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2016年跨行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分别是2006年的89倍、199倍;全区银联卡特约商户数量、POS机具数量、ATM机具数量分别是2006年的145倍、119倍、30倍。十年间,内蒙古银行卡渗透率提升40个百分点,达到48%,与全国水平持平。全区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3亿张,人均持卡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自主品牌以62开头的银联卡累计发卡量1.2亿张,在全区借记卡、信用卡中占比分别为98.6%和68.4%,已经超过其他国际卡总和,成为最受全区居民喜欢的卡品牌。
历经十年发展,内蒙古银行卡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区发卡银行共有22家,涵盖全国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外资银行及村镇银行;共有18家银行、28家非金融支付机构在内蒙古开展收单业务。银行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已经建成跨行转接、商户服务、风险监控、大数据等多个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联结城乡、覆盖全区、畅通全区的银联综合运营网络,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组织举行“中国旅游卡·内蒙古”主题信用卡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协议仪式。
>全面开花,内蒙古银行卡产业蓬勃发展
银行卡发卡“百花齐放”。内蒙古地区除做好全国性银联卡产品在本地的推广普及外,突出重点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银联卡。
2007年,推出了全国首张专为乳品行业设定的银联卡——交行伊利联名信用卡;2011年,联合农信社、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为内蒙古农牧民量身打造“福农卡”,开发了涉农补贴发放、小额信贷、保险保障、涉农产业联盟等多项特色功能,福农卡累计跨行交易金额440亿元;2014年,联合自治区旅游行业推出“中国旅游卡·内蒙古”主题银联信用卡,将中国银行、包商银行地方特色旅游卡作为内蒙古旅游业宣传推广的一张崭新名片;2016年,联合自治区工商联、发卡银行,推出为蒙商精英企业家量身打造的蒙商主题银联白金高端信用卡,成为新一代蒙商商界天骄名片,并针对“蒙商群体”建立蒙商特色商圈,“蒙商卡服务平台”成为蒙商的“线上之家”。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联合维多利集团,发行了银联联名卡,以卡为介实现了强强联合。
2011年,阿拉善左旗方大村镇银行发行了银联胡杨卡,成为全国最早发卡的村镇银行,目前全区已有47家村镇银行发行银联卡。地方性银行通过发行包括金牛卡、百灵卡、狮卡、天骄卡等一系列地方特色银联卡,不仅丰富了产品系列,而且通过银联卡将业务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2008年,内蒙古率先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启动和推进了公务卡项目,并确定了“五个统一”模式,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以公务卡为载体实现了信用卡“零的突破”,全区公务卡累计发卡量已经达到65万张,累计跨行交易金额超过830亿元,公务卡对提高财政财务透明度、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受理市场不断成熟。银联卡受理网络给人们购物出行等生活服务提供方便的同时,目前已覆盖税务、社保、通讯、水电燃气等政务和民生领域。同时全区乳品、边贸、烟草、农副产品收购等行业,也实现银联卡结算,银联网络与其他产业的联动融合更加深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功构建涵盖超市、百货、餐饮、便利店、加油等12大类型受理商圈,商圈门店数超过3500个,产业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回馈广大持卡人和商户。在软环境打造上,十年来共开展6届商业服务业收银员职业技能竞赛,为7万多人次收银员开展了培训,历届竞赛涌现出的优胜选手中,6人次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8人次获“全区巾帼建功标兵”、“全区五一巾帼标兵”,11人次获全区“技术能手”荣誉,有力地提升了商业服务业窗口服务水平。
银行卡助农工程全面推开。实现了从助农取款服务点——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助农金融服务点“三步曲”的跨越,11550个“助农金融服务点”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提供助农取款、转账、便民缴费、社保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全区助农取款转账累计金额127亿元。打造“助农金融服务点”升级版,创新探索依托“云POS”智能终端,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电子商务+远程信贷+政务服务+N”业务模式,智能终端占比已超过30%。2016年,全国首创“农牧民远程信贷”服务,让农牧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贷款的申请、查询、还款等业务,累计交易金额70多亿元。不断升级的银行卡助农工程,有效打通了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服务全面覆盖。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形成全国、全区、盟市、旗县四级一体的银联卡便民服务“全覆盖”。民生服务延伸至社保、税务、财政补贴“一卡通”、水电燃气、交通出行、通讯费等多个领域,让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实现支付”。银联卡缴税累计布放终端1900台,累计金额532亿元;财政补贴“一卡通”累计发放金额超过1500亿元,便民缴费累计交易72亿元,资金归集累计交易288亿元。
