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产业催生“幸福花”

抚州市临川区是农业大区,农村贫困人口较多。为了使贫困户脱贫,该区各乡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推广江下模式、新安模式、坪山模式等一个个绿色产业扶贫新方式,做到“村村有产业、家家有项目”,致力使贫困户有产业、有帮扶、有钱赚。

江下模式:龙头企业+贫困户

嵩湖乡江下村是省级贫困村。该乡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江下模式”,致力让每户贫困户脱贫。这种扶贫模式为,先由乡村干部深入村组,详细了解贫困户状况,精准确定产业扶贫对象。此后,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建设鸡棚,再由当地的农业龙头公司龙鑫公司提供鸡苗、技术指导和销售。目前,江下村已经确定16户为产业扶贫对象,该乡已经筹集资金120多万元,为每户贫困户免费建造一个能够养殖5000只鸡的鸡棚,并确保贫困户所养殖的鸡平均每只1.2元的纯利润。“江下模式”不要贫困户投入,不要担心技术,不要担心销售,没有任何养殖风险,受到贫困户的普遍认可。

今年74岁的黄茂林是“江下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他17岁时因病造成左腿残疾,干不了重活,平时只靠种1亩多水田和打点零工勉强维持生活。今年,他被确定为江下村的精准扶贫对象。今年5月,黄茂林进入江下村产业扶贫基地,负责一个大棚的养鸡工作。“平时就喂喂鸡、扫下鸡粪,技术上的事情公司派人来,一点都不累。”黄茂林说,这次养了5000只鸡,按照每只鸡纯利润1.2元来计算,可以赚6000元。一年下来可以养三批,能赚近2万元。目前,像黄茂林一样,江下村已经有6户开始养鸡,另外10户将在年底前开始养鸡。

新安模式:合作社+贫困户

荣山镇种植灯芯草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灯芯草生产基地之一。该镇把灯芯草作为“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和精准扶贫产业进行发展,现已形成了规模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为增加贫困户的收入,该镇在新安村依托传统产业,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新安模式”,对该村18户贫困户进行绿色产业扶贫。据新安村村委会主任张春林介绍,“新安模式”主要由村里的灯芯草合作社为主体,租赁水田60亩,村里的贫困户每人在这里认种一亩。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以及收购。

徐美香家是新安村的特困户,为了使她家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新安村把她列入扶贫对象,指导她种植灯芯草。有时她忙不过来,镇村干部还上门帮助她栽种、收割灯芯草。一年下来,徐美香种植一亩田灯芯草的收入在1万元以上。

坪山模式:协会+贫困户

坪山村是湖南乡的一个偏远贫困小山村,留守在家的村民大部分靠种田为生,生活比较清贫。为了使村里的贫困户尽快脱贫,该村开启“协会+贫困户”的“坪山模式”进行精准扶贫,成立西瓜协会,为贫困户量身订制了三个优先的“产业扶贫计划”,即优先安排3户贫困户入股、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优先对本村7户五保户进行每人每年1000元的收成保障。目前,该扶贫计划已经吸引会员20户,西瓜种植面积达60亩。坪山村的“产业扶贫计划”精准到户,让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真正得到帮扶,实现脱贫。

“我今年种植麒麟西瓜,收入已经超过2万多元。”村民邱民龙说起政府的扶贫模式赞不绝口。邱民龙以前生活比较好,自从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后,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今年,邱民龙被优先吸纳为坪山村西瓜协会会员,种植麒麟西瓜3亩。“这样用不了几年,我又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了。”邱民龙乐呵呵地说道。坪山村支部书记邱国珍表示,村里还将成立花卉协会、蔬菜协会,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绿色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