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湘潭固定资产投资1503亿 240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任务

“2014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3亿元、增长23.7%,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省第一。”卓越成绩的背后,是湘潭以问题导向推动项目建设、设立政务中心提速项目审批、通过分类分项调度强化专项协调的基本做法。

全市项目建设和投资总目标的实现,240个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投资任务,投资和项目建设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2014年,对湘潭市来说,是项目投资和重点工程建设丰收的一年。以时间为轴,让我们数数这一年的项目建设成效:

位于二环线上的义乌小商品城,2014年10月1日正式开业运营,一条因此而新增的全省首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线路——123路公交,每日往返于这里和湘潭县宏信创业园之间,进一步实现了城乡统筹;

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湘潭北站、韶山南站顺利投入使用,湘潭进入“高铁时代”;

同一天,湘潭综保区(一期)通过省级预验收,湘潭外向型经济迎来发展新契机;

此外,竹埠港地区28家化工企业接连关停退出,湘江排污口整治工程等7个城市污水管网与排水防涝项目启动;

……

透过“十二五”规划的时间维度,从2012年到2014年,湘潭项目建设同样在砥砺前行。

湘江风光带各段不同程度地快速推进,河西地下商城建成营业……可以说,这一朵朵的项目之花不断绽放,使得湘潭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迈入现代化新城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迎来全新面貌……

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1月20日,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伟林代表市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在项目建设投资方面,市人大代表发现,关于突出抓好四个“十大项目”的字眼十分醒目:“突出抓好泰富重工二期、中国(中部)国际商贸城等10大产业项目,杨梅洲大桥、湘江风光带等10大基础设施项目,竹埠港‘退二进三’、河东第二污水处理厂等10大生态环保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10大社会民生项目。”

将重点工程项目分门别类,从产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社会民生4个方面切入,正是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做法。市统计局和市重点办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40个,年计划投资780亿元。1-12月,完成投资848.4亿元,为全年计划的108.8%。

一个个鲜活具体的项目,解说着这些数字。从高铁路线拉通,到沿江风光带道路建设,再到湘潭综合保税区、金阳农产品商贸物流城一期、中国中部国际商贸城、泰富重工港口矿山运输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都正以市民可感可见的方式,改变着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调结构带动产业转型

“这里年货很齐全,过来也很方便。”今年2月1日,家住湘潭县易俗河的李娭毑,搭乘123路公交车到义乌小商品城,乐滋滋地买了对联、灯笼等年货。当天,一场热闹非凡的年货节,在二环线上的义乌小商品城举行。不少市民蜂拥而来,在商场内选购商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义乌小商品城首期自去年10月1日开业以来,已进驻商户300多家,带动就业1000多人。

义乌小商品城项目,只是湘潭重点工程项目中,为市民所熟知的产业项目之一。2014年,湘潭产业项目114个,年计划投资426.6亿元。1-12月,已完成投资451.3亿元,为年计划的105.。

“威胜电气产业园、上海大众汽车配件产业园、中国(中部)国际商贸城、万达广场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不仅调优了三次产业占比,而且发挥了对产业的强链补链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这过程中,湘潭的产业格局得以优化,拉长了三产短板。数据显示,去年全市三产业共完成投资752.5亿元,并保持了29.6%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全市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促发展助力城市发展

“以前从湘潭回怀化坐火车要六七个小时,现在有了高铁,只要1个小时40分钟,回家方便快捷多了。”在湘潭某机关单位上班的彭先生说。自2014年12月16日沪昆高铁湘潭北站、韶山南站顺利投入使用,湘潭进入“高铁时代”。

城与城的距离在拉近,城内的距离,也在进一步缩短。从北二环线桃园路口到锰矿地区,去年年底潭锰路经过新修通车后,沿线居民告别了当初“坐车如坐船,出门就堵车”的日子。春节期间,不少过往潭锰路的市民,都对这条新修的路,赞不绝口。

2014年,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湘潭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从路网完善方面看,东二环及五大桥、高新路竣工通车;南岭南路、河西滨江风光带一标段一期通车;潭锰路春节前全线通车;湘潭经开区莲城大道已基本拉通;湘潭高新区万达东路等12条道路实现主车道通车,园区道路和城区道路融为一体;昭山示范区全面构建“三纵四横”的骨干路网,除昭山大道二期外其余全线贯通。

与交通基础设施一样备受关注的,是新城市地标的形成。湘潭万达广场,去年完成投资22.9亿元,创造了有目共睹的“万达速度”和“万达质量”,一个国际级城市综合体形象正呼之欲出。湘潭中心大厦项目、华隆步步高二期项目的加快建设,以建设路口商圈为核心的商业集聚区日渐清晰。湘潭市民因新的城市地标的出现,而进一步增强了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湘潭的现代城市形象,进一步凸显。

惠民生持续改善民生

1月22日和28日,德馨小区、和谐小区住户分别入住。湘潭的两处高层保障性住房在众人期盼中,相继投入使用。这是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高层保障房入住,保障房建设和管理迈入新常态。

今年86岁的孤寡老人赵声华,在通过审核资料、签订合同、缴纳各项费用、领取钥匙、验收房屋等一系列环节,乐滋滋地搬进了和谐小区的新家。今年春节,他在相关人士的帮助下,领了新床铺和棉被,过了个温暖年。

让真正有困难的人优先得到帮助,湘潭市的项目建设,从来都是以民生为重。除了廉租房建设等,2014年,岳塘区板塘铺纱厂直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天易小学建设、湘潭市合格学校建设、竹埠港工矿棚户区改造荷塘片区等民生项目也快速推进。

数据显示,2014年,湘潭市安排的45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65亿元,为年计划的111.3%。将这些数据分解,细化了看,一张更详细的清单,将这些民生项目建设的成绩,一一列出:

2014年,湘潭市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5735套,改造农村危房3050户,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2所,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92所、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户500人……这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着百姓的心,也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群众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