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湖南建工集团PPP项目张社大道落地成功

  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我算是体会到了。张社大道作为湘西州第一个PPP项目,也是湖南建工集团第一个落地的PPP项目,整体运作下来,不可谓不是“第一个吃螃蟹”。我作为湖南建工集团的总经理助理,于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吉首市挂职任副市长,全程参与其中。

  必然的选择

  吉首历来是武陵山四省边区的中心城市,老吉首人常回忆当年商通周边市县的繁华景象。随着交通的发展,周边城市的后发,吉首的城市建设隐隐有落后的趋势。新一任市委、市政府班子在此时提出“三个兴市”,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城市的建设,就在这个背景下展开。我于2015年3月由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到吉首市挂职,就遇到作为拉开城市骨架,破解峡谷城市发展瓶颈的张社大道的建设难题。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吉首市财政收入低,又恰逢中央明令禁止地方政府采用传统的BT建设模式来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因此,融资成为“项目兴市”的拦路虎。张社大道项目的钱从哪来?靠省交通厅补助,对于山区修路无异于杯水车薪;靠自身的财政,那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建成。不单张社大道,吉首市当年的项目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外界这样评论吉首的项目建设:开工之日即停工之时。张社大道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了一种全新的建设模式——PPP项目模式,在现在看来是一种必然,在当时PPP模式还处于萌芽状况下就闯进去,前路如何充满未知。这种选择凝聚着大家的希望,却也给我背负上了沉重的压力。

  艰难的探索

  2014年下半年,中央开始鼓励一种新的建设模式——PPP项目建设模式,它的核心是鼓励社会资本人与政府合伙建设经营项目。但当时PPP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对于张社大道这种纯公益性项目运用PPP,在全国尚属凤毛麟角。没有经验,没有太多的参考,就只有靠自己摸索了。吉首市的同志认为我是建设方面的“专家”,其实对于PPP这个新事物,我也在艰难探索中。那段时间我晚上查资料学文件,白天指导工作;晚上当学生,白天当老师。工作很辛苦,压力也大,经常感到“胃痛”,一个人在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既无助也没在意。关键时候,所幸得到了我的派出单位湖南建工集团的支持和帮助。5月份,集团总经理周友文邀请了国开行湖南分行梁庆凯行长特意来吉首指导,他们都是专家,对我来说是答疑解惑的好机会。记得我们围着州委大院边散步边聊工作,几圈下来,PPP怎么搞,框架性的东西就有了。这次散步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仅突破了关键的理解性障碍,也坚定了张社大道搞PPP的信心。可我是一边散步一边聊一边肚子痛,散完步送走行长,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到医院一查才知道胆囊出问题了,直接住进了医院,直至把胆囊切除。

  出院后,我和吉首市人大副主任张翠凤以及市交通局、财政局的几位同志成立了团队,聘请了咨询公司,组织同志们到安徽等开展较早的地方去学习,开始了PPP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双赢的创新

  张社大道是张吉怀高铁站站前路,更是连接湘西州经开区和吉首市高铁新城以及乾州新区的主干道,它把吉首几个城市组团联系起来,对破解山区城区面积受制约的瓶颈问题起关键作用。但对于PPP模式来说,美中不足的是它是一条非盈利的市政大道。如何让纯公益性项目符合PPP模式运营特性,使之成为“货真价实”的PPP项目,是需要思考的。在设计张社大道项目运营模式时,除了道路管养13年的运营之外,我创新性地提出将纯公益性项目和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部分结合。项目公司需投入部分资金将道路沿线部分土地整理交由国土部门储备并进入土地市场,从而变公益项目为收益项目,大大缓解了财政回购的压力。可以这样说,张社大道运用PPP模式在湘西州当时属机制体制创新,而据我们了解,道路投资建设与土地储备结合的运营模式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经济模式创新。从长远来看,这种创新符合吉首市经济情况,对于吉首市政府及合伙人是双赢的,且大大降低了项目风险。

  质疑的消除

  但凡新事物的出现,就会有质疑。对于张社大道的质疑来自于两点:一是带有公路性质的张社大道运用PPP模式行不行;二是张社大道投资巨大,吉首有没有能力实施。而这两点质疑,差点使这个项目夭折。

  第一点质疑,因为张社大道的前身是张社公路,并且向省交通厅申请了补助。对于有补助的交通项目是否适宜做PPP,当时交通系统的同志觉得难以把握。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州委书记叶红专多次关心过问这件事,并于2015年11月召开了州相关职能部门及吉首市市委、市政府的专题会,会上肯定了张社大道运用PPP模式,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平息了纷争,一下子把原本可能难以再进行下去的张社大道PPP项目转入正常轨道上来。

  第二点质疑,2015年被称作PPP元年,在全国尚处试水阶段,当时的PPP完全不同于现在的火热,市场反应很冷淡。非但政府部门自信不足,大部分企业对PPP了解不够,对吉首市财政能力信心不足。应该感谢湖南建工集团董事长叶新平,也是力排集团内部众议,积极与吉首合作,并带队到湘西对接项目部指导工作,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胆识和远见。

  当时面对这些质疑,有的人坚决反对,有的人踌躇不决,日子一天天过去而又毫无进展,简直有绝望感。有时在想,我来挂职,何必自讨苦吃?幸好有领导的支持,如若不然,吉首可能就错过了这一轮发展的大好机会,可能就没有今天如火如荼的景象了。张社大道成功落地后, PPP模式在吉首得到广泛应用,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2016年底,全市重点领域储备PPP项目36个,第一批9个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额达84.7亿元;第二批项目中有13个已经开工,总投资额达192.8亿元。我在想,如果当时张社大道的PPP模式被否定了,吉首还会有现在的局面吗?

  我感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解放思想仍然在路上。

  全新的管理

  2016年3月,“好事多磨”的张社大道终于开工了。本以为走入正轨,不料没那么简单。PPP不仅仅是一种融资建设模式,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这也是改变政府职能的一次改革,它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和参与。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认为PPP和BT或其他融资建设在管理上是一样的,因此在职责分工上产生了分歧。事实上,根据财政部和发改委的文件及PPP合同可以明确,双方共同出资组建的SPV公司是项目业主,履行投融资、投资控制、质量进度管理职能;政府成立的指挥部是监管机构,履行征拆、协调及成控职能,原来大业主的职能有一大部分转移出去了。可实施起来时,可能大家习惯了这么多年来的各自职能,政府或其指定机构总认为自己是业主,社会合伙人也只认可自己的融资和施工职能, SPV公司倒变成了融资平台,或者是项目总部。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要转变大家的固有思想也相当困难。为此,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转变各参与方以及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的思想。我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这种观点,多次召集大家宣教理论、学习讨论,关键少数个别交流,做足了工作。那段时间我体会到,打破固有思想、改变固有认识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难怪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说PPP模式是一种“静悄悄的革命”。我认为它最终将持续地、深远地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

  丰硕的收获

  张社大道作为PPP项目实施已将近一年,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近4亿元的投资。回想这一过程,张社大道作为先行先试的项目,一路走来碰到了很多阻碍和质疑,也所幸有很多领导的支持和关怀。张社大道成功实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项目的本身,它是成功引进运用了一种新的模式,更为后来的项目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而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

  我曾对同事说过,张社大道的工作历程对我来说是一个“xin”路,“xin”可以理解为新旧的“新”,可以理解为辛苦的“辛”,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