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行稳致远 在振兴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十八大”以来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十八大”以来,四平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注重战略引领,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承载力、社会影响力,全力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引领全市经济行稳致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以新思想应对新常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形成大格局(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布局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和深层次矛盾凸显阶段,四平市面对结构调整、资源环境约束等压力以及支撑增长的需求乏力等不利因素,注重战略引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自2012年四平市GDP突破千亿元后,连续四年保持年均5.3%的增长速度,2016年全市GDP完成1205.0亿元。(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产业构成近年来一直保持“二三一”格局,尤其“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均有较大发展,比例关系进一步协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2012年的25.3:45.8:28.9,发展为2016年的25.0:39.8:35.2,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二产占比逐年下降。注重补短板,优结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占比逐年提高,2012年至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8.9%、29.2%、29.7%、30.9%和35.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提升,三产结构持续优化。2012—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平市实施了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措,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保证了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年来从业人员一直稳定在20万人上下,2016年从业人员19.2万人。就业结构不断改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由2012年的4.8:33.0:62.2调整为2016年的4.1:26.1:69.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年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逐年增加。“十八大”以来,各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均达到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6%以内。201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2.5%、2.5%、2.0%、1.8%和1.3%,物价保持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供给能力稳定增强(一)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粮食产量连年丰四平是农业大市,农业优势明显,是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十八大”以来,四平市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摆位,坚持农业立市发展战略,创新举措,稳抓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扩大高效作物面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粮食产量实现连年丰,2011年突破750万吨。2016年,全市粮食产量达767.6万吨,比上年增加5.4万吨,同比增长0.7%,连续六年突破750万吨,稳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十三连丰”。2016年粮食单产8879.4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171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0%,位居全省第一位。“十八大”以来,四平以建设国家新型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加大嫁接改造、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农机化水平,打造“中国农机城”,2016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71.3万千瓦,比2012年增加110.3万千瓦,年均增长8.8%;2016年全市大中型拖拉机56892台,比2012年增加18091台,年均增长10.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2—2016年粮食产量 (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金融存贷保持平稳2012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9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3%。“十八大”以来,全市的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07.1亿元,比2012年增加13.8亿元,年均增长3.6%,占GDP的比重为8.9%,比2012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市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016年59.9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年均增长4.7%。全市及市区地方级财政收入2016年分别为63.4亿元和29.2亿元,分别比2012年年均增长2.9%。“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四平坚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灵活适度,注重稳定市场预期,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坚持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保持全市金融运行总体稳健。2012年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736.9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90.1亿元,个人储蓄存款537.6亿元。2012年人民币各项贷款442.7亿元;2016年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1241.9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2%,其中,单位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分别为326.6亿元和889.2亿元,比2012年年均增长均为14.2%。2016年人民币各项贷款1086.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7%。2012-2016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 三、注重战略引领,保持战略定力,社会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五年来,四平市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定了坚持“五路并进”、推进“五市联动”,实施“五城联创”,全力建设“美丽四平、幸福家园”,打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支点城市的总体思路,投资战略举措大见成效,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发展布局显著优化。近两年投资速度虽放缓,但全市全力攻坚重点项目,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8.5亿元,2016年完成884.2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占比一直保持在33.2%以上,2016年占比达到37.7%。(二)消费需求走势平稳。由依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央八项规定政策实施以来,公款消费明显扼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中餐饮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和影响,各类高档餐饮行业调整经营策略,纷纷转型适合大众消费。同时,四平加快第三产业跃升,战略调整由投资驱型经济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一批高端业态投入运营,特色旅游、现代物流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逐步转化为现实,稳定增长的消费需求带动居住、汽车、部分奢侈品持续热销。消费品市场活跃,五年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实现605.8亿元,同比增长9.9%,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2%。商品零售年均增长11.0%,餐饮收入年均增长13.7%。城乡消费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城市消费由初级型向高级型转变,汽车、住房、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二是农村消费由低级向初级转变,由“衣食住行”转向医疗、通信、教育等。2012—2016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2016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4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2%。旅游总收入49.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8.3%,(注:旅游数据不含公主岭)2012-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四、着力推动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一)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去产能、去库存取得实效。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0万吨,同比下降90.1%,与2012年相比减少22.6万吨;钢材产量4.0万吨,同比下降90.6%,与2012年相比减少194.1万吨;水泥产量452.5万吨,同比下降10.4%,与2012年相比减少49.6万吨。通过技术改造和嫁接改造,四平的工业经济走出低迷,工业利润稳定增长,2012—2016年年均增长5.1%。(二)节能降耗成效突出,绿色发展步伐稳健。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四平市着力改变过去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的发展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市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消费结构深刻变化。2016年全市原煤消费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0.43%,比2012年下降5.12个百分点,五年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累计下降262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0.38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降低率累计提高17.6个百分点。(三)工业企业库存持续减少。2016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46.9亿元,同比下降11.3%。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大幅降低,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5%,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降幅1.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9.5元,比上年同期低1.0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元。(四)新旧动力有序转换,创新驱动后劲增强。四平市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创业创新热潮涌动。个体工商户数由2012年的130358户,发展为2016年的177018户,年均增长8%五、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一)百姓收入及幸福指数日渐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五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四平市坚持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牢牢抓住底线民生、基本民生、热点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3150元,提高到2016年的37078元,年均增长2.9%;人均储蓄存款由2012年的15871元,提高到2016年的27324元,年均增长14.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23707元,比2012年增加2320元,年均增长2.6%;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向多元化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且跑赢GDP增速,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3元,比2012年增加3303元,年均增长8.4%。近三年来稳居全省第三位。(二)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2016年实发养老金53.4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9%。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5.3万户、7.1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市区1.7万户、2.2万人。1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求助供养。(三)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七成。“十八大”以来,四平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勤俭办事,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思路,积极筹措安排资金,努力保障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资金需要,2016年市区民生性支出63.6亿元,同比增长11.5%,占总支出的81.4%。“十八大”以来,四平市聚焦生态宜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初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哈大高铁开通运行,通过国家卫生城复检,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四平为国家二类大城市,赋予四平“绿色产业与物流集散基地、蒙吉辽区域合作示范区”核心定位,为四平打造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支点城市提供了历史机遇,四平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前行,迈着坚实的步伐迎接十九大召开,迎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