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继国务院在泰州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不到半年时间江苏农业再迎重大活动:9月6日-7日,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在苏州召开。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而“互联网”现代农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这次全国性会议在江苏召开,意义非同寻常,将对我省和全国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委、省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出台后,江苏认真贯彻落实,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信息技术改造农业,以信息手段服务农民。目前,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市场主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蔚然成风,管理服务网络化水平明显提升。
智能农业,省工又增效。我省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效益,常州枫华牧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小国介绍,近年来投入3000多万元,全套引进国际先进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包括母猪大群智能饲喂系统、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降本增效效果显著。以前每养1万头猪需16人,现在只需1人,每年节省人力成本60余万元,降低生产资料成本80余万元,同时减少了生猪疫病的发生,提高了母猪产仔率和生猪成活率,全年综合可增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江苏农业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特别是让设施农业的发展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近年来在肥水一体化、畜禽智能监控、温室大棚智能管理、水产养殖智能化等方面涌现了一大批典型。目前,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超过13%,创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7家,无锡成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试点之一。
电商让火鸡“火”起来。位于建湖县的江苏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火鸡销售额5200万元,创始人廖正军将这归功于“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模式”:线上营销、线下体验,产品在“乡旮旯网”上销售,消费者在线可追溯采摘、物流、供应链等各环节情况,真正放心消费。在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上,“互联网”新品种火鸡项目成为全省农业组唯一获奖单位。
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农民创新创业、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农民会开店、到哪去开店”的核心问题,省农委每年在全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并与苏宁集团合作建设苏宁易购江苏馆,全省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地方馆超过40家。近几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年均保持20%以上增幅,2015年突破200亿元,沙集模式叫响全国,“一村一品一店”经验全省推广。
网络化的管理服务更便捷。泰州市创新农业管理服务,建设覆盖全市的“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和农民群众广泛欢迎。记者手机登录平台,看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需求,都可以通过语音、文字、拍照、图片、视频等一键求助,平台自动显示求助者地理位置和信息,属地各级责任组织、责任人会第一时间响应并解决问题。
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手段的健全完善,既实现了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农民,也提高了农业行政管理效能。村级信息服务站、12316农业热线和短信、农业微博微信等有效拓展为农服务渠道,全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近60%。创建部省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16个,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近1600个,全省12316短信用户300多万户,年均发送短信2亿多条次。农产品质量溯源、土地确权登记、农村“三资”管理、耕地信息管理等农业行政管理服务系统普遍运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广泛推广,在13个县启动农业科技推广“云平台”,农业行政管理逐步迈向网络化。
省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徐茂介绍,我省在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注意认真总结分析发达国家经验和国内先进做法,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出几条重要的工作经验:
政府投入是关键,农业是基础性、保障性、公益性产业,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投入较大,需要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增加财政支持;市场需求是导向,要以满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是基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开放互联、共建共享”理念,切实加强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加工,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部门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需求;政策制度是保障,要从制度层面入手,确保互联网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更加真实、有效、可信。
乘着“互联网”发展浪潮,农业这个基础性产业将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江苏既面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又面临长短期矛盾叠加、内外部瓶颈制约的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让‘互联网’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引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主攻农业生产智能化、特色产业电商化、管理服务网络化、信息进村入户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123”目标: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县(市、涉农区)信息进村入户、农业行政管理网络化、农业市场主体信息服务3个全覆盖,全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5%。
我省在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协作,强化技术攻关,熟化一批技术产品,努力实现“互联网”农业的“江苏创造”。
本报记者吴琼邹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