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湖南:跨界融合发展新型产业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341.08亿元,预计全年可在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过1万亿元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2014年,湖南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强改革、调结构、稳增长,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全省工业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保持了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工业质量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优化升级,融合发展在产业合作中日趋明显,发展活力在深化改革中全面迸发,为实现新常态下湖南工业的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主要工作

整体来看,湖南工业经济呈现出5个“更加”的发展态势。一是工业经济增长更加平稳。今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累计增速一直保持在9.5%以上,始终在2013年年底预测的增速之间运行。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341.08亿元,预计全年可在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过1万亿元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更加凸显。1~10月,高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18.4个、3.4个百分点;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生产增长12.7%,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2.0%,比重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三是产业多点支撑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19.5%、16.4%、24%,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点;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信息消费、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四是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全省两化融合综合发展指数预计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军民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医融合等跨界融合取得新成效。五是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制定《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得到发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15年工作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必须深入研究新常态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规律,研究新举措,培育新产业,赢取新活力。2015年,湖南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的要求,突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推动新型工业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以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坚守合理区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第一大任务。2015年,湖南将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全省规模工业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一是抓好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户以上,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南车时代、大众汽车、蓝思科技、中光通信、尔康制药等重大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和达产达效,力争2015年再新开工30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形成新的增量。三是实施全民创业,重点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召开高规格非公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意见的实施办法,扶持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全年新创办小型微型企业30000户以上,蓄积工业经济后续发展力量。

(二)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推动创新发展。市场竞争已经由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今年1~10月,湖南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7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省份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2015年,湖南将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中心,努力推动创新发展。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拥有国家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攻关,每年突破30项左右关键共性技术;以拥有省级技术创新平台、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为主体,每年开发100个左右新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以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又有创新迫切愿望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体,每年组织转化100个工业发明专利。明年,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制订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太阳能光伏、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产业链创新路线图,引导更多企业主体参与技术创新。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产品为中心的推广应用激励机制。总结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首批次重点新材料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经验,适当扩大支持范围。三是实施以创品牌为标志的质量提升工程。今年已经启动并计划今后每年组织培训50名以上企业品牌经理,增强企业品牌创建能力和实务水平。2015年,湖南将成立湖南省工业品牌建设专家咨询组,指导企业创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湘”字品牌。

(三)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促进集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湖南将努力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是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推进创新创业园区发展“135”工程的统一部署,着力做好100个创新创业园区扶持、300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建设和5000家以上企业的创新创业协调服务工作,推动更多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集群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二是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园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使其成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株洲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集群迈上千亿元集群台阶。

(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加快两型发展。中央将转方式、调结构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作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更要注重两型发展。一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完成国家部署的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落实相关部门和市州政府的责任,积极探索淘汰落后产能的新机制。二是促进传统产业低碳、绿色发展,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引导企业走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之路。三是大力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中电48所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依托湘电风能、南车时代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风电产业,依托国家在湘电力企业和电力投资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工业。四是大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重点促进湖南省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节能装备、环卫机械、两型住宅、环境治理等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一批企业发展,并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同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五)以发现培育新业态为特征推动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湖南将抢抓产业融合发展蕴藏的新机遇,努力推动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两化融合新产品,拓展新领域,更新商业模式。二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国防成果本省转化,鼓励军工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民用产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生产。推进卫星应用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三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轨道交通、汽车、电子信息、卫星导航等产业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或组建经营企业;支持制造业向教育、医药卫生、健康、旅游、休闲、娱乐等民生领域延伸,开发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支持工业企业与设计、管理、咨询、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四是发现和培育跨界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去年下半年,湖南省出台政策重点支持信息消费、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产业发展,有些已成长为重要支撑力量。明年湖南将继续寻找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医融合等跨界融合催生的新产业和新业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六)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开放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湖南将充分利用统一国内市场,提升开放水平的难得机遇,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开放发展。一是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支持南车株机、南车株机所、泰富重工等龙头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以产品输出、设备输出等多种方式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开发国际市场。二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食品医药产业和中小企业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大品牌。三是鼓励企业开展混合经营。引导国有资本与民营、境外资本混合经营,投资工业领域,发展工业经济。四是搭建平台开展产业对接。促进湖南省产业、企业之间合作,支持湖南省企业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打开开放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