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厚植续发 绽放黄冈精彩

——黄冈国家级高新区产业发展巡礼

图为:宜居宜业新城

图为:路网交织高新区

图为:明珠大道展新颜

图为:黄冈伊利公司

图为:欣欣向荣工业园

图为:鸟瞰高新区

图为:临江工业园

在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黄冈高新区承载着黄冈老区750万人民的创业和致富梦想,也倾注着黄冈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心血和智慧。二十多年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推进黄冈高新区跨进“国家级”的过程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举全市之力持续推进黄冈高新区的建设和完善。

2017年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冈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喜讯传来,黄冈大地春潮涌动。以黄冈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和带动红安、麻城、团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7大园区,形成了“1+7”以创新创业为先导、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黄冈模式”。

回望高新,一路走来蹄疾而步稳。黄冈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将高新区的规划建设深深植根于黄冈厚重的人文和资源禀赋之中,以打造“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为目标,产业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不断推进,“黄冈精彩”持续绽放。

产业规划协同配套

生态立园活力迸发

“1+7”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是国家振兴大别山老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在黄冈国家级高新区的规划申报中,黄冈市委、市政府进行了顶层设计,以黄冈高新区57平方公里为核心,形成通过创新平台共用、产业发展协同、政策优惠共享等方式,辐射带动麻城产业园、武穴产业园、团风产业园、浠水产业园、蕲春产业园、黄梅产业园、红安产业园7个园区,统筹大别山南麓地区整体实现创新发展。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各产业园区打造不同产业特色,麻城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产业,武穴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团风发展行业专用设备和生物农业产业,浠水发展绿色包装材料和工业窑炉产业,蕲春发展中药和保健品产业,黄梅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红安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从而形成300平方公里的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大别山高新技术产业带。

在强化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黄冈高新区还鼓励和支持各园区跨区域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黄冈高新区与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的无缝对接,黄梅与九江的一体化产业布局,浠水与黄石的产业承接等,实现了“一江两岸”产业发展新模式,壮大了园区产业规模和实力。

坚守绿色发展底线不动摇。在黄冈高新区跨进“国家队”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黄冈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尚不齐备,是农业大市和教育大市,黄冈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必然要走科技密集、产业创新发展之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冈高新区发展的底色,为黄冈高新区厚植续发提供绿色源动力。

金山银山不及绿水青山。在关乎黄冈高新区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上,黄冈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宁要发展质量不要发展数量”“宁做减法不做加法”,不走先发展后治理和边发展边治理的老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始终将环评作为入园的第一先决条件,坚决果断地将一些“三高”项目拒之门外。为此,黄冈高新区也与一些重大项目失之交臂。

在企业入园做“减法”的同时,黄冈高新区在自身环境建设上始终做“加法”,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微循环与市政管网大配套问题。

据了解,黄冈高新区核心区现有规上企业69家,涉及装备制造、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电子信息等行业。为了实现工业污水达标排放、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高新区正新(扩)建日处理能力10万吨规模的遗爱湖污水处理厂。

人才培养机制为黄冈高新区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市校合作是黄冈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显著特色和主要抓手。黄冈从2013年6月份开始,启动实施了“黄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以聚集人才、科技创新为主旨,以央校、央院、央所、央企为依托,大力推进黄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大别山创新人才实习实训基地、黄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平台延伸基地等“一园八基地”建设。目前集聚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院士工作站21家。与中科院电工所、上海交大、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63个,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700余个,转化落地科技成果200余项。区域内成立了由黄冈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家、产业研究院2家,有20多家企业参与全国和省级技术创新联盟。

大学生实习实训成效显著。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建成近7万平方米的大别山创新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和42个标准化实践育人基地,与全国57所重点高校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吸引120余所高校超过3万名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8000多名大学生留在黄冈创新创业。

产业技术协同创新

科技兴园精彩纷呈

依靠技术创新,本土企业异军突起。开年以来,黄冈行星传动公司异常忙碌,大订单接踵而至。长期坚持技术攻关与创新,该公司生产的“谐波”牌减速机产品质量可以与国内同行及日本顶尖企业相抗衡,产品广泛应用于城市新能源公交、城市管廊开发、机器人手臂、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目前武汉新能源公交车上所使用的减速机、城市管廊开发所使用的盾构机上的核心构件顶管机都贴上了“黄冈行星传动”标签,市场增幅每年都在40%以上。

据了解,黄冈行星传动公司每年技术研发投入都在3000万元以上,技术团队80多人。还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立校企合作,并牵头成立传动设备研究院,致力于谐波减速机、轮变减速机的技术攻关。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3项。

依靠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黄冈是中国窑炉之乡,有“天下窑炉出黄冈”的美誉。但由于工艺落后,技术含量低,一度让黄冈自豪的传统产业面临危局。

坚持绿色窑炉标准,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建筑理念,实现了窑炉产业设计和建设的模块化、工业化,为传统装备制造产业二次腾飞插上了翅膀。

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传统产业的纯施工性质,到半制造、全制造乃至主导引领产业发展规划。

如今,黄冈窑炉产品已全面进军国内的冶金、化工、建材及陶瓷领域,其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来源于黄冈。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大别山窑炉产业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有了技术支撑,黄冈窑炉行走天下的底气更足了,每年约60亿的产值为传统产业破局提供了样本。

大到工业窑炉的设计制造,小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玻璃器皿的吹制,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装备智能化,从依靠资源到参与大型钢铁厂的尾矿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黄冈窑炉浴火重生。

在黄冈高新区,依托科技创新创业的典型数不胜数。稳健医疗集团、新希望饲料集团发展势头迅猛、索菲亚黄冈家居产业园将形成完整产业链……这些创新企业如同耀眼的星星,点亮了黄冈高新区璀璨的夜空。

科技孵化协同创新

产业壮园效果凸显

建立孵化器,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准备条件。早在2013年黄冈高新区就在“1+7”园区推动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器15个,其中大别山创业中心、红安佰昌孵化基地和麻城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升级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黄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别山创业中心已完成国家级众创空间申报工作。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共有团队628个,新引进373个创业团队,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近6000人。

有了保姆式服务,企业成长迅速。孵化后的湖北思勤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已申请建造厂房,即将进入加速器;湖北卓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获得2000万元的风投资金支持;遗爱网“飞过来”项目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及最佳创业奖和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区金奖、全国银奖等荣誉。19家企业获得基地一站式服务代办相关证照或创业项目扶持资金补贴;5家企业在国家级及市级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中得奖。壬和物业通和云制造等2家企业在武汉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黄冈大别山科技版”。

建立“加速器”,为科技企业入园添砖加瓦。黄冈高新区在进行本土科技企业孵化的同时,将目光瞄准了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武汉光谷。本土科技创新企业出了孵化器,又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怎么办?武汉乃至全国的科技企业需要成果转化,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不具备入园条件的,又怎么办?请到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来。

就这样,成为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的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应运而生。

目前,黄冈光谷联合科技城已跟踪服务50多家科技企业,8个项目即将签约,其中机器人手臂项目即将入园进行产业化规模。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黄冈高新区产业壮园效益日益显现。