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前三季度白城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年初以来,在白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白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总要求,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强农政策,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目前,各项重点工作都在扎实有序推进。一、前三季度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一)农业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1.0%;林业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1.3%;牧业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6.9%;渔业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2.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4.1%。1-9月完成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2.5%;林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1.3%;牧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4%;渔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5.3%。(二)农业生产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种植结构调整。年初,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积极引导农民向饲草饲料、杂粮杂豆、特色作物、水稻产业和果蔬产业五个方向上调整种植结构。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4.9万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一减三增一突破”。“一减”,全市籽粒玉米播种面积调减为48万公顷,比去年减少1万公顷。“三增”,全市粮改饲种植面积达到3.8万公顷,比去年增加2.6万公顷;杂粮杂豆及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达到46万公顷,比去年增加4.6万公顷;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8.5万公顷,比去年增加3万公顷。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9万,成为全省水田第一大县。“一突破”,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利用盐碱地和退化草原集中连片种植燕麦1.3万公顷,规模化种植面积突破历史水平。二是全力抗旱保苗。针对入春以来降雨少、墒情差的实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抗旱保春耕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抗旱和春耕生产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截至6月上旬,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5026万元,维修机电井16200眼,维修机电设备38424台(套),“井井通电”工程共通电机井17710眼。全市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实现一次播好种、一次保全苗;入夏以来白城地区遭受较严重干旱自然灾害,镇赉、通榆、洮南等部分县区旱田作物受灾较重,洮北区井灌区发展较好,作物生长形式较好,但增加了灌溉成本。(三)棚膜经济发展较快。一是继续扩大规模。截至9月末,全市已新建棚膜7344栋、357公顷,其中温室587栋、29公顷,大棚6757栋、328公顷。同时,发展移动式、春插秋拔的拱棚3953公顷,其中大拱棚2211公顷,小拱棚1742公顷。二是提升发展档次。组织建设了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雪寒韭菜园区、金塔集团棚膜标准化种植园区、洮南市安定镇万宝山高效农业示范区、镇赉县镇赉镇南岗子棚膜园区、通榆县开通镇东郊村棚膜蔬菜产业园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规模化棚膜园区54个,每个园区棚膜面积都在7公顷以上。三是拓展增收功能。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依托棚膜园区,大力发展采摘园、餐饮、旅游等乐民富民产业,如洮北区东风乡绿野生态农庄、洮南市福顺镇草莓采摘园、大安市农业科技示范场“开心农场”、镇赉县镇赉镇达梦家庭农场葡萄采摘园、通榆县新发乡葡萄和鲜花采摘园等,棚膜园区已逐步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融合的重要载体。(四)庭院经济扎实开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品牌拉动、“互联网+”、“私人订制”等主导模式。一是广泛筹集资金。大安对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每平方米补贴3元,非贫困户每平方米补贴2元。通榆县对一星贫困户每户补贴2000元;二、三星贫困户中1口人的每户补贴5000元,2口人及2口人以上的每户补贴8000元。镇赉县拿出扶贫资金3800万元,两年内扶持贫困户在庭院建设大棚1万栋。洮北区筹措资金1000万元作为庭院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发挥水利、林业、畜牧等部门和专家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开展科技结对子、送科技下乡和“项目进农家”等活动,加大培训力度,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指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镇赉县围绕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了“千名科技人员入百村”和科技人员支农“五个一”活动;洮北区印发了《洮北区庭院经济典型材料汇编》7000份;通榆县印发了《庭院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手册》1.5万份。三是培树典型引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观摩等形式广泛推广。大安市及时总结宣传了舍力镇养鸡状元刘金英、大赉乡草莓状元李秋兰、丰收镇养狐大王吴仲贤等创业致富事迹,并重点宣传推介了科技示范场“开心农场”农业观光采摘、月亮泡镇先进村“榔头泡”庭院种植等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结合典型。通榆县选派104名县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了联系示范村、包保示范户活动,更好地发挥庭院经济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洮南市以福顺镇草莓、车力乡红提、安定瓜果、洮府乡有机蔬菜种植等为样板,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助推庭院经济发展。镇赉县以典型现身说法形式,大力宣传镇赉镇南岗子村棚膜经济和庭院加工示范户徐成凯、杏花村大葱之王吴成军、葡萄状元刘玉杰等典型,激发了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热情。(五)畜牧业生产呈现量减价跌的态势,总体形势不容乐观。1-9月,全市生猪收购价格以平均每月掉1元的速度持续下跌,由于春节前,为追求利润,养殖户纷纷集中出栏,集中大量的消费已经透支了节后的消费,造成节后需求量进入疲软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猪价能止跌微反弹也不太容易,进入春季后各种新鲜蔬菜陆续上市,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明显减少,加上活禽、鸡蛋价格低位运行,也对生猪价格起到一定冲击。