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湖北十堰:山水城互动 文旅农相融

湖北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保护好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十堰市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经济绿色生态化——

夏日,湖北十堰市武当山景区游人如织。“3年前我们来过武当山,只有爬山一个项目,只待了一天。”来自辽宁大连的游客明旺伦夫妇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带着孩子来游玩,在山上住民居“吸氧”、学太极拳,在山下快乐谷旅游区蹦极、飞索、漂流,在太极湖水上玩拖伞、乘游艇。“可玩的项目多了,三天时间都排不过来。”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先锋告诉记者,近年来,武当山拓展旅游空间,使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推动“旅游+道文化”“旅游+武当武术”“旅游+健康养生”“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使旅游产业表现形式更丰富,上下游产业覆盖更广,补齐了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的发展“短板”。

“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产业经济转变,由建设景点向建设‘全域景区’‘全域生态区’转变。山水城互动,文旅农互融,各要素配套,充分释放了十堰的生态红利,推动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说,生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

打响生态旅游牌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67%的区域被划入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一方面,守好“大水缸”是十堰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临脱贫攻坚重任。如何协调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堰的选择是顺势而为,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经济绿色生态化。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生态是基础。近年来,十堰先后关停重污染小企业329家,拒绝有环保风险大项目100多个。先后投资18亿元对域内河流全线治理,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7%,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0多亿元,完成新造林140.41万亩,封山育林60.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98%。在全省率先建立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从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补齐交通“短板”。今年2月5日,武当山机场正式通航,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的相继开通,形成十堰与国内主要国际机场之间的3小时航空网,有效拓展国际国内中远程客源市场;建成了十白、郧十、十房、谷竹4条高速共计358公里,实现了100%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429公里的环丹江口水库生态旅游公路已有80%完工并通车。交通的畅通,让游客能更快速便捷地来十堰。

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品质,擦亮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3张世界级“名片”。舞活龙头,丰富武当山产品体系:打造一批高端的精品特色休闲小镇、生态谷,形成小镇带,让游客山上养心,山下养身;做活水文章,加速环丹江口水库旅游发展,在确保水质、生态的前提下,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岛、沙滩冲浪、汽车露营地等,办好中国摩托艇赛(丹江口站)、环库马拉松等运动赛事,不断提升环库旅游品牌知名度;打响“汽车城”工业旅游品牌,完善城区旅游休闲功能,以5A级景区标准建设和经营城市,推动“东风1969”、东风总装配厂等汽车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擦亮十堰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区“金字”招牌。

实现产业旅游化

把“旅游+”理念融入全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化,产业旅游化,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太极+茶叶,武当道茶形成了一个富民产业。去年十堰茶叶综合产值71亿元,茶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10.5%。十堰计划用5年时间,将茶产业培育成100万亩基地、100万从业人员、100亿元产值的支柱产业。郧西县开发七夕文化,投资近60亿元建设15个项目,把县城变成富含七夕元素的“艺术品”。昔日灰头土脸的老城,变成鹊桥勾连、碧水明月的旅游城、婚旅城。去年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3万贫困村民因之增收。

十堰深挖秦巴文化,规划“三带”,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统筹城乡发展。城郊生态游憩带,在城区周围12个乡镇,建设长约100公里的游憩带,现已建成游憩点8个、特色村20个、农家乐200余家;竹房生态旅游带,在汉江以南建设房陵诗经文化、桃花源生态休闲、朝秦暮楚养心文化等三大度假核心区;汉江生态经济旅游带,以百公里汉江干流为主题,打造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文化旅游、湖泊度假、七夕文化园等旅游品牌。“三带”集全市80%以上人口和95%的经济体量,由城到村、由点到线、以线带面,实现城乡统筹,形成全域旅游,全域发展的态势。去年,全市乡村游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收入突破7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去年,十堰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3%、24.7%。

旅游倒逼产业升级

生态文化旅游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有效扩大了生态保护投资。十堰市引进北京碧水源、北京排水集团、深港公司等环保龙头企业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目前280多家环保企业年实现产值近百亿元。引进华彬矿泉水总投资6.57亿元,已完成投资4.2亿元,8月份可建成投产。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1个,投资总额96.72亿元。

新招牌越擦越亮,也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堰市依托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引导企业积极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转型,促使一大批传统整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以先锋模具、华昌达、骐通、勇创、帕菲特工程机械、驰田金刚、天舒机电、高周波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智能自动生产线设备及工装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产业的集群发展。今年一季度,共完成改建与技术改造投资24.5亿元,同比增长187.4%,人均收入增速全省第一,工业增速全省第一。

“这几年,我们着力将十堰打造成为宜居宜人的生态城、山水城、旅游城。”十堰市市长陈新武说,“我们能够守好绿水青山,更能为老百姓换来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