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互联网+”助力小微企业走出发展新路径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丽萍就2017年上半年服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截至今年6月底,包头市小微企业发展到17.2万户,占各类市场主体18.9万户的90%以上,就业总人数达55万人,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主体,在增加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载体作用。

然而,小微企业的发展还面临着多种考验和挑战,比如企业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生命周期短、创新意识淡薄、人才流动频繁、用工难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扬、企业市场辐射面窄、经营项目和产品及管理方式雷同陈旧等。

针对我市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各类问题,我市以打造“互联网+助力小微”服务新模式为切入点,不断灵活方式、拓宽领域,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开拓崭新路径。

降成本、强监管、重服务

我市不断扩展企业市场准入“多证合一”改革成果,使企业注册登记实现“26证合一”、个体工商户全面实现“两证整合”;积极推行“同区通办”、注册经营场所“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改革;强力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解决小微企业市场退出难;扎实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今年上半年通过“一体化协作监管平台”向政府有关部门告知登记信息5204条。体制机制障碍的破除,企业注册登记门槛低微化等创业创新条件的持续优化,有力激发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参与竞争活力。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即新增小微企业1.68万户,日增近百户,增加就业人员4.64万人。

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方式,针对不同风险类别的小微企业采取差异化监管;扎实抓好小微企业年报公示工作,织就企业信用信息“全国一张网”,搭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企业信用监管格局。

目前,市和旗县区两级共147个部门累计归集涉企信息56603条,有7927户小微企业被列入监管“黑名单”。

我市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品牌经济,提高他们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开展“无标注标、有标创名”的提质增量行动。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增有效注册商标达1200件。

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百日进百企”、“问难问需”活动,对全市现有115家“双创”园区进行排查摸底,实地走访43户企业和行业协会,发放《小微企业享受服务扶持政策知晓情况调查问卷》100多份,从中发现,我市享受到优惠扶持政策的小微企业仅占18%;其他企业对有关政策知之甚少,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突出存在。

送政策、引外脑、创商机

召开全市服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座谈会,共汇总扶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25条政策措施;建立“小微企业名录”数据库,近期,将服务扶持政策通过“小微企业名录”平台向全市进行公示,让企业“按图索骥”、各取所需,避免小微企业与政府扶持政策“擦肩而过”。

组建了“包头市小微企业法律服务顾问团”,组织“每月一课”的商标品牌研修班,目前已举办《互联网+:从口号到趋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及品牌价值》、《小微企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构筑商标品牌》等专题讲座10场、专家学员互动会2场,2400多个小微企业主参加学习。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市积极协助小微企业以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申请贷款,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4件、股权出质登记10件,帮助企业融资近15亿元。

顺应“互联网+”的时代发展大潮,将全国著名的猪八戒网络服务平台引入包头,以小微企业为主开展“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为我市小微企业快速步入依托网络谋发展的道路,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目前,青山区政府与重庆猪八戒网络公司正式签订了联合打造内蒙古“‘互联网+’型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区”项目,项目规划选址2万平方米,重点引领我市小微企业走上集聚发展之路,逐步改变“低、小、散”的运营格局;同时,“猪八戒网”已与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政府在全域旅游、农特产品地理标志、生态农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将带动当地农牧业、旅游业小微企业走“互联网+发展”模式。

6月10日,我市召开“创新驱动转型·智慧引领发展”为主题的2017互联网+包头服务交易会,吸引1300余家企业、200多名创客参会。通过搭建高效匹配的订单式服务交易平台,对猪八戒网线上线下全国百家优质服务商和包头80余家本土企业进行了集中展示,现场实现交易签约企业23家,业务对接企业156家,为包头小微企业获取近3000多万元的商机、1500万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