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统计报告[2017]133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城乡市场日益繁荣活跃。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解放思想,突破传统体制束缚,市场发展速度空前加快,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格局逐步得到建立,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非国有经济异军突出。跨入新世纪,消费市场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即消费层次由满足温饱向追求品质转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消费内容由以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消费行为由模仿型向个性化转变。70年的发展步伐充分展示了内蒙古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积极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消费拉动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在繁荣经济、促进商品生产与消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崭新的市场。内蒙古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相对分散。长期以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加之重农轻商、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影响,城乡市场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我区加快了市场建设步伐。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构建的新形势和我区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加快了经济建设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商品市场的建设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乡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一、多层次、全方位、多种经济成份和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形成自治区成立初期,内蒙古百业待兴,面临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商品经济极为落后。到1978年,内蒙古的商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进程却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市场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进展迅速,使内蒙古的城乡市场逐步走向繁荣。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00.8亿元,比1952年增长近2000倍,比1978年增长181倍。各类商品市场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档次明显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和领域相当宽泛,已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内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以批发和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了遍布城市、辐射农村牧区、绝大多数商品跨区域的流通网络。二、买方市场形成,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商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流通渠道单一,供应短缺,运行僵滞的市场不见了,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商品逐渐被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所取代,市场有效供给不断增强,市场商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时代已经过去,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得到确立。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也是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内蒙古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为依托,全力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一体化的流通格局,四通八达的流通网络遍及内蒙古城乡各地,在流通网络不断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市场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商业服务设施的功能得到不断完善,服务效能大幅度提高,各类商品市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蒙古从东到西,一条条步行街、一座座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综合商业体不断涌现,精美的装潢、一流的设施、丰富的商品、多元化的消费模式、优质的服务,使广大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时尚。大型超市已成为城市居民购买食品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场所,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态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需要,国家相继深化了住房、医疗、教育等多项改革措施,并逐步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及住房贷款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拓宽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领域。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供给不断增加。三、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改善了草原人民的生活条件,也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温饱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享受型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家庭设备购置明显增加,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加快,同时,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更注重行的条件改善和用于精神消费需求的支出。居民消费需求正在从以家用电器消费为主的第二次消费浪潮过渡到以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为主的第三次消费浪潮。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快速度上全面展开。仅从普及的时间看,我国家用电器产品的消费只用了近10年的时间就赶上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从升级的居民购买力强弱看,每一次所实现的购买力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从几十元、千元和万元级消费,向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消费转变。消费结构也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转移,并进入快速转型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发展迅速,商品供应日益丰富,供求结构趋于合理,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市场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是规模在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2016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975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609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1978年实际增长8.0倍和6.3倍。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升,食品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投资加大,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已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高中档家电稳步增加,衣着消费时尚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医疗保健支出迅速增加。消费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二是发展速度快。中国是世界上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内蒙古也同其他省区一样,借改革的春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6年 ,内蒙古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01.48台,电冰箱97.23台,洗衣机95.65台,家用电脑61.56台,家用汽车38.48辆;农牧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105.77台,电冰箱97.08台,洗衣机90.54台,摩托车72.97台。2016年,内蒙古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439.7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51.1万辆;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470.8万户;全区移动互联网用户达2045.2万户。三是结构升级快。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消费升级步伐基本上与全国同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为代表的“老三件”,以满足人们温饱为目标;第二次是从80年代中期以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新“三大件”为代表;第三次从上世纪末开始到现在是以汽车、住房、通讯为主导的消费升级。消费市场的升级加速,导致了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1985年,内蒙古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1%,农村居民和牧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3.0%和48.0%,到2016年,分别下降至28.3%和29.3%。内蒙古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城乡市场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内蒙古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步伐,为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8632.6亿元,比1978年增长72倍,年均递增11.8%。内蒙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二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环境的一系列措施,为释放消费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内蒙古市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三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四是充足的商品供应保证了居民的多样性的需求,商品价格的稳定与商品质量的提高,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自治区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快步向小康社会迈进,我国正在向消费型社会过渡,消费市场的总体空间巨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率还偏低。2016年,最终消费率还不到50%,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28个百分点。随着消费投资关系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改革、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监管效率的增强、产品质量体系的健全以及信贷、中介、物流等消费政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条件的改善和服务体系的健全,中国消费市场的环境会更加优越。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区消费市场在保持目前良好态势的同时,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增长会更加迅速,占国内消费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随着自治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一个更加繁荣活跃的城乡市场会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