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量身定做银联支付服务。基于内蒙古乳品行业的重要地位,为伊利、蒙牛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开展资金支付业务,提高企业及经销商资金使用效率。自2006年上线至今,伊利、蒙牛项目累计布放终端9000余台,通过银联平台和通道,累计结算资金量超过1800亿元,其中为伊利提供的资金结算业务交易金额已占其销售额60%以上。针对内蒙古边贸经济的特点,2010年实现蒙古国郭勒穆特银行发行银联标准人民币卡,这是我国首次在港澳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结算卡,银联卡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在蒙古国落地的重要渠道;2012年蒙古国实现银联卡全面受理;蒙古国银联人民币卡累计发卡47万张,交易金额78亿元。在二连浩特、满洲里两市边贸批发市场POS机实现普及,商户开展新蒙文宣传,ATM机加载新蒙文操作界面,为蒙古国银联卡持卡人带来了极大方便。2015年,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联合内蒙古银行全国首创设计开发“银联卡跨境柜面通”业务,有效满足蒙方银联卡持卡人单日2万元以上人民币取现需求。银联卡在边贸结算中的推广普及,有力支持了内蒙古边贸经济发展。
2011年,包头市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47个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的试点城市之一。
应时而变,内蒙古银行卡产业不断创新突破
全国首创“银联云POS平台”,基于银联云技术,更广泛地支持政府拓宽公共服务渠道,支持银行延伸服务半径,支持满足商户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形成一个开放式、综合型和多功能支付平台。目前,内蒙古云POS终端数6270台,分布在5个场景为公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服务,交易笔数、交易金额累计达到155万笔、431亿元。
建成金融IC卡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实现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内蒙古已实现和林县等7个县域公交、乌兰察布育英中学等10多家学校餐厅、覆盖呼包鄂等9个地区10个菜市场500多家商户的一卡多用,“智慧乌兰浩特”线上实现政务服务、旅游服务、便民缴费等融合,线下打造生活服务的“一卡通”,成为该市“七网同建”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作为全国首家联通中国银联大数据资源的分公司,建设内蒙古云金融服务平台,构建银联卡大数据模型。该平台已具备420多项功能,已为100多家机构400名用户提供服务。通过银联卡交易数据结构变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银行、旅游餐饮业等合作机构,提供政策落地、决策制定的数据支撑。十年间,基于银联大数据,共对外提供定期分析48次,个性化定制分析120余次。
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2009年全国首创基于手机端惠农支付通短信支付业务,2011年全国试点手机SD卡业务。2016年,以银联云闪付为重点,全区打造100多家云闪付示范体验店,搭建云闪付体验环境,受理终端云闪付支持率已超过40%,银联钱包用户数47万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2010年,中国银联联合400多家成员机构推出“银联在线支付”产品。内蒙古地区银联卡移动互联网支付金额从2010年不足1000万元快速发展到年均近300亿元的规模,业务范围已覆盖电子商务、税务、社保、烟草、保险、校园缴费以及水、电、燃气、热力等各个行业。自2014年起,重点支持本地电商发展,线上线下联动,布放加载电商应用的“云POS”智能终端超过1200台,本地电商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
良性互动,打造健康有效地银行卡生态圈
保证内蒙古银行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十年来,银行卡产业各方通力协作,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层级、多渠道市场规范体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生态圈。2009年,全国率先组织自治区各成员机构共同签署《内蒙古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自律公约》,先后成立了内蒙古银行卡专业工作委员会、安全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有力地保障了内蒙古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
10年来,共处理商户风险案例超过24万例,通过银联系统协助司法机关开展案件协查1986例,其中电信诈骗354起。持续开展银行卡产业规则宣传与培训,面向全社会开展银行卡知识宣传,共开展集中宣传38次,发放宣传册(单)120万份,惠及群众超过150万人次。
不忘初心,履行社会职责
十年来,银行卡产业各方持续回馈社会。为支持“三农三牧”发展,对助农取款转账、农副产品收购、农村电商等农村业务实现免收或降低手续费措施,累计减免手续费超过2200万元;在便民服务领域,对税务、公缴、大额资金归集等实行特定手续费费率,累计减免手续4500万元。2013年和2016年,先后两次下调刷卡手续费标准,全区各类商户合计每年可减少刷卡手续费支出约8200万元。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力地落实支持供给侧改革要求。中国银联内蒙古分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坚持每年6月2日期间开展关爱儿童活动,坚持每年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不忘初心,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