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综述

“十二五”期间,大众创业热浪涌动,松花江畔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加,2015年实现2869亿元,比2011年增加1590亿元;实缴入库税金由2011年的32.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6.4亿元,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提升服务强化支撑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当年我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5%,上缴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2.5%,从业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可以说,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阶段性差距。

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市,才能推动解决事关全局、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无数事实证明,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是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最有力的杠杆。2013年2月,高规格的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拉开全省民营经济新一轮快发展、大发展的帷幕。契机难得,关键时刻看把握。我市快速反应,迅速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实施细则》40条,条条内容都是务实的发展措施,在全市各地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

同时,一场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治理环境、优化服务,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在全市展开,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强劲东风。

市直各部门积极行动。市工信局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协调,推动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人们首先在市级工商登记窗口感受到变审批制为注册制、实行“先照后证”的服务。市工商局降低准入门槛,实行“非禁即入”,有意创业的人们,今后可以先领取营业执照,后办行政许可,取得经营资格,仅这一项就能节约三到五个月的筹备期。

市财政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财政贴息、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带动金融和民间资本进入民营企业。

发改部门下放审批权限,规划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机制,国土部门对行政审批程序能减免的一律减免,环保部门对急、特办项目特殊办理,商务部门主动下企业、送信息、出点子、找路子,科技部门针对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审计部门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内审机构……

着眼于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市,市内多行业、多部门通力合作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全面形成,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激发内力强壮筋骨

在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我市激发内力,不断加大“大众创业”的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市人社局每年都召开大学生与创业园对接会,开展一次“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对毕业后的高校毕业生全员免费进行一次创业培训和指导。2012年我市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2.2%。“十二五”期间,我市返乡大学生逐年增加。

营造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氛围,我市利用各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积极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和松原实际,开办市场预测、财政法规、营销策略和相关优惠政策等创业培训班,积极创建创业园区,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实施了“千名创业导师结对指导千户小企业计划”和“千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结对服务千名创业者计划”;开展了“三千”培训计划,即培训创业者1000名、小老板1000名、高技能人才1000名;规划建设了种猪繁育创业孵化基地、家政服务创业孵化基地和前郭县王府乡村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全市宣传部门联合人社、工信、税务、工商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创业就业服务大篷车”联动日活动,将大篷车直接开进社区、学校、村屯进行“对接”,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群体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贷款。

全民发动、全民参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巧借外力助力腾飞

全面实施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市场,搭建服务平台、做好融资服务工作,做大做强龙头、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我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另一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搭建平台,推动银企保合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的松原分行向我市部分企业拟授信金额15亿元;中国银行松原分行允许民营企业用房产、土地使用权、有效证券和五项资产作抵押取得贷款。工商银行松原分行新增加小企业贷款2亿元,新组建四家自助银行网点,推出了“商品融资”“小企业网贷通”“个人信用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吉林银行松原分行积极打造小企业“信贷工厂”。瞄准有实力的大企业实施扣门招商,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招商,进一步营造招商、亲商、安商氛围……

盼盼食品、齐全集团、吉林新研牧神、沃尔玛、欧亚……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先后入驻我市,凭借着过硬的信誉和实力,不断诠释着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浙商、闽商、粤商、徽商,一大批说着各种方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加入我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洪流。

2015年全市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4.45万户,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87.4万人,是“十一五”期间的1.6倍。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000多项,招商引资近1300亿元,为全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创新和全质管达标活动得到进一步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200多项,建厂办科研机构30个,培训员工5万人次,累计引进人才3000余人,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提高民营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