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营口西市区创新体制机制释放产业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辽宁振兴征程上的攻坚战,是决定我们成败、输赢的关键。为此,我省专门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电视电话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把营商环境作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振兴发展的突破口。各地也纷纷出台具体举措和落实意见,闻鸡起舞,撸起袖子加油干。

目前,我省营商环境建设还是“进行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振信心、鼓舞士气,营造“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此,本报今起推出“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特别策划,对我省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及时梳理,敬请关注。

“不唯指标唯实际,抢早一天是一天”,总投资100亿元的环渤海(营口)大数据产业园在去年底开工;预计投资50亿元的海润光伏产业园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3个月,领取执照后7天拿到土地使用证。

这两个热火朝天建设的大项目,并排摆放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吸引其落地的是区位、土地、产业基础等优势,令其迅速生根的则是园区的服务方式让企业不需“提着猪头找庙门”——实现全程代办、精准服务,企业在这里享受到了更加充沛的服务力量。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去年以来营口市西市区与产业基地一体化整合所带来的营商环境不断趋优向好。

西市区是老城区,积淀厚重,但空间局促,动力不足。产业基地是新园区,有60平方公里成熟工业用地,但矩阵式的管理机构“五脏俱全”,应该用在项目建设上的精力常被一些事务性工作所累。二者整合势在必行,在整合过程中,他们探索出了整合的新路径。

首先是不局限于打破空间界限。产业基地裁撤了群团、社会事业局等部门,相关职能收归西市区,轻装上阵攻“主业”。西市区则把招商部门合并到产业基地,并将产业基地作为全区项目建设主战场,一体化整合后,站位更高,可以从各细微环节入手优化发展环境。

其次是看似相互“放权”,实则更加专注。整合后的产业基地管理机构,除保留党务、审批、环保、人社部门外,只有整合后组建的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企业服务局3个业务管理部门。3个部门无缝对接,形成从招商引资到服务企业运行的“流水线”作业。

良好的营商环境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总投资数百亿元的忠旺项目落定,实现了工业铝精深加工与应用装备产业“建链”,随即招引下游10亿元级别的轮毂项目和上游氧化铝项目“补链”“强链”。与此同时,管理机构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务实高效。招商局不再划定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拎个兜来回跑”,而是依托龙头项目和优势资源进行“链式招商”;企业服务局下设的项目服务中心有30名服务专员,与100多个项目固定对接,协助企业整合人才、资金、政策等各方面资源;产业基地所有人员档案封存、能上能下,不到300人的园区机构中,直接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超过2/3。这些举措让园区内的企业真切感到不仅是“入驻”而是“入主”,真正成为园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