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标准助力“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标准化改革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内蒙古实际,积极探索,着力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打好标准强区与质量强区的组合拳,强化标准供给质量,走出了一条内蒙古特色的标准化发展道路。
今年9月9日至14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李克强总理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关于标准的主要讲话,给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内容注入了新的概念,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内蒙古自治区迅速贯彻贺信和讲话精神,1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召开政府常务会研究贯彻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指示的具体举措,自治区副主席常军政批示“希望内蒙古质监局和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做好质量工作、加强标准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实施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继续深化标准化改革,着力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推动标准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于2014年7月,发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召开了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暨标准化协调推进厅际联席会议、全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会议、全区标准化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副主席常军政在全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要求自治区各单位、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好,把标准化作用发挥好。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好新常态下的标准化工作。要在深化标准化改革、构建创新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化引领作用、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上下功夫。要统筹谋划,努力形成推动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着力构建共治格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
内蒙古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标准化政策经费支持力度。自治区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全面加强标准化战略合作备忘录》,全面落实《标准化战略合作备忘录》2016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内蒙古质监局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签署了《标准化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的产业实际,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多次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及科研机构的意见,召开会议研究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四大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确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科研院所、标委会、自治区标准化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完成体系建设工作。目前,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落实,稳步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基本上完成了体系的构建。此外,积极制定基础通用、公共服务、重要产品等方面的标准,鼓励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更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提升标准质量。
结合循环经济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内蒙古全面开展工业标准化项目建设工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以商贸物流、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政务服务为抓手,大力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内蒙古各厅局也积极开展了推进标准实施的相关工作。内蒙古人社厅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的实施,标准的相关内容写入了自治区政府颁布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自治区林业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紧急通知》,将实用技术和标准使用率作为造林核查重要指标。内蒙古农牧业厅、水利厅、气象局、地震局等单位也都组织标准培训,撰写标准评估报告。
10月14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厅、内蒙古林业厅、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内蒙古纪念“世界标准日”座谈会上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文军介绍了林业标准化的有关情况,“内蒙古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2015年成立,委员会制定了从生态建设、产业到生态文明的林业标准化规划,征集了112项拟定的标准,63项成功立项。”内蒙古纤维纺织品标委会高级工程师曹渭芳介绍,纤维技术标准委员会、纺织品技术标准委员会翻译完成了8项IWTO国际标准,制定7项IS国际标准,修订2项IS国际标准,完成12项国家标准、24项地方标准。
当天,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是由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自治区草原研究相关单位和专家申请成立的,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草原生态修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汇集产、学、研各方力量研究草原生态的修复。“推动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标准是有力的抓手。组建内蒙古草原生态修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草原生态恢复的实际需要,解决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改善的实际需要,是产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也是内蒙古落实深化标准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刘燕波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会暨“世界标准日”座谈会发言中介绍说。
以标准引领创新发展
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内蒙古越来越多的盟市旗县区地方政府把标准化工作作为确保当地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如何重视与推进这项工作,各地举措做法多种多样。
包头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示范城市
