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娄底,转型升级步步高

高速公路与高铁相交。杨暴默摄

中心城区全景图。柳勇摄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3月18日,双峰县白玉堂前油菜花开。李建新摄

本版制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周俊

爬坡过坎,久久为功。在全省各市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对比中,“娄底”二字,格外耀眼。

上半年,娄底市GDP增长8.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比上年同期前移12个位次;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增幅跃居全省第一位,比上年同期前移9个位次;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11.8%,高于上年同期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娄底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加速转型、奋力赶超”,高举创新和开放大旗,探索“变道超车”,走出了一条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娄底,正在人们的惊叹中快速崛起。

1

升级改造——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多元业态“百花齐放”

9月17日清晨,博长控股集团,一辆辆货车将冷钢生产的钢坯运往轧材生产线,热轧成10余种线材。同时,将刚轧成的次级产品运往天宝紧固件公司,制作成高端紧固件。伴随着“延链”“补链”,博长已从一家初级产品生产企业,成功转型为横跨钢铁、置业、贸易、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控股8家公司的全国500强企业。

博长的蜕变,就是娄底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

娄底工业经济在全省占据重要份额,传统的资源优势曾为全省经济腾飞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伴随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优势变劣势,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大幅衰减,娄底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精神,娄底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突出位置。以实体经济为载体,大刀阔斧做好“加减”法。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能源产业;推进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打造产业集群;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经济业态,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娄底依托实体经济,舞活产业龙头,引导优势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和集聚,千方百计重振工业雄风;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也来势迅猛。娄底把转型发展的目光瞄准优质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以电将军、三迅等企业为核心,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储能项目,打造中部地区的“能源谷”;以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项目为依托,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三一重工为依托,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同时,发展先进功能陶瓷产业、农机产业、应急产业等特色产业,构建起百花齐放的产业形态。

娄底的产业升级改造,打破了行业边界,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为一体。涟钢收缩传统产品后,以涟钢薄板为基板的VAMA项目接续发展。如今,VAMA项目又向为汽车厂家提供优质产品及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的产业链延伸,正在向国际主流车企拓展市场。

2

创新引领——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叫响“娄底智造”

9月16日,在娄底经开区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拿着一台中药封包综合治疗仪向记者介绍:“产品虽小,却包含3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技术专利。”凭着这个小产品,占地仅20亩的“健缘医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多元,今年有望突破2亿元,企业“亩产”高达1000万元。

多年前,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认可度低,一直是“娄底制造”的硬伤。除了传统行业,娄底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产品。

“科技创新是转型发展的金钥匙。”循着这条思路,娄底全面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把高新技术作为新业态培育的突破口,调动人才、产业、政策、技术等要素,十个手指头弹出动听的科技乐章。目前,娄底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达到104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30个。

前不久,涟源市高新区正式更名为娄底高新区,娄底首次将县里的园区提档至市一级。搭上科技快车,娄底整合全市园区和企业资源,计划利用2年时间,按照“一区六园”模式,创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园区负责同志向记者透露:“现在不再是企业选园区,而是园区选择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我们正在加速厂房建设,目前已有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排队等厂房。”

科技创新,展示了娄底人敢闯敢试的鲜明性格,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头人。双峰农友集团拥有发明专利110项,其研发生产的“灵巧型”农机,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抢手货;冷水江三A新材料公司董事长胡湘仲入列全国硅化物行业专家组资深专家,牵头制订的《消光剂用二氧化硅》行业标准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并在全国实施。

“十二五”期间,娄底共获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励、专利奖23项,成功跨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科技创新水平步入全省前列;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7.6%。“娄底制造”跃升为“娄底智造”。

今年1至7月,娄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23.1%,快于规模工业增速13.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娄底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娄底的发展模式,正由“拼资源、拼能耗、拼环境”向“重创新、重科技、重环保”转变。

3

开放崛起——

补足城市发展短板,宜居宜业“羽化蝶变”

打开湖南省交通路网图,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湘中娄底,已有几大重要干线高速、干线高铁、干线铁路在此纵横交汇,交通便利堪比一些省会城市。同时,完善的城市建设,让这里旱涝无忧。即使在今年发生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面前,娄底城区依然保持了清爽整洁。

作为资源型内陆城市,娄底曾面临着交通闭塞、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滞后等多重压力。不补足这些短板,转型之路只能是“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

没有大气魄,就没有大突破!

娄底市委、市政府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修修补补”,而是把娄底放在全省、全国的大棋盘中去考量,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谋划出工业提振、文化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中心城区提质扩容、脱贫攻坚、财源培植、天蓝地绿水净、综合交通提升等7个“3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将娄底建设成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

以“创文管卫”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为契机,娄底坚持提质扩容并举,重点实施道路畅通工程、街道改造工程、市容整治工程等“八大工程”。打通城区“断头路”,拓宽“半边街”,建设慢行通道,实施主要街道“白改黑”;增加城市绿地,改造管网,整修扩建城市公园,清除黑臭水体;推进河流治理,改造城中村,整治市容市貌,以大手笔投入、全方位推进,城市转型提质步伐加快。

以环境整治加快绿色发展,娄底近年来关闭了425家煤矿、120多家非煤矿山,钢铁产能由1200万吨控制到10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由1600万吨压缩到800多万吨;取缔重点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非法采矿、采石、采砂企业及选配煤等产生扬尘污染企业;防治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规范城市渣土管理工作,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开展污染企业环保治理,上马环保设施、实施技术改造,淘汰重度污染企业;实施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改善企业周边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偿还“环保欠账”。现在,“蓝天白云”从“难得一见”变成了“家常便饭”。

利用便利的交通,娄底将城镇建设、旅游开发与交通带动结合起来,包装旅游重点招商引资项目27个,推出了大龙山健康养老旅游度假区、梅山古镇和波月洞西游文化园等PPP项目;依托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的串联,“湘军寻古”“神韵梅山”两条旅游精品线路得以开发,梅山文化体验、曾国藩故里研学修行游、紫鹊界梯田的耕读亲子游、双峰香山游等一批旅游新业态诞生。依托道路串联,解决了各景点的“孤岛问题”,实现全域旅游的快速崛起。今年上半年,娄底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78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6%、26.4%。

“加速转型”,源自厚积薄发的实力;“奋力赶超”,更是不甘落后、奋发有为的勇气和力量。娄底发挥先贤们“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敢立壮志、敢争上游,逐步甩掉历史包袱,洞开了一片新天地,在全省的排位步步前移,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娄底正在跨越前进,步步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