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

  中共扬州市委文件

  扬发〔2009〕38号

  扬州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新城西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委、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各单位:

  新能源、新光源产业是我市"三新"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先导和重要内涵,已逐渐成为促进经济迅猛增长和提升企业、地区竞争力的源动力,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积极参与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升我市产业发展地位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提出我市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市的优势新兴产业,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核电装备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质能、地热能和核电装备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底,全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82家,产值近120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照明(发电)"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多晶硅产能达1500吨,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325兆瓦和95兆瓦。太阳能热能利用方面形成了从普通型太阳能热水器到阳台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光电光伏热水器等系列产品,年产量超过100万台(套)。LED产业已形成"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的相对完整产业链,并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下游、特别是照明应用领域开始对接融合,在国内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产业优势。同时,我市在中小型风电机组、核电装备配套产品、地热能源装备和生物质发电及装备制造等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生产能力。

  2、产业集聚态势初显。遵循"产业集聚、关联配套、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市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分别形成了市经济开发区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高邮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仪征LED和太阳能光伏照明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其中,市经济开发区2008年LED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70%以上,高邮光伏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半壁江山。邗江区形成了以华扬太阳能为龙头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史福特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LED灯具生产基地。

  3、发展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了顺大电子、华扬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尚德太阳能、华夏光电、川奇光电、史福特光电等一批重要的龙头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相关企业瞄准行业先进水平,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顺大公司高纯硅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晶澳太阳能、天保光伏分别在晶硅平板电池和聚光电池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中科半导体和华夏光电分别在高端外延片产品和蓝宝石衬底材料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史福特公司在LED路灯照明方面形成了技术竞争优势,亚星公司混合动力客车已顺利下线,辛普森公司的地源热泵(热回收)机组被列为国家建设部"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项目。林源公司建成了国内首台全球最大固定床生物质气化装置。国家级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的建设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

  4、示范应用取得突破。根据我市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市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突出城市特色和文化主题,积极应用LED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实施亮化示范工程,促进扬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创新文化示范城市的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以国家启动"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和推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为契机,加快实施LED城市照明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全市经省发改委审批的太阳能光伏屋顶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4.1兆瓦,扬州已被列入国家"十城万盏"

  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

  应该看到,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培育,我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配套条件相对较为完善,并且将在政策上得到国家和省的大力扶持,为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在严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蕴育着行业发展的良机,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将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较为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必须抢抓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虽然,我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多晶硅、外延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化步伐还不够快,产业发展面临区域竞争的严峻挑战;三是风电、核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集聚尚未形成,产业规模还有待进一步做大;四是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还未掌握核心技术;五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还比较缺乏,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等。

  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新能源革命潮流,抢抓政策机遇,把绿色新能源产业和新光源产业作为我市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先导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主导产业和培植经济发展增长点的支柱产业。以市场应用为导向,更加突出终端产品,更加突出品牌建设,更加突出自主创新,更加突出技术高端化,积极引进龙头型、补链型企业,拉长增粗产业链,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采购、物流、展示、交易等为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实施新能源、新光源"双千亿"计划,在应用端形成产业集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研发掌握一批占据行业制高点的核心技术,培育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国省级品牌,规划建设一批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经过3~5年的努力,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光电城"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产业规模:至2012年全市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产值达1300亿元以上,争取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00多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高纯硅材料产量达12000吨/年,单晶硅棒和切片分别达14000吨/年和10亿片/年,多晶硅铸锭和切片分别达10000吨/年和10亿片/年,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达1500MWp/年,系统集成及配套设备达200MWp/年;风力发电装备实现产值200亿元;其它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新光源产业积极拓展终端应用产品规模,重点实施"五个一"计划(1000万台LED显示器、1000万台LED电视机、1000万台LED

  笔记本电脑一体机、1000万台E-Book、1亿盏LED灯具);进一步扩大上、中游产业规模,满足下游终端应用产品需求,其中LED高亮度芯片产量达28亿颗/年以上,LED外延片达235万片/年以上,新光源产业总产值力争达1000亿元左右技术创新:至2012年,新建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培育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100个;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攻关项目16项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品牌建设:至2012年,争取创成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争取获批国家标准授权机构2家以上;创省级以上品牌15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品牌2个以上。

  产业集聚:至2012年,培育年产销过百亿企业3家、年产销过50亿的企业3家、年产销过10亿元的企业7家以上,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重点建设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在全省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三、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新光源产业:综合考虑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重点在LED终端应用产业链条上寻求突破,加快引进和培育以LED显示器、LED电视机、LED一体化电脑和LED灯具等为代表的五个一应用产品生产企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同时,以应用促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中游配套产品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形成产业发展高端化和规模化的双重优势。

  衬底材料:以中科半导体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为支撑,加强光电产业用高纯原料制备、自支撑衬底材料和VTE

  等衬底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以中科半导体公司、中显科技、华夏光电等企业为依托,加快蓝宝石、GaAs(砷化镓)、氮化物衬底材料的产业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