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崛起

15日,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生产线上,一辆辆凯瑞德“菲拉特”新能源电动汽车整车下线。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宜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新生力量开始爆发。

像小火车一样的专用厢体大货车,停在宜昌惠科科技公司仓库门口,仓管员吴安辉推着满满一推车液晶电视机,向车厢走去。

15日上午8时45分,当记者赶到该公司采访时,吴安辉与同事已将300多台电视机装上大货车。他说,当天要发货1800台。“从3月开始,一直这么红火。”公司管理部经理任小彪说,宜昌市政府、高新区、供电公司,打破常规解决一些事关建设投产的重要事项。比如,项目开工前,仅用4天就完成原需40天才能办结的用地手续以及4条高压线迁移任务,提前90天实现投产。

投资30亿元的惠科电子项目,是年产200万台液晶电视、5000万套背光源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背光源生产基地。3月第一台电视下线,今年可实现销售额30亿元。

中国玻璃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南玻集团,8年前在宜昌投资建设全国第一家全闭环多晶硅生产线;前年,他们追加投资30亿元,建设精细玻璃项目,从意向洽谈到建成投产,仅用时80天。

速度凝聚产业力量。恒安药业、九州方园新能源、劲森光电等,汇集成产业大军,目前,宜昌已经形成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奥美医用纺织等3大重点产业集群。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就达2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宜昌,正扇动经济腾飞的翅膀。

历时10年、投入逾亿元,动用200多名技术人员,完成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芬太尼等芬太尼系列麻醉新药的研发。

坚韧的工匠精神,是宜昌人福药业公司确立市场领袖地位的法宝。

公司副总裁钟丽君说,专注与敬业,让宜昌人福拥有了一流的技术。公司每年以销售收入的7%投入研发,也就是每年投入1亿多元的研发费用。

作为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生产基地,宜昌人福在欧美亚1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30多个产品,去年麻醉药品销售收入达18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突破11亿元。最近,盐酸氢吗啡酮和盐酸纳布啡注射液产品刚刚上市,全球最先进的缓控式固体口服制剂市场的出口药品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6年前,世界上诞生了当时最薄的玻璃——0.25毫米厚的日本造超薄玻璃。为垄断市场,日本迅速封锁了技术,两年后又生产出更薄的0.2毫米玻璃。各国大批企业不得不高价从日本进口。

南玻光电人不服输,他们苦战两年,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去年4月,生产出0.2毫米厚的宜昌造超薄玻璃,并开始量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从此,这种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钢化玻璃保护膜的超薄玻璃,打破了日本垄断。

目前,宜昌已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7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25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这几天,广东东莞迈科新能源公司采购经理王凤玲很着急,从广东跑到猇亭新能源电池厂家,拿着钱也买不到磷酸铁锂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是猇亭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的优势产品,有环保、安全、寿命长等特性,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看准了这种电池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欧赛科技在猇亭投资3亿元,建成了绿色电池工业园。

6年前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当时正在举办“创新中国,湖北创业大赛”,21家湖北省科技创业企业纷纷亮剑,节能减排、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尤为抢眼,经过激烈角逐,欧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湖北赛区冠军。仅此一战,现场3家公司与之达成合作协议。“没有分析庞大的财务数据,不必经过繁琐的市场调研,就当场拍板投资,真是一个奇迹。”当时,有媒体这样评论。

去年底,上汽唐山客车厂向欧赛公司订购300台公交大巴的新能源锂电池,要求一个月内交付150台。实在忙不过来,欧赛公司不得不高薪从深圳一家公司“借”来40余名工人,连夜赶工。

今年7月,欧赛公司新上6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半年不到,产值已突破3亿元;明年,有望实现年产值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