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智能制造谋划“机器总动员”

在梦洁家纺的智能生产线上,工人坐在电脑前点鼠标发指令,一只只机械手正在代替人工送布料。该公司生产总监漆鸿杰介绍,这就是业界常说的“黑灯工厂”,产品智能识别、全流程自动化,关上灯也能正常生产。在长沙,像梦洁家纺一样需要从制造迈向“智造”的规模以上企业达2000多家,长沙智能制造总动员也由此拉开序幕。

智能制造并不仅仅是生产线上的“机器换人”,而是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到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环节。位于长沙中电软件园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就是要为传统制造业做这样的事情。长沙智能制造首批试点示范项目,包括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长沙卷烟厂等28家企业也将在该院的顶层设计下再次腾飞。

规划长沙智能制造业务体系

利用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来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这当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例子:台湾工研院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承担了技术开发、人才培育、技术服务与技术转移等产业创新任务,研发了许多前瞻性、关键性技术,开创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等多个新兴科技产业,有着“产业界创新引擎”的称号;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解决产业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上的技术需求,助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新型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中国电子和长沙市政府共建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则聚焦于产业服务、投资孵化、协同创新三大职能,按照“政府引导、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宗旨,打造全新的智能产业集群。

在长沙中电软件园的9号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近4000平方米的场地正在抓紧装修。据该院常务副院长邓子畏介绍,这里将开展长沙智能制造产业的顶层设计,规划长沙“13510”智能制造业务体系,即构筑1个基础平台“长沙智能制造工业云”;建设3大基地,包括以重大示范工程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以安全可控核心装备为重点的智能制造联合创新基地、以分工协同企业群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创业孵化基地;培育5类核心产品;树立10个重大示范领域。

梳理试点示范企业发展难题

“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的成立,对于我们初创型企业来说是福音!”湖南农博众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书华告诉记者,该公司成功研发了智能售货机,但是后续工作却遇到了困难,李书华主动来到研究总院,专家帮忙分析问题讲解政策,让他豁然开朗。“每天打电话或主动上门咨询的人很多,大家有危机感,这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好开展!”邓子畏说。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去年10月成立以来,对长沙现有制造业进行全面调查,提供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组织中国电子、IBM、国防科技大学等多位专家进行集中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资料收集分析等方法,形成了初步的调研报告。该院正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自主经营、协同发展的原则,鼓励采取股权量化投资等市场化模式,往全面开放的创新基地和服务平台的目标迈进。

作为《长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主要任务的第三方承担单位,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不仅协助市政府落实智能制造相关政策,还通过走访、调研,梳理出了28家试点示范企业遇到的困难,并组织专家为之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据了解,长沙智能制造第二批试点示范项目已完成遴选,并于近日正式公布,数量将达200多个。长沙智能制造有望初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氛围。

筹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

“目前传统制造企业面临产品智能生产不智能、生产智能产品不智能或都不智能等情况。”邓子畏说。在推进长沙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尽管在工程机械、家纺等部分先进企业启动了具有部分智能功能的智能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工厂的探索和试点示范,但是智能化生产所用大量智能化传感器、工业机器人以及高端智能生产装备等还主要依赖进口,采购成本高,导致工程实施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系列问题。

“《长沙市智能制造首台(套)产品认定及补贴实施细则》、《长沙市智能制造装备本地采购(租赁)补贴实施细则》两个政策,明确提出了研发生产、购买使用智能装备的补贴细则,极大提高企业竭力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产品智能化的信心。”邓子畏说。为了更好地完善长沙智能制造的政策体系,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正在进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和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公司的筹备工作。另外,该院正在招募首批20支创智空间团队,为长沙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储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