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乏力,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精准发力,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涌现出诸多亮点,点燃了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新希望。具体表现为“稳、优、新、好”四个方面:
“稳”的态势在持续
——经济增长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一季度稳步回升,今年上半年增长6.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追平国家平均水平。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1位,同比前进3位,pmi连续4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同期gdp增速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服务业同期增速0.8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稳。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3.9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67.9%,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年计划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83.8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6%。价格保持总体平稳,上半年cpi累计上涨1.7%,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ppi连续8个月同比降幅收窄,上半年累计下降3.4%,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稳。受全省整体经济好转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37.47亿元,同比增长10.3%,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23位,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消费需求稳步向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比一季度高0.6个百分点,食用类、穿着类和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7.9%、4.1%。
——农业基础稳。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农作物长势好于常年,特别是长春、四平地区玉米长势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省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1.6%、3.7%、3.7%。
“优”的特点在凸显
——产业结构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去年同期的5.2:58.7:36.1调整为上半年的5.3:55.5:39.2,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增加经济饲料作物163.4万亩,增加水稻33万亩,调减籽粒玉米332.6万亩。规上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亮点频现,上半年旅游业接待游客总数80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306.36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优。上半年我省汽车、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运营回暖、创出近期最好水平。汽车产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36.72亿元,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8.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7%。一汽集团上半年完成产值1897.9亿元,增长7.2%,创近3年最好成绩。吉林石化公司结束了连续5年的亏损局面,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其中一季度炼化业务实现利润7.7亿元,创近十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大成集团全面恢复生产。长客公司新增订单59亿元,澳大利亚967辆双层电动车组和地铁项目签订意向协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优。去产能取得突破,我省主动调减产能,上半年原煤和钢材分别下降42%和20%;去库存初见成效,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3%,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库存面积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在新粮收购量增长45%的情况下,粮食库存消化144.9亿斤;去杠杆力度加大,上半年置换债券476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水平比去年底提升0.15个百分点,省属国企综合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降成本效果明显,上半年清费减负项目达40项,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225亿元。
——区域经济结构优。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长春市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6.3%,完成全年目标的51.9%,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总量位于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工业产值利润率达到7.5%,运行质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特色突出,发展加快。白山市和延边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4%、7.3%,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白城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增速排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两项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大众创业环境优。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10亿元,增长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上交税金410亿元,增长7.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户数增长6%,个体工商户增长9%。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3948.18亿元,增长15.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76.9%,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我省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在国家专项督察中和国务院促进社会投资座谈会上得到充分肯定,近期召开的“台企吉林行”、首届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吉林投资兴业的热潮。
“新”的动能在转换
——新产业汇聚新动能。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8%,超过石化产业,成为我省第三大支柱产业。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255.59亿元,同比增长11.2%,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2%,增速大幅高于gdp增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超高密度led显示屏等9种新产品实现批量生产;碳纤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一批新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值增长20.1%;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远距离、长航时无人机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已具备3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新技术实现新突破。今年7月,省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半年我省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频,新认定院士工作站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全省授权专利4416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66份,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62亿元;我国首列混合动力动车组,无人驾驶地铁在长客完成研发制造,其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503以每小时420公里的交会速度成功刷新了列车高速试验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出直径4.03米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如果“吉林一号”换上该反射镜后,分辨率将从0.72米升级到0.1米。
——新业态呈现新亮点。我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近三年连续增长40%以上,2015年交易额突破26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到1620亿元。目前全省建设了10个省级电商基地,40余个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600余个村级服务站点,今年还开展了电子商务城乡“双进”等10个专项行动,新增网店约1.3万户,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8%。电子商务仅仅是“互联网+”的一个成功范例,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不断深度融合,必将催生更多新业态。今年,我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组织800余户企业开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对标、评估,确定亚泰集团虚拟云平台、一汽吉林涂装机器人系统集成等100个工业化信息化融合重点建设项目,已有27户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
——新主体孕育新希望。随着“放管服”改革与软环境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得到显著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摆渡创新工场等一批有特色的新型孵化器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事项减少37.5%,实现了省级涉企零收费,随之新登记企业增长32.9%,平均每天成立企业超过200户,这些新增的市场主体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财政收入增长持续向好。上半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681.4亿元,增长6.7%,增速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是2014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税收收入462亿元,增长2.1%。财政收入的增加保证了本级可用财力,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保证了基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改革发展需要,减轻了中央转移支付负担。
上半年,我省金融支撑有力,货物运输向好。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542.5亿元,增长14.1%,较一季度高2.1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6351亿元,增长14.2%,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逐步向好,全省公路货运量增长8.1%,比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铁路货物发送量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好。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上半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226.26万吨(折标准煤,下同),同比减耗123.96万吨,下降5.3%;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2吨,同比减耗0.08吨,下降10.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56.55万吨,同比减耗105.88万吨,下降6.4%;占整个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为69.9%,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96吨,比上年同期下降9.7%。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清洁水体、清洁空气等专项行动在我省全面开展,pm10平均浓度下降17.4%。通化县被评为“国家生态县”,生态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我省被确定为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向海湿地移民正式启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正处在关键阶段,有效落实改革措施还需要下更大功夫,农村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面临的挑战不可低估,发展的机遇必须抓住,前进的信心决不能动摇。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服务业攻坚、国企改革攻坚、精准扶贫攻坚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的发展动力必将快速形成,新的发展活力必将充分释放,新的发展空间必将延伸开拓,我省必将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