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过去五年延边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2012至2016年,对于我州的招商引资工作来说,不仅是五年的时间新跨度,更是变中辟新路、变中谋突破的发展新高度。

招商引资方向更明确。为实现精准招商,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诸环节中的重要意义,动员相关部门和各县参与推进项目谋划包装工作。组织各县围绕支柱产业,依托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谋划包装符合我州产业发展方向、生态环保的税源项目;围绕服务业攻坚包装服务业招商项目。全州共筛选、整理招商推介项目444项,全部按国际惯例包装成商业计划书形式,不仅为招商工作确定了重点,也指明了方向。

招商引资力量更雄厚。为打造专精队伍,凝聚招商合力,2014年9月,我州正式成立经济技术合作局。该局利用各种经贸交流活动为县搭建招商平台,坚持把县推向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线;全力为县创造各种与客商直接接洽的机会,大力开展务实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针对重要客商实施精深对接,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先后赴北京、上海、韩国、日本等地参加经贸交流活动,开展招商推介和图洽会客商邀请工作,拜访和接待国外知名经济团体和商协会,围绕我州特色产业进行推介。

招商引资行动更精准。五年里,全州上下以领导的高层运作和高位推动为基础,尝试了小分队招商、叩门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多样的招商方式。先后依托省、州平台,分别组织参与了“光彩事业延边行”、“吉林—香港经贸交流活动”、“苏浙沪经贸交流活动”、延边州赴环渤海地区招商、“民企进延边”、“中企联年会”、“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第十一届“延吉·图洽会”、“韩资企业进延边”、“世界500强走进吉林”等重要活动,促成统一集团天然矿泉水生产、四川科创医药集团汪清健康产业园、北京四环医药龙井制药等重大项目。州及各县通过小分队形式赴韩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境外以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与众多知名企业家建立了长效联系,推动洽谈了重点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储备了丰厚的资源。

招商引资成效更显著。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我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2016年,预计全州纳入“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调度系统”项目共计375个,到位资金1013.7亿元,资金到位率35%。

精细服务

激发外资新动能

如何让外资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怎么通过外资企业实现以商招商,为我州经济社会进步增量?诸多问题,我州用服务来解。

我州高度重视外企服务工作,将服务外企与招商引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履行外资企业相关服务职能,加强对外商投资项目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指导,及时处理外商在企业咨询、审批注册、开工投产、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同时,启动“外资企业服务年”、开展专项调研以及组织参加对接活动等,准确掌握企业运行状况、发展趋势,针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健康成长,以优质服务达到以商招商的最终目标。

2015年,全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其中合资企业6家,外商独资企业14家,全年为99家企业办理了增资、变更经营范围、延长经营期限、股权转让等业务。

韩国浦项集团与现代集团共同投资12亿元打造的珲春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将带动东北亚地区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中日合资的吉林敖东大高酵素有限公司,2015年末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利润252万元,税收352万元。

中美合资的敦化市阳光木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复合地板,产品销售国外市场,市场前景非常好。

2012—2016年,全州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9.66亿美元,年均增长18.3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65亿美元,年均增长10%;间接及其他投资12.01亿美元,年均增长25.82%。全州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5家,其中合资企业40个,外商独资企业112个

精益管理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招商引资,重在安商富商,也重在以商带富。我州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努力让每一笔投到延边的资金发挥乘数效应。

建设创新载体,增强平台服务功能。延吉高新区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设延吉科技创新园,入驻企业40多家。由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创办的珲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敦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敦化延边敖东医药城特色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同时,各开发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与中科院等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开发区与企业在战略咨询、技术合作等方面的衔接,不断提高开发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水平,实现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形成了以平台带引智,以引智促项目,以基地聚人才的良性互动引智机制。

创新发展模式,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各开发区坚持产业集群化、园区化、特色化发展理念,强化不同园区产业特色功能,努力形成各有侧重、特色明显、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着力在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上下功夫。珲春海产品加工、安图矿泉水、敦化敖东医药城、图们惠人电子,中韩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汪清科创健康产业园、安图伊利石产业集聚区等园区进展顺利。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成功引进紫金多金属、兴阳水产等一批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好项目。广州恒大、韩国农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入住安图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园区。四环药业、草仙药业、盛新药业等多个项目成功入驻龙井工业集中区。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得产业发展更加集中,园区功能更加健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创新要素支撑,提升园区辐射能力。近年来,各开发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区域道路、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努力实现开发区与城区之间、开发区与企业之间“汽、电、水、热”等资源共享,满足大企业、大项目入驻需求。加大对闲置厂房、土地等资源的清理力度,盘活不良资产,使区内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州开发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2012—2016年,预计全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1亿元,年均增长11.76%;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42亿元,年均增长11.97%;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56亿元,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1.5亿美元,年均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09亿元,年均增长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