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下简称宜昌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9月,1992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与猇亭经济开发区合并,组建新的宜昌开发区,下辖东山园区、猇亭园区、白洋园区,总面积54.6平方公里。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宜昌市城区东部,与市中心两洞相连(云集隧道、东山隧道)、三路相通。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30公里,三峡机场20公里,宜昌港(长江八大港之一)和火车站(渝东鄂西最大站)2.5公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专用公路从区内通过。
东山园区紧邻宜昌市中心城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基本单位10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研单位15家,各级各类学校11所。现已形成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轻工食品等主导产业,是宜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点聚集区。
猇亭园区位于宜昌市郊,面积22.4平方公里,一类空港——三峡机场、云池深水港座落于园区,宜黄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园区。猇亭园区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多晶硅及光伏产业,现已形成精细磷化工、船舶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正抓紧建设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是宜昌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重点区域。园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企业——宜化集团,世界唯一研发出低品位磷矿石利用企业——三新磷酸公司,全国最大的有机盐生产企业——兴发集团,全国最大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生产基地——宜昌南玻公司。
白洋园区地处枝江市白洋镇和顾家店镇,紧临长江,焦柳铁路纵贯园区,面积21平方公里,白洋园区是宜昌市发展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产业的重点区域。
建区20年来,宜昌开发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区、项目强区、创新活区、环境兴区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全区经济社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宜昌开发区综合实力已跃居全省同类开发区前列,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先进开发区”荣誉称号。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宜昌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速。200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5亿元,是建区之初的350倍;工业总产值122.2亿元,是建区之初的27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65亿元,是建区之初的527倍;财政收入3.8亿元,是建区之初的535倍。特别是2004年“一区多园”以来,开发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4年来,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已超过120亿元,工业总产值3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高新技术产值148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宜昌开发区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来,全区引进各类项目340多个,协议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利用外资约9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90多个,协议投资300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投资60亿元的南玻集团进区投资建设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项目、世界500强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的三新磷化公司投资40多亿元进区建设40万吨窑法磷酸及20万吨TCP等项目,深圳鼎三华集团投资27亿元进区建设新能源及深港循环经济园等项目,韩国S.H.Y国际投资株式会社投资15亿元建设韩国工业城项目。金宝乐器、人福科技、贝因美、太平鸟、宏达控股、香港光盛、香港乐飞、上海欧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宜昌开发区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亲睐的投资热土。
三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宜昌开发区始终坚持“要素集聚、企业集成、产业集群”,不断加大企业支持和产业培育力度,逐步形成了多晶硅及光伏、精细磷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其中,多晶硅及光伏、精细磷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已具备500亿元大产业集群的雏形。截止2007年底,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
在五大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宜昌开发区目前已聚集了一批具有行业优势地位和远大发展前途的生物医药企业,如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生产商安琪集团,麻醉药生产在国内处于寡头地位的综合制药企业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在药用丁基胶塞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首位的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在中成药、部分西药制剂生产上具有悠久历史和一定行业地位的三峡药业公司等。未来几年,宜昌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力度,以生物及生物医药产品、医药中间体产品、医药包装产品等为重点领域,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力争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产值10-3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全力打造国家级三峡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四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宜昌开发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建设方针,坚持多元化筹资机制,东山、猇亭园区已累计投资50多亿元进行供水、供电、供气、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同时,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牢固树立“权力有限、服务无限”理念,推行零干扰、零障碍服务,投资环境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