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辽源: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方式有所转变

前三季度,辽源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延续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增长方式有所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增幅回落,生活性服务业稳步提高,主要指标增长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1640.8万元,同比增长3.1%。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1640.8万元,同比增长3.1%。全市涉及的16个行业门类中,有9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平稳增长。其中增速较大的行业是卫生业、仓储业。卫生业实现营业收入1919.3万元,同比增长127.0%;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2568.4万元,同比增长26.8%。有7个行业呈现下降趋势,分别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教育业,7个行业营业收入分别下降4.3%、66.2%、47.6%、16.9%、0.2%和42.6%。(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首现负增长。前三季度,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580万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降20.2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所涉及的门类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66.2%和47.6%;其次是居民服务业同比下降0.2%;租赁、商务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影视录音制作业分别增长8.1%、1.3%和19.2%。(三)生活性服务业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生活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223.3万元,同比增长26.3%。比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高23.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贡献率高达93.5%。拉动全部增速上升2.8个百分点。在涉及的5个门类中三增两降,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27.0%;房地产业增长37.9%;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长19.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0.1%;教育业下降42.6%。(四)生产性服务业增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9417.5万元,同比增长0.2%,增幅比上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长22.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6.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7.1%。二、现阶段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相对较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企业个数为54户,居全省最末位,仅占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2.0%。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只有2家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总数的比重仅为3.7%。营业收入超千万的只有16家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总数的比重为29.6%。在如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无论从经营状况、融资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来看都处于劣势。(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带动就业能力不足。前三季度,全市传统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0.1%,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仅为1.9%。近年来高附加值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但规模仍然偏小,营业收入仅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1.6%。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6250人,同比增长0.1%。(三)成本费用增长快于营业收入,企业盈利能力偏弱。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成本费用100741.2万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比营业收入高14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成本76703.9万元,同比增长15.2%,增幅比营业收入高12.1个百分点。从亏损企业数看,全市亏损企业25户,占总数的46.3%,企业亏损面还较大。(四)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不稳。前三季度,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降20.2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全市16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中只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有所下降,使得保持平稳增长的支撑不强,后劲不足,发展不够稳定,起伏变化的波动对服务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三、促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一)壮大服务业市场主体,提升企业规模。一是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新市场主体。要加快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加快服务业续建保投产项目建设,力争早完工、早投产。二是建立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壮大市场主体规模。突出重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要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对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大型个体户要摸底排查,发改、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联动,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二)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使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行业间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进一步扶持养老、医疗、健康等居民服务和水利设施、环境绿化、旅游、文体娱乐等发展相对不足的行业,培育各行业里有潜力、有发展空间的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实现行业间有序健康发展。(三)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一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制订各项优惠政策,给企业尽可能的支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强对企业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良性竞争,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要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竞争,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