包头市作为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内蒙古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了结构优化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在自治区率先实施了技术标准战略,出台了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与相关厅局签署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合作协议,将技术标准战略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基础,标准化建设事关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包头正围绕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节点,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示范城市,用标准化工作促进包头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9月28日,包头市政府召开“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示范城市”座谈会,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学军会上强调指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鄂尔多斯市: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近日,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考核组对鄂尔多斯市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组一致认为,“鄂尔多斯市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夯实标准化建设基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较好地完成了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度工作任务。”鄂尔多斯市副市长赵明广表示,“标准化工作对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思路,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执行。一是赶上差距、补齐短板,为鄂尔多斯市保持“双高发展”,实现‘三个三番、一个全面建成’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努力提升‘鄂尔多斯制造’的创新力、‘鄂尔多斯质量’的竞争力和‘鄂尔多斯品牌’的影响力;三是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标准化工作共治模式,保障各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效运行,使‘鄂尔多斯标准’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
呼伦贝尔市:标准化引领地方产业结构升级
今年5月21日,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下,一场面向呼伦贝尔市委中心组的标准化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授课,呼伦贝尔四大班子和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1500多人参加了学习,旨在从政府角度深化标准化在引领地方主业结构升级和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年初,就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制定了《呼伦贝尔市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7个相关部门参加的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紧紧依托农牧业、旅游业、国际物流产业以及清洁能源、煤电化工等主导产业,着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我有幸在这次讲座上听了国家级专家对标准化工作的解读,获益匪浅,对抓好标准化这项工作充满了信心,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场监管局局长杜茵龙说。此前,额尔古纳市刚刚举办了湿地景区创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启动大会。额尔古纳市湿地景区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已成为内蒙古3个国家级服务业试点之一。
通辽市:标准化养殖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素有“黄牛之乡”美誉的通辽市,在自治区“稳羊增牛”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加快肉牛养殖产业的创新步伐,通过制定科尔沁肉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肉牛产业示范基地,使肉牛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初秋时节,走进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澳丰公司的养牛基地,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牛舍映入眼帘,一头头健硕的安格斯牛正津津有味进食。“自2014年公司实施标准化养殖以来,肉牛的出栏速度明显加快,养殖成本也相应降低,肉牛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饲料喂食也要严格按照标准的饲料配方,使用AMR机械上料机每天定时、定量地供应。”养牛基地的负责人闫宝山说。据科左中旗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化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了企业、牛场、养殖户的三赢,还大幅带动了周边村庄农户就业,为当地的农户带来良好的收益。同时,肉牛是草食家畜中饲料转化率较高的畜种,过腹增值能力强,舍饲肉牛对保护草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兴安盟:标准化肉羊养殖成为致富新引擎
“目前,羊肉价格低,但对我们的影响相对要小。我们采取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养殖成本低,羊肉质量高。同时,我们跟全旗20余个屠宰冷库有合作,即使羊肉销路暂时跟不上,可以储藏在冷库里,待价格回暖后反季节出售,仍能卖上好价钱。”兴安盟科右前旗养羊大户刘景堂说。2011年,刘景堂响应旗政府封山禁牧的号召,带头发展起了舍饲标准化育肥羊产业,经过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2011年四批次800只羊就为他带来16万元的收益,平均每只羊纯收入200元。初尝标准化养羊甜头的他,不忘带领村民一起致富,2013年,刘景堂成立了合作社,带动全村200户农民养殖育肥羊。现在,合作社的社员达130多户,村肉羊年出栏超千只的养殖户达20多户,全村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00万元以上。
目前,科右前旗肉羊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拥有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5.6万公顷,建设年出栏万只育肥羊养殖场2处、年出栏4000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8处。全旗近60%的贫困户从事肉羊舍饲养殖,户均出栏羊50只,纯收入5000元,人均增收2000元。标准化肉羊养殖为该旗农牧民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成为该旗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发挥“标准化+”效应
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充分彰显
《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内蒙古质监局作为自治区政府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组织落实,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标准化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全区各行各业充分彰显,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建成了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大标准体系和29个子体系的框架,梳理各级标准13552项。
标准制修订方面。共制修订797项标准,其中,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62项、行业标准51项、地方标准681项。地方标准数量累计1171项。全区地方标准备案数量全国排名第20位,比《行动计划》实施前27位提升了7位,增长速度全国排名第二位。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建成立了蒙药、测绘地理、气象等44个自治区标委会,标准化技术专家800多人。
标准化项目方面。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6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15个,累计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48个。在建自治区光伏、稀土、煤化工循环经济3个产业集群园区标准化试点、22个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5个自治区级服务业试点项目,累计建设自治区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95个。成功申报了9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际标准化方面。筹建了蒙古国标准化(内蒙古)研究中心,召开了中国内蒙古质监局与蒙古国标准计量局区域标准化合作第一次会议并签署《区域标准化合作协议》,在众多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内蒙古首个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综合类服务业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内蒙古阿尔山市服务业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伊利集团、民丰薯业、汉森酒业等12个示范区产品参加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年成果展;“苏尼特羊肉”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优秀编撰产品,这些为《行动计划》的实施增色添彩。
今年5月30日,内蒙古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海顺在全区推进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表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国家、自治区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全面实施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标准化+”效应,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