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砥砺奋进的五年:吉林大米产业发展铺筑致富路

近日,在“农业科技创新”集体采访上,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介绍,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创新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在我国东北,吉林农业第一品牌--吉林大米的快速崛起,就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贡献。

>

“一千公里双阳河,两千公顷稻花香。双阳河水绕河田,稻花香里庆丰年。”深秋时节,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马场村的稻田里,在大型水稻收割机的帮助下,新稻收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农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村民介绍,2008年,国家出台了扶持农村农业机械化的优惠政策,为马场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契机。在村支书、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李华靓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全街道第一家农业合作社,先后购置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20多台,全村农业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

马场村水稻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鸭稻共生的生产模式。村支书李华靓邀请了吉林省农科院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稻田养鸭培训,让村民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鸭稻共作生态米生产流程。马场村的稻田里,利用鸭子除虫、除草,鸭粪还田为肥料,确保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绝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如今,马场村的鸭田米香早已飘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百姓餐桌,社员们每晌地增收5000多元。

马场村水稻的另一特色,就是“万亩鸭田生态水稻定制体验农场”项目。一块面积500㎡水稻订制农场,一年保底出产鸭田米125公斤,还赠送6只稻田鸭。客户通过客户端能够在公司提供的电子地图上认购土地位置和面积,订制的土地有独立的“身份证”编号,随时可以通过微信和邮件了解到水稻长势和稻田的图文信息。

如今,通过鸭稻共生耕作技术和“私人订制”体验农场等方式,全村年加工销售优质大米600多万公斤,社员们每年人均多收入20000多元。400多户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8.5公里水泥路、3000平米的村文化大院和新村部,让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大大改善,致富路走得也更顺了。

今天的吉林大地上,科技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黑土地劲吹绿色风,松花江边,海兰江畔,千里沃野稻花飘香。随着吉林大米香飘全国,吉林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就像吉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说的那样,“吉林是吉祥之地,更是个幸福感满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