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从远近闻名的扫把村到转型发展的电商村

从远近闻名的扫把村到转型发展的电商村

——杨家畈村转型发展纪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宜都市红花套镇杨家畈村家家户户扎棕扫把,一个村年产扫把2000万把,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杨家畈村的扫把“手笔”。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同志都称赞这个村“一把扫帚扫天下”。然而九十年代后期,伴随扫把拖把产业的升级换代,特别是创新、科技、品牌的注入,曾经的“扫把村”终究还是要面对市场的变革和冲击。

市场上“科技”含量更高,成本更低,工业化的扫把逐渐将手工的低端产品变得优势全无,难以竞争。30年后的今天,全村仍在扎扫把拖把的村民只剩下两成,且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在坚守,他们的生产销售模式依旧是手工作坊式。一人一天可以扎50把,卖价3.5元的扫帚每把赚1元钱。

老手艺要留存,发展要创新。镇里从前年开始就年年组织开设“电商创业培训班”,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是培训对象,今年地点也设在杨家畈村村委会文化礼堂。每年为期10天的培训班场场爆满,今年已是第三届依旧是座无虚席。相比往年培训内容,今年的课程表里增加的微商培训内容格外吸引听课的村民。

“咧个微商比淘宝上还来滴快些呢!”一位大妈抱着孙子也在听课,她笑嘻嘻的跟村干部交流。“卖的钱也赚的多!”村里几名后备干部也边听课边用手机建好了微商店铺,每个店铺第一样商品都是各家各户扎好的棕扫帚,价格也涨到了5元。

今年,落户杨家畈村的红花套综合码头建设已经开工,商贸物流园建设也已纳入市政府规划,镇政府更大力度增强了电商培训规模和力度,整个村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杨家畈村100多名村民都参加过电商培训班,也都通过淘宝、微信在网上建起了一个个店铺,做着各自的小买卖。虽然刚刚起步,但大家都充满信心,搭上网络快车一定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