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珲春市聚焦“2017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探索沿边通道建设新路径

珲春市紧抓国务院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高举开放发展大旗不动摇,持续加强与俄、朝、韩、日等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方位厚植沿边开放新优势,全力推进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探索沿边通道建设新路径。

中朝圈河至元汀界河公路大桥,是中国进入朝鲜罗先经贸区的主要通道,对进一步推动中朝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新建圈河国际口岸联检楼及附属设施工程已完成建筑主体施工图设计,一期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计划将于3月27日举行公开招标。在开辟防川—豆满江跨境边民(旅游)通道方面,将争取得到国家口岸办的支持。在建设柳多岛互市贸易市场方面,计划3月初动工建设柳多岛互市贸易市场。全力推进铁路口岸实现原木进口,实现货物双向运输。目前,原木进口事宜正在沟通中。今年力争实现铁路口岸过货300至400万吨,全年实现口岸过货500万吨的目标。并将积极推进元汀口岸国际交易市场建设、珲春口岸先期互通政府指定公务车辆、甩湾子—训戎里跨境铁路连接、珲春口岸工作时间调整等相关工作。

重点确保珲春—扎鲁比诺—釜山航线的畅通运行,继续推动珲春—扎鲁比诺—束草航线复航工作。目前,复航工作进展顺利,市航务局将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工作进程,尽快实现常态化运行。同时,大力发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在已开通罗津港至上海的内贸航线基础上,上半年将开通宁波航线,并适时向海关总署申报开通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内贸航线。在航线资金补助方面,将积极争取航线补助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增强航线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早日利用航线,促进航线健康快速发展。待航线平稳度过培育期达到盈亏平衡点后,再逐步降低直至取消资金补助,培育航线良性化、常态化运营。在改善口岸通关环境方面,积极协调俄哈桑区政府,在克拉斯基诺口岸新联检大楼投入使用之前,为航线开辟专用通道,减少通关时间。协调朝方延长口岸通关时间,开通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专用绿色通道。通关费用上,将继续协助企业与朝鲜罗津港有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减免费用,减少企业压力。在拓展航线货源方面,帮扶企业增加航线货源,积极开展航线推介,争取省州相关部门在组织货源上给予相应扶持,引导吉林省企业利用航线运送进出口货物和南北内贸货物,逐步形成稳定货源。在俄罗斯过境免签方面,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将俄罗斯过境免签事项上升到外交层面,促使俄方参照国际通行模式,对经由克拉斯基诺口岸至扎鲁比诺港区间出入境的中方旅客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增强航线市场竞争力。

同时,珲春市将推动出口加工区优化升级、互市贸易加快发展,全面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今后一个阶段,珲春出口加工区将充分利用转型升级综合保税区的有利契机,集聚优势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园区功能,着力打造跨境电商、商品展示、保税物流、研发、木材交易等新产业。围绕建设全新综合保税区功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依托毗邻俄朝两国的区位优势和中韩实施自贸协定的政策优势,瞄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加大与东北亚铁路、浦项现代等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海外特色食品原产地基地,加强以海产品、面粉、植物油等进口食品为主的贸易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进口食品商贸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进口食品展销中心;利用中韩自贸协定打造中韩国际合作平台,集聚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高端消费品和奢侈品等特色商品进口企业,建立辐射东北地区的高端消费品进口分销中心;争取与阿里巴巴速卖通、京东网等电商平台的合作,为购销双方提供集交易、结算、信息、金融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进口食品、特色农产品、进口大宗商品和日用消费品跨境电商网上交易平台。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启动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网上交易平台建设。2018年,争取引入3到5家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入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为珲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进一步瞄准境外资源,打造长产业链加工贸易中心,充分发挥“保税、免税、退税”的政策优势,重点发展利用境外丰富资源,境内加工的长产业链、高附加值加工项目,引导区内企业利用朝鲜富余劳动力开展“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将加工贸易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模式,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将进一步拓展保税物流,打造东北亚区域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周边俄朝多个港口、延吉空港、长珲城际铁路及海上航线等区位交通优势,发展“铁公空海”立体联运,形成集分拨、配送、集拼、转运等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保税物流体系,建成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规模化运营物流平台,建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区域物流枢纽。依托浦项现代物流、天道物流、顺通物流、东北亚铁路千万吨换装基地,发展集高端仓储、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交易结算于一体的物流基地项目。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珲春国际木材交易市场已完成厂房建设,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进出口额3亿美元。依托区内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集境外采购、境内加工、冷链运输为一体的采购分销物流平台。目前,占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的洪晖物流项目已进入土地挂牌阶段,预计2018年将全面建成。

进一步培育保税服务,打造研发检测维修服务中心,鼓励相关企业实施品牌输出战略,引入大企业在区内设立研发、检测、维修中心,延伸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在区内构建面向东北亚地区技术服务基地,进一步提高检测维修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围绕综保区发展需要,加快建设内卡口、信息管理系统、道路、给排水等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通关运行效率,保障园区高效安全运行,促进园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充分发挥中朝共同开发、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优势,借助出境加工复进境等政策,深化珲春与罗先装备制造、IT电子、纺织服装、海产品、旅游等产业合作,推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与罗先经贸区合作共建、互利共赢。

为开创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珲春市大力推动中俄互市贸易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珲春边境互市贸易健康发展,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吉林省开放发展再加力。今年,珲春市将把进入珲春口岸特别是公路口岸的人数全口径纳入互贸区拓展业务统计,按照“一线开放、二线管住”的监管模式,对进入互贸区的边贸商品实行宽进严出,鼓励在互贸区范围内消费,扩大消费市场,提升消费需求及消费能力。充分发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对出区的商品只限定每人每天不超过8000元即可。外地游客视同当地居民,同样享受每人每天8000元免税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中俄珲春—哈桑海关会晤机制这一平台,积极协调俄地方政府及海关、交通、旅游等部门对进入互贸区的俄游客给予通关便捷,建议俄方联检部门继续畅通互贸区绿色通道;加大对互贸区的资金投入,完善互贸区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互贸区观光购物;充分利用互贸区的有利因素,分阶段加快拓展业务步伐,促进俄方克拉斯基诺口岸项目的同步发展,实现互贸区双向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