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市委关于制定徐州“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徐州发展的宏伟蓝图。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为徐州科学谋划推进“十三五”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展望“十三五”,全市上下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
巩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曹新平说,“十三五”时期,徐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总揽全局,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开放带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民生共建共享“六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
到2020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将再上新台阶,人均gdp达到9.5万元左右,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有序,进一步巩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
振兴老工业基地再发力
“十二五”期间,徐州振兴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抓住了“三重一大”的“牛鼻子”。展望“十三五”,徐州老工业基地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持续再发力。曹新平说,徐州将坚持把全面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科技、产业、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汇聚新动能、形成新的增长点,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子。
继续把“三重一大”作为扩大投入的着力点,厚植实体经济发展优势,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高地,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六大千亿元工业和五大千亿元服务业,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工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实施“东进西出”双向开放,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开展“四招四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最近几年,徐州城乡变漂亮了,更有文化内涵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展望“十三五”,曹新平表示,徐州还会发生巨变。
今后五年,徐州将基本完成郑徐客运专线、徐宿淮盐铁路、徐连客运专线、轨道交通、三环高架快速路、徐沛快速通道、亿吨大港、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等“十大工程”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淮海城市群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八大中心”。大力推进县级中等城市软硬件建设,推动重点中心镇特色化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深化拓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方位开展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质更加彰显。
深入实施“舞动汉风”工程,打造两汉文化、好人文化、武术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淮海文博园、云龙山文化休闲街区、江苏师大创意产业园、窑湾古镇、潘安湖古镇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产业高地。
改善民生方面,徐州将围绕“七个更”目标,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打造健康徐州,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进一步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徐州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全面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防止脱贫人口再次返贫,确保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