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宣恩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发展好于预期,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2347万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338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2267万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76741万元,增长9.5%。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2016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9847元。

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8.0:28.8:43.2调整为25.5:28.6:45.9,一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9.5%,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52.4%,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其中,其他服务业增长11.7%,增速为各行业之首;金融业增长11.3%;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房地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分别增长7.8%、7.3%、6.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520万元,比上年增长4.4 %(可比价增幅,下同);其中,农业产值159840万元,增长6.4%,林业产值5204万元,增长4.5%,畜牧业产值103289万元,增长1.7%,渔业产值2860万元,下降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7万元,增长1.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4387万元,比上年增长4.2%。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6.37万亩,比上年下降1.4%;油料种植面积5.88万亩,比上年增长0.6%;药材种植面积14.68万亩,增长1.2%;烟叶种植面积7.23万亩,增长6.8%;蔬菜种植面积17.79万亩,增长1.2%。

表1 2016年宣恩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 量

同比增减%

水稻

40262

-15.0

马铃薯

21400

-1.0

油料

5133

-8.8

烟叶

8004

11.8

蔬菜

136509

3.6

水果

112800

6.3

畜禽肉总产量

51820

-2.4

其中:猪肉

45140

-4.4

全县森林面积14.64万公顷,覆盖率达60.3%,自然保护区面积3.46万公顷,全年造林面积0.23万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0.17公顷。全县自来水受益的村133个,比上年增加17个。农村用电量5630.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加489.47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26604万吨,比上年下降0.5%。

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达到79.83万亩,其中茶叶22.23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1家,累计达到539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7家,年末从业人员412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36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轻工业产值251470万元,增长13.8%;重工业产值85159万元,增长21.4%。实现销售产值330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产销率98.1%。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3%。全县社会用电量2317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量6443万千瓦时,增长20.4%。

主要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减

绝对额

精制茶

20801

2474

13.5

混合饲料

5874

-734

-11.1

鲜、冷藏肉

11990

12370

-3.1

商品混凝土

平方米

119769

93741

-43.9

大米

30222

1949

6.9

石灰石

100216

195827

-66.1

胶合板

立方米

52922

1774

3.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2264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22365万元,增长43.5%;资产总计382176万元,增长8.9%;负债总额187925万元,增长3.8%。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9.4亿元,同比增长14.0%;实现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9.4%。

2016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家,年末从业人员 1137人,实现总产值 64212万元,比上年增长 15.3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6万平方米,增长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 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02470万元,增长34.0%;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44213万元,下降40.9%。项目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738万元,下降23.9 %;第二产业投资82616万元,下降25.0%;第三产业投资314116万元,增长47.8%。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9家。商品房施工面积40.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8%;商品房竣工面积3.89万平方米,下降62.2%;商品房销售面积16.22万平方米,增长11.8%;商品房销售额60215万元,增长2.3%。

五、国内外贸易、招商引资

2016年,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4家。其中,批发企业 2家,零售企业25家,住宿企业4家,餐饮企业3家。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43256万元,限额以下337434万元。按销售地分:城镇零售额270450万元,增长12.5%;乡村零售额110240万元,增长12.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312130万元,增长12.4%;住宿餐饮业68560万元,增长12.5%。

2016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233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6%;利用外资524万美元,增长21.3%;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288300万元,增长35.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5%。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944.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34.55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年末公交车路数8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24辆,实有出租汽车63辆。

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141.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486万元,增长30.2%。

七、财政和金融

2016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7295万元,增长12.7%,其中:地方公共预算收入32874万元,增长15.5%。税收收入23596万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71.8%。地方公共预算支出276999万元,增长5.7%。财政八项支出165710万元,增长1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394万元,增长28.0%;公共安全支出7516万元,增长17.8%;教育支出43528万元,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2785万元,增长3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221万元,增长5.8%;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9693万元,增长24.1%;节能环保支出8058万元,下降36.5%;城乡社区支出10515万元,增长11.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4389万元,比年初增加119883 万元,增长16.3%。其中:住户存款471306万元,比年初增加42856万元,增长10.0%;非金融机构企业存款98227万元,比年初增加17409万元,增长21.5%;广义政府存款284845万元,比年初增加59634万元,增长26.5%;境外存款11万元,比年初减少2万元,下降15.4%。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90173万元,比年初增加42107万元,增长12.0%。其中:住户贷款193998万元,比年初增加34944万元,增长22.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96175万元,比年初增加7164万元,增长3.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6年,实施县一中、二中和县民族中学整体搬迁,新组建宣恩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改薄”工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验收。2016年,全县学校总数104所,其中,普通小学88所,普通中学1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全县专任教师总数2096人,其中,小学教师1143人,中学教师877人,职业学校教师76人。在校学生总数3666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1773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3383人;职业学校在校生1422人;特殊教育学校82人。全县幼儿园43所,幼儿在园人数9131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96.47%。

2016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28万元,占GDP比重为0.39%。全县申报专利技术37项,有效发明专利数9件。

九、文化和卫生

2016年,全县有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6.54万册。全县电视覆盖率99%,广播覆盖率99%,全县165个村通有线电视。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271个,床位数1357张;卫生技术人员1547人,其中执业医师 546人,注册护士1001人。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新生儿死亡率2.23‰,婴儿死亡率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持续增长。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4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84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36.1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92万人,占总人口的52.4%;女性人口17.19万人,占总人口的47.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0.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69万人,城镇化率35.11%。

全年出生人口3837人,出生率10.25‰;死亡人口1961人,死亡率5.24 ‰。人口自然增长率5.01‰。出生人口性别比109.47,保持在正常范围。

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0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0元,增长9.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51元,增长1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84元,同比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44元,同比增长13.1%。农村、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9%、33.1%。

2016年,全县城镇就业人员2.29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0.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09万人,比上年减少228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56万人。城镇“五险”参保人数7.5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4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87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29.49万人,参合率99.22%。

2016年,全县实有公务员人数1635人,其中女性395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数205人,其中女性70人;事业单位人数3944人。

2016年,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1个,收养性床位 1171 张;全县城镇低保人数14917人,农村低保人数14380人。

十一、城市建设和社会治安

2016年末,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30平方公里,核心建成区面积6.48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县围绕贡水河做足水文章,做大增量,提升品质,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0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13%,建成区绿地率34.57%。公园绿地5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2.18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中心客运站、人民广场、贡水河一期绿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成使用,“三大片区”旧城改造使“脏乱差”的老城区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金源小区、万和广场等项目实现县城扩区增容。停车位达到3408个,智能交通系统投入运行,兴隆大道中端道路拓宽和凌云路改造全面完工,县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基本实现道路黑色化、街面一体化、管线入地和雨污分流,城区交通更加顺畅。

2016年末,全县城市道路长度32.9公里,其中主干道长度13.80公里,次干道及其他支路长度16.64公里。全县加快城市道路及小街小巷的改造工程,全年完成道路改造2.3万平方米;全县有污水处理厂1 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9.13 %;全县供水主管网长46.5公里,全年供水量330万吨;全县供气主管网长51.8公里,天燃气供气量232.05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量390万吨,用气户数1.39万户。

2016年,全年治安案件查处数1051件,刑事案件立案数743件。交通事故发生数1081起,死亡人数28人,损失额300万元;火灾事故发生数95起,损失额56.82万元。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工业数据为月报口径。所有数据若有出入,以年鉴资料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部门资料来源于县直各相关部门。

人口数据:年末总人口指标为公安部门年报数;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为卫计部门年报数;年末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为上级统计部门反馈数。

其余部门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