和领域。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社会与民间的交往,探索聘请国外友人、文化名人和企业家为我市政协“特聘委员”,开展交流,促进合作。
26.建设对阿金融合作示范区。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化。积极争取国家金融创新政策试点,以建设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为重点,通过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建立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资金双向流通机制等,多途径搭建中阿金融对接平台,拓展中阿金融合作领域,力争建立中阿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参与企业范围,简化跨境贸易和人民币投资结算贸易流程。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业务,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类中的金融服务项目,实行一次审核,一揽子申报,快捷办理,兑现相关优惠政策,打造中阿资金融通聚集地、国家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7.推动贸易投资服务便利化,营造国际化商务环境。加快贸易促进平台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试点。建立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出口产品售后服务标准。加强贸易摩擦预警信息公共服务、法律技术咨询服务,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投资风险。培育和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集检验检疫、报关、货代、商检、退税、融资为一体的外贸供应链服务。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制度,加强外商投资项目跟踪服务,扩大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外资引进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立落实“三个清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力争成为全国审批程序最规范、审批时限最短、政府服务最优的省会(首府)城市。进一步整合部门职能,凡是与投资审批、群众办事关联的职能,原则上全部入驻市民大厅;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绝大部分审批事项网上受理、审批、公示、查询、投诉,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加强“诚信银川”建设,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建立与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信用、规范和标准体系,努力营造国际化的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环境。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国际化商务服务。加强法治银川建设,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规范行政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强化涉外法律服务功能,依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区外境外来银投资客商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七、共建共享,保障民生,加快建设和谐银川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扎实推进“两宜城市”建设。
28.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按照两年(2016年~2017年)集中攻坚脱贫、三年(2018年~2020年)巩固提高奔小康两个阶段安排,确保吊庄移民2017年底全部脱贫摘帽,生态移民2020年与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国家现行贫困标准每年脱贫摘帽1万人。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完善“公司+贫困户”的产业模式,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分工,发展设施瓜菜、花卉、枸杞、长枣、肉(毛)兔、红树莓、食用菌等特色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确保村集体和农户的分红权利,保障项目投入的效力。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农产品服务银川及周边市场为目标,建设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和社会共赢的脱贫命运共同体。加大城乡贫困人口专业技术培训扶持力度,重点培训种养殖、初级技工技能、家政服务、餐饮等工作技能;积极推广订单式培训,开展校企联动扶贫攻坚。免除贫困家庭子女高中教育学杂费。实行普惠加特惠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到贫困地区增设分支机构,加大互助资金投入,促进“千村信贷”加快发展。推进社会救助政策兜底。低保、医保、社会救助等政策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解决贫困户创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在吊庄移民大部分贫困户已享受到了低保兜底的基础上,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兜住底线。
29.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发展产业和保护生态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设一批大众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园区、众创空间等创业基础设施平台。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全社会创业创新。营造起政府搭台、万众创新、企业参与、社会响应的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推进就业创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统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外来务工者、残疾人等重点对象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稳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加大对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推行终身教育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能力。加大优秀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行创业投资,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构建新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提高技术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
30.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确保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
3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整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增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国际教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完善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好“国培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健全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建成并运用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努力实现银川教育的现代化。
32.实施健康银川行动。加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政府投入和保障机制,至“十三五”末,基本建成镇镇都有人民满意的卫生院,村村都有标准化的村卫生室,街街(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有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市)、区基本建成1所综合医院(含康复病床、护理病床)和中医医院,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每万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4人,每万人口病床数达到7.3张,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至“十三五”末,优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实施“卫生英才”战略,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看大病难问题。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要。促进中外合资合作办医和社会资本办医,探索建立卡瓦心脏中心、国际医疗等国际、国内高端医疗技术合作的长效扶持机制,并逐步推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等发展。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推动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33.切实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力度,让群众住有宜居。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紧紧围绕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规划城乡低保制度,健全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力争到“十三五”末特困供养人员中愿意集中供养的全部实行集中供养。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推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加强扶残助残工作。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方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34.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强化新时期新常态下干部能力的培训再教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好干部”标准,建设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力度,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管理教育培训和党员队伍纯洁性机制建设,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办好建好管好党校,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加强廉政和作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两个责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落实力,在全市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35.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坚持党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法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法治银川建设迈入新阶段。推进科学立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党委和政府法律顾问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活动全面法治化。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健全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完善人民陪审员、监督员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全面开展普法工作,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3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银川,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应急救援等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化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行“阳光信访”,提高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积极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创新,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评估工作机制,积极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37.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充分发扬民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调,依法保障群众各项权益,激发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作用,巩固各民族团结,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动银川发展上来。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38.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建立完善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全域银川理念,坚持全市“一盘棋”,认真谋划本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