近两年,生猪养殖一直处于高利益状态,并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当前生猪价格下降是属于“猪周期”的正常现象,养殖户仍有利可图,平均每出栏一头12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可赚300元以上;肉牛价格由涨转降,由于前不久中国政府解禁对美国牛肉的进口,随着7月16日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大批量的订单将对我国肉牛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百姓将时隔13年后重新进入牛肉10几元/斤的时代;当前全市活羊收购价在9元/斤左右,参照前几年的活羊收购价,今年的价格在2014年后已达到最高,养殖户现在每出栏一只100斤以上的育肥羊利润在80-150元左右。生鲜乳价格稳中有降。年初以来,随着蒙牛和伊利两大乳企要求与之签约的奶站必须自建养殖场,部分没有条件转型的奶站被迫关停,导致全市奶站由年初的1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49家,此外,蒙牛、伊利明年计划将生鲜乳收购量不足2吨的奶站限期停站,中断合同。部分奶站想转型但缺场地、缺资金、加之对奶业振兴缺乏信心,造成全市奶牛淘汰现象严重,存栏量快速下降;家禽产品价格下跌严重,年后受N7H9流感影响,蛋鸡、肉鸡行业不景气,养殖户全年亏损局面已成定局。目前鸡蛋批发价为90-100/箱,零售价为2-2.2元/斤,养殖户每饲养一万只蛋鸡平均日亏损1000元左右。肉鸡方面鸡雏看品种0.5-1元/只,达到历史最低值,肉鸡出栏价2-3元/斤左右,已经低于4元/斤的养殖盈亏平衡点。除以上原因导致全市上半年畜禽价格持续走低之外,今年我国多个省份同时开展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也对畜产品价格走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期随着各县(市、区)政府陆续划定了本区域的畜禽禁养区并积极推进畜禽禁养工作,许多在禁养区内的养殖户面临关停和搬迁,造成了在特定时间段内畜禽出栏阶段性供大于求,影响了畜禽价格走势。“价贵伤民,价贱伤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风险对畜牧业影响逐步加大。二、当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整体上看,全市今年的农业工作开展比较顺利,但是也存在着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弱、规模经营及新型经营主体不规范等问题。(一)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全市农民经营性收入还占大头。一是春旱较重。入春以来,全市降雨少,截至8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231.4毫米,比常年同期(271.5毫米)少40.1毫米。比2016年同期减少27.5毫米。而且农田水利设施仅能灌溉37万公顷的耕地,还不到全市耕地的一半,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是市场行情不明显。玉米价格下降影响很大,虽然全市种植业进行了调整,减调玉米1万公顷,但是对于市场行情把握不明,难以保证调整后农民增收。(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弱。一是大型龙头企业少。全市规模化农业企业数量少,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35家,分别占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的10.6%、10.3%和12.9%。80%以上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二是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弱。多数企业是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比如,绿豆饮料技术不过关,存在口感不好、时间稍长出现混浊等问题。(三)规模经营及新型经营主体不规范。一是新型经营主体不规范。全市合作社10111个、家庭农场3280个,数量太多,但真正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不足10%。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管理制度,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规模经营不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仅13万公顷,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52万公顷的24.47%。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流转价格较低,难以催发农民积极性,土地流转缓慢且没有到农经部门登记备案。三、对策和建议(一)助力扶贫攻坚,着力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一是继续抓好棚膜经济建设。围绕城镇郊区,建设棚膜产业园区,作为城市“菜篮子”产品直接供应基地。在主要公路沿线发展棚膜经济产业带。在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推进棚室集中连片开发,打造超600公顷的棚膜经济优势区,培育若干专业村屯,积极推进棚膜确权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在总结今年开展庭院经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谋划好明年的庭院经济工作,抓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的原则,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屯一品”格局的形成。(二)举全力克服畜产品下行压力。今年1-9月,受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畜产品消费不旺,生猪及禽蛋价格低迷,畜牧业生产面临很多困难。面对不利因素,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稳猪、保禽、促牛羊”的思路,抓实现有政策,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稳定基础生产能力,畜牧业生产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生猪和家禽产品价格逐步回暖,走出价格周期性波动低谷,牛羊生产在行情拉动下,呈现发展旺势。(三)发挥典型示范、增加农业投入、创新发展模式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一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宣传致富能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增加农业投入,夯实增效增收的基础。面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任务和农业国际化的新形势,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仅是改革和发展必须付出的成本,也是效益最大化的投入。在农民抗风险能力极弱的情况下,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要围绕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农业结构调整风险基金,为小城镇、农村水利、机耕路、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积极帮助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获得贷款和农业保险支持,夯实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联合兴办商品基地来推进区域化生产,引导千家万户在分散经营的前提下,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品牌、统一管理措施,通过连片种植、标准化生产向利益共同体模式推进。二是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大户把农民承包的土地租下来连片经营,引导农民进行种养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