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吉林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园区建设综述

“十二五”时期,我市各园区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位,一批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看到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吉林市各园区的建设都是瞄准未来进行的精准发力,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吉林高新南区的六大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汽车产业为例,大众DY项目落地,万丰奥威汽车轮毂项目落户,吉林航盛项目搬迁到汽车园区,小糸东光车灯项目高速发展,一汽吉林汽车公司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项目的相继建设与投产拉伸了高新南区的汽车产业链条,使其发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南区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吉林高新北区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长吉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以打造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的科技创新城为目标不断前行,力争将高新北区打造成为城市的副中心。

省内最大的医药产业园——吉尔吉医药产业园实现主体封顶。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辐照技术企业——中核辐照辐照中心项目投入运营。东北最大的轮胎制造基地——吉星轮胎项目第一批产品已下线。我省唯一一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一期已经竣工……高新北区一大批优质项目的落户,为这个成立不久的新区注入了勃勃生机,也为产城融合打下了基础。

位于高新北区的职教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为北区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的摇篮。同时,北区的吉星轮胎、城市矿产等项目,还为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就业提供了广阔资源平台。产教融合发展、双赢互利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去年年底,高新北区街路名称获市政府批准。南北走向为“街”,贯之以“创业”字头;东西走向为“路”,贯之以“创新”字头。市科技创新城也将在高新北区开工建设。这一系列举措都表达出了我市对高新北区未来发展的期许。

吉林经开区与吉林高新区一样,都是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十二五”期间,经开区逆势上扬,不断向千亿级开发区迈进。

通过大力发展醇醚、苯胺、化工助剂、改性塑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目前,经开区已成为东北地区品种最多、产品最全的重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全区医药食品产业也展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拥有金恒制药、北沙制药等重点企业,产品涵盖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西药制剂170余个品种,形成集国内众多知名品牌于一体、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医药食品加工生产基地。

向着“中国碳谷”的目标进发的过程中,经开区的新材料产业链条日趋完整。目前,已形成“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丝—碳纤维下游制品”的链条,这也是国内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条,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高端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现代服务业方面,全省唯一B型保税物流园区——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获批进区,2015年封关运行,填补我省东部保税物流服务空白。吉林内陆港动工建设,对于提高全区外向度和辐射能力,推动全市物流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年底,吉林山河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组装的两架阿若拉双座轻型运动飞机,在吉林经开区创新产业示范园正式下线。福航航空学院飞行员培训等系列项目正式落户我市,航空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吉林(中国—新加坡)食品区内,新加坡吉宝集团投资的国际物流园项目、新加坡新翔集团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的生猪产业化项目、深圳海王集团投资的保健品制造项目等10余个项目已经陆续开始建设。中新合作的食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体系运行机制及部分产品的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正在进行品牌战略实施和“绿色通道”建设。食品区已将特色品牌“光合北纬43度香”大米在新加坡市场上进行推广。

“十三五”期间,中心食品区将进一步深化中新合作,以设立“中国食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试验区”为主线,以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特色,加强中新合作,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食品区品牌影响力。

金珠工业区在过去几年中也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时期,金珠工业区累计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并已竣工投产的产业项目8项,其中承载第一个产业转移升级项目的晨鸣纸业30万吨造纸环保迁建项目,已于2013年末正式投产运行。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金珠工业区也在原有定位基础上努力适应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发展思路。自2014年起,该区域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用两年时间打响了“北纬44°金珠花海”品牌,与具有观光、采摘功能的101栋高标准日光温室、8844米的山地慢行系统构成了金珠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目前,该区域已通过国家4A级乡村旅游资格认证。

在花海项目引领下,黑顶子村五百头肉牛养殖、松树村食用菌种植、金刚村冷面馆、石砬子村酿酒等十余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也展现了强劲势头。

近年来,化工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围绕环氧丙烷、丙烯腈等主要产品精心构筑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成立于2008年的吉林化工园区从时间上看,还是一个年轻的开发区。但位于龙潭区这个有着60多年工业文明史的老工业区,它成立之初就注定要背负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十二五”期间,化工园区精心包装了乌拉街文化旅游区、一网全城电子商务平台、年产5万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项目。这些涉及现代服务业、资源深度开发、循环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有效促进了老工业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去的五年,是高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打好基础的五年。如今,我市的各园区就犹如是拉满了弦的弓,瞄着未来,只待在“十三五”选择最合适的契机,射出蓄力已久的一箭。(江城日报记者/张洋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