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我区统计人员参加基地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第〔2017〕147号2017年,自治区统计局教育中心完成了国家局在成都、西安、郑州和南昌培训基地举办的第65期、66期、67期、74期统计系统专业知识基础培训班和第18期统计专业知识提高培训班学员的选派、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全区共有130名统计人员参加培训。我区的学员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出勤率较高,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受到培训基地好评。我区学员通过培训学习和参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其他省区的学员增进了了解,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对指导、促进今后的统计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我区2017年参加国家局举办的统计系统培训情况作分析和探讨,以期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培训工作。一、基本情况2017年,我区有130名统计人员,分赴4个统计培训基地,参加了国家统计局举办的5期统计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班。(一)培训基地和参训学员基本情况为提升统计工作服务水平,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国家统计局确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河南省统计信息职业学院、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四所院校作为全国统计骨干人员的培训基地(详见表1)。 表1培训基地设置情况一览表 名称 教学点所在学校 隶属关系 地址 成都基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统计学院 成都市龙泉驿区阳光城幸福路10号,龙泉校区 西安基地 西安财经学院 统计学院 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郑州基地 河南省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培训点在郑州商城饭店 学院成教部 郑州市金水路125号郑州商城饭店(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西南角) 南昌基地 江西省信息科技学校 省统计局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京东路818号 系统培训班由国家局教育培训中心统一主办,每年轮流在4个培训基地对统计系统从业人员开展为期2--3周的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培训班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类,基础班培训对象主要为近年来新录用并未受过系统统计业务培训,年龄在55周岁以下(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系统统计人员;提高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从事统计专业工作三年及以上,具有统计专业基础知识和经济学初级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年龄在55周岁以下(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统计系统内的业务骨干。2017年,全区130人参加5期统计专业知识培训班(详见表2)。 表2培训学员分盟市情况表 盟市 学员人数 比重(%) 内蒙古局 17 16.50% 呼市局 9 8.74% 包头局 9 8.74% 呼伦贝尔局 13 10.00% 兴安局 7 6.80% 通辽局 7 6.80% 赤峰局 12 11.65% 锡林郭勒局 10 9.71% 乌兰察布局 8 7.77% 鄂尔多斯局 14 10.77% 巴彦淖尔局 13 12.62% 乌海局 7 6.80% 阿拉善局 4 3.88% 合计 130 100 接受培训的学员中:5年以下统计工作经历的有28人,占学员总数的21.54%;5-10年统计工作经历的有62人,占学员总数的47.69%,;10-20年统计工作经历者为29人,占学员总数的22.31%;20-30年统计工作经历者为11人,占学员总数的8.46%。蒙古族学员有27人,占20.77%,满族、鄂伦春族、莫力达瓦族、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学员有6人,占4.62%;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有90人,占69.23%,从事统计行政工作的有40人,占30.77%(详见表3)。 表3培训学员信息一览表 分 组 人 数 占学员总人数的比重(%) 按统计工作年限划分 5年及以下 28 21.54% 5-10年 62 47.69% 10-20年 29 22.31% 20-30年 11 8.46% 按民族成份划分 汉族 97 74.62% 蒙古民族 27 20.77% 其它少数民族 6 4.62% 按工作岗位划分 专业统计 90 69.23% 行政 40 30.77% (二)培训师资与培训内容。培训基地主要依托本院校的师资力量,部分聘请国家和省级统计系统在册的统计专家和外院校的教师(详见表4)。 表4培训班师资一览表 期 次 时 间 基地 培训 国家局或省级统计专家 本学院教师 外聘教师 人数 第65期 5.9—25 南昌 25 彭勇平、彭道宾、张启良、康冬明 万国良、周建国、邹静文、李晓静、宗江琴 无 第66期 5.9—25 西安 20 无 姚波、亢大麟 、于斌、黄小丹、杨殿学、朱钰 无 第67期 6.2—20 成都 20 无 朱胜、刘全、蒋志华、熊健益、叶祥凤、李明、周小平、丛日玉 无 第74期 11.7—23 郑州 40 王世炎、赵德友 王志电、孙鸣浦、陈文山、翟玉芬、马杰、李春华、郭书克、、杜旭阳、吕珩、 无 第18期 11.1—13 成都 25 无 朱胜、刘全、张凤、熊健益、蒋志华、鄢华、陈晓东、于世祥 邱东(博导、特聘教授) 各基地课程设置由国家局统一制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概论、统计报表及主要指标解读、统计分析与写作、抽样调查、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统计法、人际交往与压力纾解等。各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发放的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学概论》、《统计报表及主要指标解读》、《统计分析与写作》、《统计法》、《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人际交往与压力纾解》、《学员手册》等,培训课程如下: 表5培训基地培训课程一览表 基础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时数 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必修 20课时 国民经济核算 必修 8课时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 必修 8课时 多元统计分析及SPSS实现 必修 8课时 Excel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必修 8课时 计量经济学导论 选修 4课时 当前的经济形势 选修 4课时 专题讲座 必修 2次 工作经验交流 必修 1次 集体活动 必修 1次 提高班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授课时数 统计学基础及EXCEL实现 必修 32课时 统计调查实务 必修 16课时 统计分析与写作 必修 8课时 抽样调查方法与应用 必修 8课时 经济学概论 必修 12课时 专题讲座 必修 4次 工作经验交流 必修 1次 集体活动 必修 1次 (三)基地收费情况培训班一般安排为2-3周,培训费、食宿等4100元/人(或3100/人)。二、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有87%的学员认为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有87.5%学员认为培训收获很大,有89%的学员对培训基地的管理服务感到满意。学员反馈意见表明,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统计报表及主要指标使用能力,对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国内外统计事业发展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分析、统计写作能力。总的来说,2017年统计系统培训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培训也展现了各个培训基地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各地准确填报统计数据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培训目标(详见表6)。表6培训基地培训效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占学员人数比重(%) 教学内容 合理 一般 不合理 87% 12% 1% 学员收获 很大 一般 很少 87.5% 11% 1.5% 管理服务 好 一般 差 89% 11% 0 三、对训的建议(一)进一步完善培训长效机制统计系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部分统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在职培训才能更快的适应工作需要,从而提高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公信力。统计人员迫切希望通过不断完善培训的长效机制,为新进人员及各层级的统计人员提供交流学习机会。特别是对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更要加大培训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培训名额。(二)增强针对性,实施分班教学由于统计业务工作和统计行政工作各有侧重,参训学员通常只从事其中一项统计工作,如果让所有参训学员同时都参加一样的培训,难免有些学员对部分培训内容失去兴趣,影响培训实效。建议在今后培训工作中,采取分班、分层次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培训应注重应用为主,在实践操作环节加强指导。(三)适当增加培训内容针对当前整治统计数据造假力度不断加大的实际,而有的培训基地没有设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违法违纪处罚规定等相关知识培训,建议增加这些必要的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