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南昌中药产业 何时不再“舍近求远”

中国江西网讯看着中药材价格上涨,湾里区药农王利鑫后悔不已。

“今年开春时,准备种植100亩,怕担风险只种植60亩。”王利鑫在洗药湖种植中药材有六七年时间,不停地接到药商采购电话让他埋怨自己“没有赚钱的运!”

王利鑫凭借主观臆断种植中药材,在南昌并不是个例。南昌市农业局副局长谢东辉就直陈南昌中药材种植存在盲目性,药农难以把握市场,市场风险较大。

由于没有完善的中药材市场供需、技术推广信息体系,南昌药农缺乏对信息真实性专业判断,如此一来,南昌市中药材种植呈现零散,规模较小局面,远远不能满足南昌市现代制药业对原料的大量需求。

药企外采药材“填肚子”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种植是南昌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去年,中药材总产量约1120吨,产值2.7亿元,中药材播种面积占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足2%。

南昌中药材种植面积对内占比小,对外占比非常小。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60万亩,南昌市种植面积仅17960亩,占3%。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去年,南昌现有中药和中成药规模以上企业23家,去年中医药主营业务收入140.5亿元,占全省近四成。谢东辉称,南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两头弱、中间强”,即一产、三产弱,二产强。与南昌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相比,南昌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偏小。不少制药企业多从外地采购药材,增加了制药成本。

坐落在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园的华润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如果依靠南昌本土种植的中药材,企业要“饿坏肚子”。他说:“企业的中药材来自省内其他城市或者省外。中药材不易储存,因此运来了在短时期内会用完,成百上千公里的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

地处南昌经开区桑海产业园的南昌济生药厂为解决“温饱问题”,不让企业饿肚子,同样“舍近求远”。相关负责人称,企业每年对中药材需求量很大,而南昌种植分散,收购无形中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质量也无法保证。他进一步说:“企业中药材主要来自新干县、修水县。在修水县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建有3000亩的种植基地,为他们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以及中药材种子,从而保证企业原材料的需求。”

无主导和优势品种

中药材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复杂多变,把握的难度大,俗称“鬼行市”,存在“少了是宝,多了是草”的高风险。

郭南生在湾里区太平镇,种了7年铁皮石斛,2013年价格涨得很高,大家一窝蜂种植,而2015年跌到了谷底,身边不少人开始减少种植面积,或者半途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这两年价格又开始回升。郭南生说:“摸不准信息,大家不会成规模种植中药材。”

据了解,南昌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进贤县的南台、钟陵、三里、二塘等乡镇,新建区、湾里区有小面积种植,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主要有芡实、旱半夏、黄栀子、菊花、金银花、吴茱萸、龙脑樟、铁皮石斛等。

而目前种植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导致种植规模小,品种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据南昌市农业局考证,南昌气候、土壤等自然禀赋优越,大部分山区和农村都适宜栽种中药材。

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南昌中药材种植弱?答案是缺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弱,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产量和质量不够稳定。

中药材种植潜力巨大

“最近几年,种植中药材亩均可盈利1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一般农作物经济收入。”谢东辉说,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对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这让不少药农望而生畏。

马水科2003年从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安徽亳州从事中药材批发,6年前回到进贤县民和镇御坊村成立合作社,种植了2000多亩中药材。他说:“中药材种植与常规经济作物相比,生产周期长,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投入相对较大。如果管理不到位,中药材药品含量无法达标,就难以销售。”他进一步说:“如果自己不是专业技术,有自己的中药材批发公司,自己也不会如此胆大种植2000亩中药材。”

的确如此,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是困扰南昌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为此,7月18日,南昌市政协调研组召开“南昌如何在建设中医药强省中发挥龙头作用”专题协商会,与会专家认为,南昌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还有巨大潜力,建议结合地理优势,做到中药材产业“一县一业”“一乡一特” “一村一品”,并要求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努力破解制约中药材种植发展的良种、良法等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