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延吉:服务业撑起绿色转型新希望

作为吉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今年前三季度,延吉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6.13亿元,占全州总量的45.5%,目前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第三产业竞争力50强城市。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延吉市绿色转型探索出一条充满生机的希望之路。

快速反应 吹响服务业发展号角

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016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攻坚大会,明确把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其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十三五”时期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引擎。

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州统一部署,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以服务业发展助力城市和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围绕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点实施服务业腾飞和攻坚计划,激发服务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全面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延吉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多项指标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最活跃城市。日前正式运营的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打通了延边对韩、日、俄、美等国家的国际快件贸易通道,告别了以往国际航空货物必须通过青岛、北京、大连等地的海关监管机构入关转运才能进出延边的历史,为全州进出口企业、居民跨境快件和个人物品提供了便捷的通关平台,有力促进了全州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也为延吉市服务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集聚 服务业活力日益释放

在延吉,到处都镌刻着服务业发展的坚实足迹。

延吉电子商务大厦里,接单、打包、发货……入驻大厦的电商们都在为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忙碌着;延吉百货大楼百利城、延吉万达广场人来人往,人们悠闲地购物、娱乐、休闲、吃饭;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园内,50余家企业在园区“安家”,近3000名中外员工从事着动漫设计制作、软件开发管理等IT相关业务,服务外包产业在这里发展得有声有色,业务总量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喜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延吉空港海关快件监管中心、万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2处特色商业街、12处亿元市场、32个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一批批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2015年延吉被纳入“吉林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为给服务业提供健康高效发展的环境,延吉市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引导民营服务企业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升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促进企业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该市还先后出台《延吉市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延吉市2016年服务业发展攻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资金补助方式,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等;全面实施简政放权举措,审批事项精简74.4%,为投资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让延吉市服务业活力充分释放。

提速升档 服务业地位日益凸显

2016年前三季度,延吉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6.13亿元,增长11.8%,领先GDP增速3.1个百分点,领先工业增速6.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4.4%,占全州的45.4%,撑起全州服务业的 “半壁江山”。

服务业总量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和全省42个县(市)首位,服务业占GDP比重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进入“全国第三产业竞争力50强市”。

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31.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84%,服务业占据着吸纳就业主体的“头把交椅”,为解决就业、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系列数字证明,服务业已经成为延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引擎”。

2016年,延吉市围绕大旅游、大健康产业积极谋划,大力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以海兰湖为核心的延龙图新区建设工作,结合地形特征,围绕战略定位,构建“一山、两河、三翼、五园区”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研学旅行、养生度假功能于一体,突出中国朝鲜族独特民俗特色的国际化生态文化旅游胜地,使之成为面向东北亚国际合作新高地,延边绿色发展引领区、创新发展示范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医药健康产业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旅游”为主的“健康+N”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搭建延吉百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