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补短板 强弱项 同步实现小康梦

统计报告[2017]136号 当前全国各地已进入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做好内蒙古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至关重要。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各地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全国小康方案的基础上,各地制定本地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2017年,自治区统计局以国家统计局“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蓝本,并根据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实际情况,围绕“五位一体”布局,从经济发展、民主法治、人民生活、文化建设和资源环境五个方面构建了适合内蒙古实际情况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我们对2016年全区小康社会实现进程进行了测算,并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为下一步内蒙古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一、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分析按照全区新体系,测算了2016年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数据显示:2016年内蒙古小康指数为91.53%,比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从统计监测的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方面看,实现程度均较2015年稳步提高。(一)五大领域稳中有升从统计监测的五个方面看,2016年经济发展指数为89.52%,比上年提高2.94个百分点;民主法治指数为90.07%,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为92.78%,比上年提高2.36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指数为94.50%,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为88.58%,比上年提高3.55个百分点。其中,人民生活和文化建设领域实现程度较高,与2015年相比,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领域推进速度较快。图 内蒙古小康社会五大领域进程对比图(%)(二)实现指标已过三分之一从40项监测指标看,2016年14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12项指标评价值在90%-100%之间;9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之间;3项指标评价值在70%-80%之间;1项指标评价值在60%-70%之间;1项指标评价值在60%以下。从统计监测的40项指标评价值与上年增减情况看,其中评价值比上年提高的有22项指标;评价值比上年下降的有3项指标,分别是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指数;评价值与上年持平的有15项指标。如下表:表2016年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监测指标评价值 评价值 指标数 监测指标 100% 14 人均GDP、工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失业率、恩格尔系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产品质量合格率、污水集中处理指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100%之间(不含100%) 1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层民主参选率、“三馆一站”覆盖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预期寿命、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指数、单位GDP能耗、环境质量指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90%之间(不含90%) 9 互联网普及率指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单位GDP用水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70%-80%(不含80%) 3 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 60%-70%(不含70%) 1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60%以下 1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难点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已走入“尾声”阶段,在之前走完的路程中易啃的“骨头”已经啃完了,在小康进程的决胜时期,剩下的全是难啃的“骨头”,内蒙古要迎接各种挑战,切实解决好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综合施策下大力气解决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科技投入不足2016年,内蒙古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79%较2015年的0.76%仅提高了0.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离目标值2.2%还差1.41个百分点,评价值仅为35.9%,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是40个指标中最低一项,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无法实现。(二)个别指标受突发性特质影响进程波动较大新体系下的40项指标中有两项指标具有突发性特质,实现程度难以保持连续性。其中,2016年每万人行政诉讼发案率为1.35%,较2015年提高0.16个百分点,离≤1%的目标值差距越来越大,评价值也由2015年的84.12%下降到2016年的74.27%;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2016年和2015年均已实现目标,但该指标的突发性特质难以在后几年保持目前的实现状态。(三)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2016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2%,较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离目标值4%相差1.18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七成,虽然评价值较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但受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的影响,全区文化建设发展仍较缓慢,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节能降耗形势严峻2016年,全区资源环境指数为88.58%,较2015年相比提高幅度虽是五大领域中最大的一个,但也是最为薄弱的一环。从监测指标来看,2016年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为81.45公顷/亿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减少4.27公顷/亿元,评价值为84.72%;单位GDP用水量为94.30立方米/万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减少4.4立方米/万元,评价值为84.84%;单位GDP能耗为0.96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减少0.04吨标准煤/万元,评价值为90.23%,上述三项指标较2015年虽实现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环境和资源保护压力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进一步提高难度较大,实现目标任重道远;2016年全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9.35%,较2015年提高0.86个百分点,但离目标值15%还差5.65个百分点,评价值仅为62.3%,是40项指标中评价值第二低的一项。(五)个别指标发展已达饱和,推进难度较大通过新体系测算2016年全区小康数据发现,个别指标评价值虽然较高,但发展进程已趋于达饱和状态,发展空间较小,推进难度较大。如城乡居民收入比,2016年全区已达到2.84,离2.7的目标值仅差0.14,但发展程度较慢,实现难度加大,需要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目标。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进程分析与预测从监测情况可以看出,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任务仍较艰巨。2016年全区小康指数为91.53%,离100%的目标尚有8.47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如按此提高幅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全区有望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但内蒙古近年来地区发展不平衡,小康发展中短板突出,为如期实现小康目标,需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夺取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