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滨城“创业创新创意”助发展呈燎原之势

  创业,领大众致富;创新,激万众热情;创意,添滨城活力。“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市新增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2419户,其中私营企业6347户、个体工商户34076户,占新增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的95%,滨城大众创业势头高歌猛进,大有乘风破浪之势。

  2012年初,高新区创业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109家,其中,在孵企业82家,毕业企业27家,科技创新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创意生态不甘示弱,在这个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软件产业基地,27户软件企业、150余名“创客”,用创意创业,靠智造制胜,将这里变成了葫芦岛的“众创空间”。“十二五”时期,葫芦岛全市发展迈入新常态,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外部需求收缩,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但,这却给滨城的“三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乘着全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葫芦岛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聚集,创新驱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上的作用明显增强。

  沃土滋养下的大众创业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一形势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

  在这一大势引领下,葫芦岛各区市、部门积极行动,从政策、平台、人才、资金等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创业促进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生态环境,构建起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创业铺平道路、扫除障碍,让大众创业“创得了、活得下、做得大”。

  “十二五”时期,葫芦岛市工商局积极主动落实简政放权工作任务,将利企、利商、利民政策落到实处。狠抓“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落实,全面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审批制度改革,为滨城“创客”先修一条宽敞大道。同时,大力实施就业帮扶工程,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基地,实施“手拉手、连心桥”、“大手牵小手”帮扶对子工程,在全市范围实施帮扶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建立各类就业基地128个,实名安置就业34134人,较好地破解了就业难与求职难的“双重难题”,促进了个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葫芦岛市人社局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此带动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同时鼓励外地毕业生落户本地进行创业。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服务,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制定创业路线图,创业指导成功率67%。出台创业场地补贴政策,对毕业3年内没有进入孵化基地、租赁场地进行首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年5000元的创业场地补贴。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投入力度,目前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完善一条龙的规范化的综合服务。

  葫芦岛市经信委充分发挥“普惠制”平台作用,精心打造五大平台,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融资平台已发放“助保贷”贷款3500万元,贷款户数34户;云服务平台已实现了三个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功能强大,在全省属于首创;企业信用体系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年发展300户;大数据平台选出创新能力强、有发展前景的50户企业;法律服务平台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无差异化服务,为滨城“大众创业”保驾护航。

  万众创新激发滨城潜力

  “十二五”,葫芦岛市在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方面发展稳健并实现突破。这期间,葫芦岛市共有32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特别是近几年,葫芦岛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科技“品牌”极为重视,申报积极、资质过硬、通过率高,进而带动了葫芦岛工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葫芦岛全市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及“名优特新”产品占全部总数的40%以上,全市精深加工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二五”初期的20%、10%分别提高到40%、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达到6.5亿元,使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十二五”是方大化工改制的五年,也是不断创新改革的五年。从改制后的第一个3万吨/年烧碱工程项目到12万吨离子膜装置投运,从5万吨/年VCM扩建装置建设到氢气充装项目的投产,从第一个自主研发项目3万吨/年POP的启动到目前“大聚醚”战略的全面实施。五年来,方大化工投资8亿元,致力于工艺节能、设备改进、安全环保和科技研发工作,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成为公司固本培元的基石。

  科技已成为方大化工健康发展的驱动力,也收获到了诸多荣誉。2014年,四万吨聚醚改造升级为双金属聚醚装置项目、环氧丙烷皂化塔废液管路增设PH计项目和蒸汽管网保温升级改造项目荣获市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三等奖。而科技研发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已通过新产品鉴定并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研发项目2个、二等奖2个。

  创新当有源,源自原生态。市经信委“立足本地”,注重发掘葫芦岛各县区的地缘资源优势,开发“五大平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万众创新”,以“创新”促“创业”。立足辽工大,推进软件产业创新,利用已正式运行的软件创业基地,扩大规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加强现有创业辅导基地软硬件建设。立足兴城泳装,推进全产业链创新,以兴城市泳装产业集群带动了“双创”工作的快速发展,现已拥有电商企业超过2700户,年交易额达20亿元以上。立足南票紫砂资源,推进紫砂产业创新,成立由宜兴紫砂壶制作工艺美术大师牵头的公司,并利用“葫芦岛市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打造紫砂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基地。立足建昌贫困地区,推进手工编织创新,重点出资委托俊达手工制品公司、建昌手工足球缝制培训基地,带动农民创新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立足富余妇女劳动力,推进满族刺绣创新,打造满族刺绣社区孵化器。

  “十二五”期间,葫芦岛全市共取得市级科技成果259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22项,累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二等奖2项。截止到2015年9月,我市专利申请量65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16件,发明专利拥有量354件。目前,葫芦岛全市有市级公共服务平台6个、重点实验室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

  创意生态让“众创”更具活力

  “培育创意生态·提升产业价值·扩大城市影响”,这是泳博会的办会宗旨。“十二五”期间,泳博会成功地举办了五届,也正是泳博会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滨城人用创意之智点亮创意生活,用创新之举开拓创业之路,进而凝聚迸发出迈向创意生态城市、推进滨城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让滨城的发展脚步更有活力。

  借着“东风”,文化创意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与传统工业城市大开发、大项目的粗放式发展建设模式不同,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智商”的精细产业。为此,葫芦岛市选择4个着力点发力,一是在创意能力上发力,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二是在发展创意经济上发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在创意环境上发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城相融、民主人和的良好氛围;四是在创意文化旅游上发力,提升在市场价值链中的地位。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创新发展思路举措,我市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结出累累硕果,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品牌建设领先省内,日益朝向经济“微笑”曲线的顶端昂首迈进。

  龙港区望海寺街道仙山社区三楼150平方米的大厅里,一排排木制绣架整齐排列,一串串五颜六色的丝线摆放有序,女工们正在飞针走线描图刺绣。兴城海滨、九门口长城、十八大宣传画……一幅幅流淌着古朴气息却又融合着时代特征的刺绣作品在这里完成,这是我市满族刺绣培训基地日常工作的一幕情景。令人赞叹的不仅是刺绣作品的精美,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董宁和众多女工在这里演绎了传统手工艺与创意理念的完美结合,这里已经成为我市发展创意经济的重要阵地。

  创意,不只是满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葫芦烙画、民间乐团、软件研发、南票紫砂……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条活力迸发的产业链条,更赋予了滨城金不换的创意“基因”,让这个“基因”植入到各行各业的细胞中,不断进化、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