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以“临空港速度”冲刺“双过半”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抓项目建设纪实

图为:9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图为: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效果图

图为: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施工现场

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今年以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把抓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既着眼长远,抓招商,增动力,增后劲,又着力当前,抓运行,保增长。

项目,工业之基。项目建设的“临空港速度”,支撑起了临空港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开门红”: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1.6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8.9亿元。工业投资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1.9%;招商引资总额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21.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16518万美元,同比增长17.2%。

在“开门红”基础上,全区上下正以拼搏赶超的雄心、决胜6月“抓工业月”的勇气,以项目建设的“临空港速度”,全力冲刺“双过半”,实现“全年红”。

开年上班首日招商谋划“倒计时”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增动力增后劲

6月10日,福建福清市。一个由东西湖区委主要负责人率领的招商团,在此刮起“临空港旋风”。

项目推介会上,福清81家行业领头企业云集现场,表达“临空港信心”。祥兴(福建)箱包集团、利嘉实业(福建)集团、福建高中压阀门科技公司等三家企业现场签约,协议投资额270亿元。

根据协议,祥兴集团将投资100亿元,在东西湖区进行箱包制造、酒店、医疗等产业开发。利嘉集团拟投资150亿元,建设国际保税商品直销中心。高中压阀门科技公司将投资20亿元,建设阀门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

项目,是工业之基。东西湖区始终将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2月3日,节日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尽,东西湖区就把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第一次会议,给了招商引资“一号工程”。9个单位负责人,轮流上台分享招商引资工作经验和今年招商引资思路。会上,定下2017年的招商引资目标:实际引资总额361亿元,其中,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

为确保完成目标,全区开年就进入“倒计时”,将215个重点项目的策划、招商、推进、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一挂两包”机制,即区级负责人人人挂点,个个包产业、包项目;各责任单位每周向“包挂”负责人报告项目落地进展,“包挂”负责人每半月召开一次项目协调推进会等。

开年就谋划招商引资的“倒计时”,就是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党代会精神的“当头炮”,打牢经济的坚实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推动东西湖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的目标,瞄准了“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园”;引进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打造“环创谷研发创新带”、大规模通用航空产业园等;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促进该区食品产业加工方式转变,提升产品附加值。

力度前所未有,成效也为近年所未见。

请看5月的项目签约节奏:

3日,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60亿元,将打造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年产值200亿元。

10日,与恒天投资集团、铭源投资公司签约,双方将在新能源制造等四大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预计总投资额260亿元。

16日,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合作,共同推进中咨集团(武汉)副中心建设,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19日,启迪网安项目签约。将投资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园区,一期投资约30亿元,包括占地148亩的基地孵化器,4平方公里核心区。

21日,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力争未来5年孵化10家以上相关企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26日,与北京众海投资签约,设立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

数据显示,1至5月,全区招商引资总额完成162.4亿元,同比增长22.3%;实际利用外资20819万美元,同比增长18.1%。共签约项目27个,协议投资总额767.87亿元,其中签约工业项目13个,协议投资总额239.07亿元。

引进的工业项目中,投资50亿元的2个,协议投资总额116亿元,包括投资60亿元的国立聚能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投资56亿元的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至50亿元项目4个,协议投资总额101.97亿元,包括中兴电池隔膜、质子重离子设备研发生产、天广卫星、匡恩工业物联网等;投资5亿至10亿元项目2个,包括香雪制药和怡宝纯净水项目。

“周调度、周排名、周通报”

——以“临空港速度”抓项目落地

投资协议签得再多,若不落实,就如白纸一张。

力促签约项目落地,临空经开区在坚持“一挂两包”的同时,今年又实行了“周调度、周排名、周通报”等系列措施。

“一挂两包”,即区级负责人人人挂点,个个包产业、包项目。对签约项目,建立一名负责人、一个专班、一张时间表、一套推进办法、一抓到底的建设推进机制,下达项目精准开工计划,倒排工期。

“周调度、周排名、周通报”,每周召开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办公会,各单位、部门上报项目难题,区级负责人现场办公,当即协调决定解决办法。

6月3日,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专题会议召开,临空经开区立即动作,第二天周日即召开区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工业经济工作,要求继续施行工业经济精准监测、精准调度措施,坚持“周调度、周排名、周通报”等制度,以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武汉航鑫异地新建项目负责人周普选提起一件“天大的小事”,感慨不已。项目开工前夕,企业发现,工地门前的绿化带正好挡住了工地大门,施工车辆无法进出。绿化带上种有树木,还有一杆路灯。迁走它们,需经复杂的申报审批流程,开工前难以完成相关报批手续。如不迁,企业只能建立临时施工通道,增加施工成本。

