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金融开放创新,为企业“出海”护航

自贸区建设,是我省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是湖北自贸区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

聚集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开放,强化金融创新,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湖北自贸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将迎来多重利好。

多业态机构“聚集地”

自贸区挂牌首日,已有银行敏锐察觉商机,或新设机构,或进行网点升级。

4月1日,在武汉、宜昌、襄阳三个自贸片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均成立分支机构,服务自贸区内的企业和居民。

完善市场组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纯中资民营企业,在武汉片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去年底,我省首家民营银行众邦银行获批筹建,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开业。

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表示,省政府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武汉自贸区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受益的不仅仅是银行。

未来,自贸区内,将涌现更多的金融租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公司、科技保险、内河航运保险等金融新业态。“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将集聚多种形式金融机构,发展多样化金融业态,有助于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实体经济融资的便利性。”胡俊明说。

金融开放创新“桥头堡”

《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时机成熟时,开展以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重点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拓宽自贸区企业资本项下外资资金结汇用途,这是湖北自贸区金融创新一大亮点。”胡俊明说。

目前,国内企业外汇管理已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即在国际贸易、跨国服务中,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未来,随着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实现,企业将可以到境外开展证券投资,增加资产配置渠道。

人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贸区将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发展舞台,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由于海外机构比较少,跨境业务难以开展,自贸区设立给他们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平台。

目前,境内居民购买境外理财,除利用港股通炒港股外,还可以在银行网点购买境外理财产品。

未来,居民进行境外资产配置将增加新渠道。《方案》提出,支持证券经营机构利用自贸区平台“走出去”,取得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支持自贸区内企业的基金产品参与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互认。

这意味着,居民可通过购买自贸区内券商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欧美资本市场,亦可购买香港地区的公募基金。

外向型企业发展“助推器”

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政策,能为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优质环境,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省内母公司有资金盈余,境外子公司却差钱,如何实现资金调剂?

未来,在湖北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开展集团内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在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这将降低集团资金成本,缓解集团内企业融资难。

境外人民币贷款成本,相比国内要低。《方案》提出,支持自贸区内银行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据悉,在广东自贸区,中国银行通过境外的匈牙利分行,为广州一家集装箱公司发放1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银行将利用海外直贷、内保外贷、外保内贷、区域通关一体化保函等形式,服务湖北外向型企业。”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葛春尧说。

2015年7月,武汉城市圈金改方案获批。眼下,科技金融探索已进入深水区。《方案》提出,推进科技金融创新,鼓励境外风险投资在自贸区内开展业务。“企业如果能够引入外资背景的风投,其经营管理和境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说。

企业“出海”,风险如何防范?未来,自贸区内将设立科技保险、内河航运保险等专业保险机构,同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胡俊明表示,省政府金融办将会同“一行三局”,按照《方案》部署,推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相关政策尽快实施,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积极推动湖北自贸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