抱着试试的心态,周普选向项目所在地——新沟镇街反映此事,没想到3天后,企业就发现挡门的树和路灯被移走了。事后企业才知道,街道干部协调相关单位,先行移走了树和路灯,事后再补上手续。

5月31日,由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公司投资的航达新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在临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生产厂房等项目。建成达产后,航达新产业园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航达是国内飞机附件维修和生产的细分龙头,也是湖北第一个参与C919大飞机配套的民营企业。航达项目报建负责人戴均富介绍,近期项目推进遇到开设出入口问题,他们向服务该项目的区负责人反映后,当天区负责人就带着相关部门人员到场,现场召开办公会,给出了令企业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临空港经开区,为企业项目落地做减法,已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临空港经开区经信局介绍,一个问题企业最多跑一次,形成自上而下流程倒逼。

5月,全区4次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高效解决了41个项目的上百个问题。

截至5月31日,全区新开工华润雪花武汉生产基地搬迁、航达航空科技产业园、黄鹤楼卷烟配套、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森六汽配等23个工业项目,协议投资额160亿元。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创造工业项目建设的“临空港速度”。

6月3日举行的专题研究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会提出,在项目建设上学习借鉴“临空港速度”,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按期完工率、完工项目按期达产率。

从签约到开工100天

——体贴到每个细节的服务

3月4日,项目签约;5月31日,项目开工。

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不过百余天。

与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一起开工的,还有航达航空科技产业园、武汉客厅二期(文化创意产业园)及配套工程等9大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网络安全、新材料等领域,总投资197.97亿元。

9大项目中,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无疑是个“巨无霸”。它是武汉市今年新签约的首个投资超过50亿元的项目,总投资达到56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88亿元,年税收4亿元。

葛洲坝集团惊叹“临空港速度”!园区项目经理王杨说,“临空港速度”来自体贴到每个细节的“临空港服务”。

签约三天促开工

3月7日,项目签约后第三天,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就来到产业园一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土地腾退、场地平整、配套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要求按照“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总体目标,实现第一批7个项目于5月动工建设。

项目签约后,要组织土地报批。正常情况下,报批流程涉及50多个相关单位,光整理资料最快也要一周,一般企业对流程不熟悉,需耗时三周左右。项目所在地新沟镇街组织10多名工作人员,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加班8个小时,硬是在一天内,将所有材料整理完毕,帮企业省下三周宝贵时间。

项目临时用电用水的报装到位,也给王杨留下深刻印象。按照施工场地的规模和标准,接通临时用电用水至少要三个月,但高效的办事流程与简化的审批手续,把时间整整压缩了三分之二,只用了一个月就基本完成。

开工时间精确到天

3月10日,完成总平初稿并送审;3月25日,完成总平修改再送审,征询园林、消防、供电意见;3月31日,完成总平图审,开始地勘……

项目刚刚签约,新沟镇街经济服务办公室主任胡志峰,就给企业项目负责人送去了一张推进计划表,表上的时间节点精确到每一天。

详细查看这张表会发现,不仅每个环节所需做的事情标注完整,在各个环节需要注意什么事项,需要什么资料和手续,也都一一注明。为了方便企业,不做重复工作,推进计划表上还使用流程图表形式予以标注,每个环节如何衔接,先后顺序如何安排才是最优,全都一目了然。

胡志峰还有另一张表留给自己。所不同的是,这张表上记录的是项目推进到不同环节,需要协调的责任单位。如对国土局,需要整理上报资料,调整用地范围内的规划道路;对建设需要解决部分地区的道路、电力、天然气等市政配套设施的提前介入手续,等等。

一个问题最多跑一次

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有两条高压线急需移除,一条11万千伏,一条3.5万千伏。

这两条高压线牵涉到市、区两级供电部门。

在5月初的一次项目专题推进会上,企业园区建设部部长丁立将问题提了出来。没有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当场调度,承诺在5月中旬解决。

散会之后,又带着街道和区直部门负责人,直接移师现场“马上办”。5月7日工人进场,5月12日两条高压线就移除完毕。

大大小小的推进会,丁立参加了有15次之多。每次应邀参加会议,丁立都会携带一份“问题清单”。在会上,他有问必有答,有诉求必有反馈,同样问题没有重复提过第二次。他说:“一个问题,最多跑一次。每参加一次推进会,清单上的问题就会少几个。”

2017年1-5月份新开工项目情况

1-5月,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23个,协议投资额168.93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30亿元的项目1个;2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

策划:章建育

撰文:胡红兵彭吉松方懿

图片:东西湖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